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 读《说文解字》有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品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先辈的智慧,并从中受益颇多。这时候写一篇读后感,能够让我们学习到的东西更加的深刻。那么怎么写读后感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仅供大家参考。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 读《说文解字》有感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1

1月29日,爸爸给我捧来一本特别大的书,里面讲的是很多汉字的由来。好多汉字的介绍都令我惊诧不已,拿“我”字为例。书上说这个原本是用来自己称呼自己的字的本义居然是杀人的武器!还真把我吓了一身冷汗。后来,通过后面的介绍文字,我渐渐明白了。原来进入战国时期后,这种杀人的凶器被淘汰了。汉唐以后,他就被普遍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并逐渐取代了“余”、“予”、“吾”等旧第一人称代词。

就像前言说的一样:“这些,乍一听来简直不可思议。但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就会获得一种顿悟的释然。”我也颇有这样的感觉。每当直接告诉你意思时,你总不禁愕然。然而,每当文后的介绍文字让你理清思路,重新思考的时候,你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认为,它就相当于新华字典的完整版。字典告诉你字义,它则告诉你更深的一层——字的由来。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在古老的文章里自由穿梭;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彻底认识汉字;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各种古老文字背后的故事。

《说文解字》令人懂得汉字的真理,它就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想把他有生之年所有的故事都将给孙子,重孙子听。我们应该满足这样的“老人”,让他把一个小小的汉字联系起来的庞大的故事全部传授予我们。这也就是知识的奥秘。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2

《说文解字》内容概要:說文解字三十卷,後漢許愼撰。慣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 縣東》人。由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汶長,人為太尉南閤祭酒。嘗從賈逵受古學,博通經籍……

《说文解字》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上书店网友:读古书不可不知说文解字,没有文字学也就是小学的知识,就会胡乱解释古人的意思,同时验证某些“名家”是否说得正确,说文解字也是很好的标准,说文解字本身很不好读明白或读清楚,段玉裁的注解非常有用,但是读此书的入门方法很不好找,那么多字那么多条目,从何开始?从来没有人讲解这些,对于一个自学古代文化的人而言,这本书是很好的,但是要是说看了这本书就懂说文解字了,小学就精通了,那可是错了,这本书只是入门的指领者,只是在一个高度上进行了概括和精细地讲解,就好象是一幅地图,你可以按图索骥,所以这本书是很好的入门教材,想精通文字学还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去研究说文解字才对。 有的人说这本书没有要学习的东西,那是他自身的问题,凡是有点古代文献学习基础的人,自会看出这本书的价值……

说文解字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其实早就见过老的版本,只不过尚未买下而已。在当当上瞧见了,心想总要有个了解汉字本意的助手,就买了下来。当然啦,由于是汉人写的,距造字的年代也还是很久远,不过比现在好得多了,纯粹的多了。总的来说书还是印的不错的,没有上一版模糊不清的情况。但是字体偏小,稍稍影响阅读。此外,读者还需在此前了解过“反切注音法”,不然看见了字儿也读不出名儿……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3

因为多年教低段语文学科,所以更多的时间要去研究怎样教孩子识字,前段时间我去书店我专门购买了《说文解字》一书,细细品读起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病”、“死”等最具代表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每个字的解析有分四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中主要阐述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个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此版块让我知道很多汉字的字源,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个版块为“字形演变”。此版块让我知道“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刻写在龟甲兽骨文上的,而龟甲兽骨文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线条细而均匀。迄今共发现了约15万片甲骨文,其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成功识读的约有1500个,其中主体符号约有300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所以甲骨文是我们认识汉字的形、音、义的重要途径。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上的文字,所以又叫“钟鼎文”,起源于商末,盛行于西周,一直沿用至汉代。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小篆”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隶书”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第四版块是“字义转化”。此版块让我明白了很多汉字字形的本义以及引申义。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更多的了解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对每个字的解读过程中,我知道了用传统文化来分析汉字的构造,理解汉字的形、音、义,为以后进行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打下了基础。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4

《说文解字》内容概要:說文解字三十卷,後漢許愼撰。慣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縣東》人。由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汶長,人為太尉南閤祭酒。嘗從賈逵受古學,博通經籍……

《说文解字》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上书店网友:读古书不可不知说文解字,没有文字学也就是小学的知识,就会胡乱解释古人的意思,同时验证某些“名家”是否说得正确,说文解字也是很好的标准,说文解字本身很不好读明白或读清楚,段玉裁的注解非常有用,但是读此书的入门方法很不好找,那么多字那么多条目,从何开始?从来没有人讲解这些,对于一个自学古代文化的人而言,这本书是很好的,但是要是说看了这本书就懂说文解字了,小学就精通了,那可是错了,这本书只是入门的指领者,只是在一个高度上进行了概括和精细地讲解,就好象是一幅地图,你可以按图索骥,所以这本书是很好的入门教材,想精通文字学还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去研究说文解字才对。有的人说这本书没有要学习的东西,那是他自身的问题,凡是有点古代文献学习基础的人,自会看出这本书的价值……

说文解字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其实早就见过老的.版本,只不过尚未买下而已。在当当上瞧见了,心想总要有个了解汉字本意的助手,就买了下来。当然啦,由于是汉人写的,距造字的年代也还是很久远,不过比现在好得多了,纯粹的多了。总的来说书还是印的不错的,没有上一版模糊不清的情况。但是字体偏小,稍稍影响阅读。此外,读者还需在此前了解过“反切注音法”,不然看见了字儿也读不出名儿……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5

翻开《说文解字》,在其前言后有孙星衍文:“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艺;六艺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解”。通过孙序,《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然欲深层次、全方位解读研究《说文解字》,我自知能力远远不及,是故精读其序,反复斟酌,略有所得。而在述我所得之前,我认为陈述许慎生活的背景、创作动机和自身学识是十分必要的。

《说文解字·序》云:“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其迷误不喻,岂不悖哉!”。这一方面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今古文之争”,另一方面透露了许慎作此文之因。“今文经”是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典籍,“古文经”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典籍。那时候,“诸生竞说字解经谊”,他们臆测文字起源和结构,把“长”字说成是“马头人”,将“斗”字说成是“人持十”,廷尉在解说法令时也“以字断法”,把“苛人受钱”说成“止句”。针对“鄙夫俗儒”这些“野言”,许慎以“古文经派”的身份出现,批判这些“巧说邪辞”,捍卫古文经学说的学术地位,并提供相关依据。

若许慎是单纯的加入两派之争,其说未必能服众。但他少时博学经典,学的乃是今文经,中年受业经学大师贾逵,学的又是古文经。这样,他兼通古、今文经,使得他针砭今文经就显得强而有力,这种身份作出的评论著作也能让人心悦诚服。

抓住“文字”进行研讨,在当时来说,是许慎找到的反对今文经学派的一柄利器,因为对文字逐一进行说解可以对六经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达到否定“鄙夫俗儒”臆测文字起源和结构的目的。而对今天来说,《说文解字》这部巨作集文字之大成,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它明确了文字形意,对今天训诂学的发展、实践操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给“六书”作了很明确、很完整的界定,并同时举有例字,如“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他的“六书”理论是他对造字法的深刻理解,也是他从字形分析入手创立部首方法的主要基础。“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可以说是他想出的分类编排方法:同部类聚,异部群分。在不同部首之间又有形相联系之处。如“一、丄、示、三、王”,以“一”相联,由简至繁,逐步引申。这种编排方法的运用,使书中框架各部首严密有序,这也是前所未有之处,以540部总9353字,且形义明了,无疑是文字学之巨作,训诂学之巨作。

在《说文解字·序》中,还有一点是我尤其刻骨铭心的,那就是做学问要“信而有证”、“不知盖阙”。

当我读到“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大小,信一、而有证”和“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时,我不禁生起钦佩之情。他对每一个字的说解都要求言必有据,出言无论大小都得确凿有证,若实不知晓,则悬而阙之。试问,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天又有几人能落到实处?

钱钟书曾说:“学问是二三素心人的事业”,也就是说,做学问要除祛名利、永存诚意,只有淡泊明志方能宁静致远,做出好的学问来。

可如今有些自诩为学问的大作却是套话、空话、废话连篇累牍;有的为文言不由衷,以紧跟形势为名,时常违心甚至阿谀奉承;还有的“借鉴”多篇他人佳作,将成段成段得文字“优化组合”,竟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此作为,乃追名逐利思想、商业投机作风对做学问的侵蚀,但就作者本身而言,他们所欠缺的不只是做学问的素养,更是知识分子的品格,这,应为做真学问者、真做学问者所不齿!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强调做学问要实事求是,不可急功近利,在《说文解字·序》中,我更能体会到这一点,许慎当时力求做到“信而有证”,也许其中有很多因素致使他这么做,比如他看今文经学派信口雌黄,缺少“信而有证”的态度,可能“使天下学者疑”,于是决定消除这些隐患,又如他认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所以需要言必有据等等。但这些都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今人要有感于其行,存一颗诚实、敬畏的心做学问。

一部《说文解字》能统近万字,其中形声字近八千,这些形声字中又有谐声偏旁千余个,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助于我们透过文字形体来考察其本义,即文字产生时所代表的意义,然后通过本义又可了解引申义。从而达到以简驭繁,更好的掌握词义之效。同时,许慎在解释字义时大量引用了先秦典籍中的材料,他还“博采通人”,大量引用了经学大师的言论以及部分方言俚语。这些材料现在或残缺,或遗失,因此,《说文解字》对于考察先秦的词义、了解汉代的训诂和方言是十分宝贵的。

但就其序而言,我更多的只能管窥其内容,并不能详尽甚至粗糙的谈论整本书的结构乃至价值,可有一点又是可以肯定的,我大致了解了许慎作《说文解字》的意图,并觉察到其价值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尤值得一提的是,我进一步感受到真正的学者是怎样做学问的,这是在跳出《说文解字》本身、淡化其意义及与其它领域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后,留在我心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姑且算是我个人的读后的略有所得吧。

翻开《说文解字》,在其前言后有孙星衍文:“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艺;六艺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解”。通过孙序,《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然欲深层次、全方位解读研究《说文解字》,我自知能力远远不及,是故精读其序,反复斟酌,略有所得。而在述我所得之前,我认为陈述许慎生活的背景、创作动机和自身学识是十分必要的。

《说文解字·序》云:“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其迷误不喻,岂不悖哉!”。这一方面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今古文之争”,另一方面透露了许慎作此文之因。“今文经”是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典籍,“古文经”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典籍。那时候,“诸生竞说字解经谊”,他们臆测文字起源和结构,把“长”字说成是“马头人”,将“斗”字说成是“人持十”,廷尉在解说法令时也“以字断法”,把“苛人受钱”说成“止句”。针对“鄙夫俗儒”这些“野言”,许慎以“古文经派”的身份出现,批判这些“巧说邪辞”,捍卫古文经学说的学术地位,并提供相关依据。

若许慎是单纯的加入两派之争,其说未必能服众。但他少时博学经典,学的乃是今文经,中年受业经学大师贾逵,学的又是古文经。这样,他兼通古、今文经,使得他针砭今文经就显得强而有力,这种身份作出的评论著作也能让人心悦诚服。

抓住“文字”进行研讨,在当时来说,是许慎找到的反对今文经学派的一柄利器,因为对文字逐一进行说解可以对六经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达到否定“鄙夫俗儒”臆测文字起源和结构的目的。而对今天来说,《说文解字》这部巨作集文字之大成,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它明确了文字形意,对今天训诂学的发展、实践操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给“六书”作了很明确、很完整的界定,并同时举有例字,如“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他的“六书”理论是他对造字法的深刻理解,也是他从字形分析入手创立部首方法的主要基础。“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可以说是他想出的分类编排方法:同部类聚,异部群分。在不同部首之间又有形相联系之处。如“一、丄、示、三、王”,以“一”相联,由简至繁,逐步引申。这种编排方法的运用,使书中框架各部首严密有序,这也是前所未有之处,以540部总9353字,且形义明了,无疑是文字学之巨作,训诂学之巨作。

在《说文解字·序》中,还有一点是我尤其刻骨铭心的,那就是做学问要“信而有证”、“不知盖阙”。

当我读到“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大小,信一、而有证”和“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时,我不禁生起钦佩之情。他对每一个字的说解都要求言必有据,出言无论大小都得确凿有证,若实不知晓,则悬而阙之。试问,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天又有几人能落到实处?

钱钟书曾说:“学问是二三素心人的事业”,也就是说,做学问要除祛名利、永存诚意,只有淡泊明志方能宁静致远,做出好的学问来。

可如今有些自诩为学问的大作却是套话、空话、废话连篇累牍;有的为文言不由衷,以紧跟形势为名,时常违心甚至阿谀奉承;还有的“借鉴”多篇他人佳作,将成段成段得文字“优化组合”,竟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此作为,乃追名逐利思想、商业投机作风对做学问的侵蚀,但就作者本身而言,他们所欠缺的不只是做学问的素养,更是知识分子的品格,这,应为做真学问者、真做学问者所不齿!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强调做学问要实事求是,不可急功近利,在《说文解字·序》中,我更能体会到这一点,许慎当时力求做到“信而有证”,也许其中有很多因素致使他这么做,比如他看今文经学派信口雌黄,缺少“信而有证”的态度,可能“使天下学者疑”,于是决定消除这些隐患,又如他认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所以需要言必有据等等。但这些都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今人要有感于其行,存一颗诚实、敬畏的心做学问。

一部《说文解字》能统近万字,其中形声字近八千,这些形声字中又有谐声偏旁千余个,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助于我们透过文字形体来考察其本义,即文字产生时所代表的意义,然后通过本义又可了解引申义。从而达到以简驭繁,更好的掌握词义之效。同时,许慎在解释字义时大量引用了先秦典籍中的材料,他还“博采通人”,大量引用了经学大师的言论以及部分方言俚语。这些材料现在或残缺,或遗失,因此,《说文解字》对于考察先秦的词义、了解汉代的训诂和方言是十分宝贵的。

但就其序而言,我更多的只能管窥其内容,并不能详尽甚至粗糙的谈论整本书的结构乃至价值,可有一点又是可以肯定的,我大致了解了许慎作《说文解字》的意图,并觉察到其价值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尤值得一提的是,我进一步感受到真正的学者是怎样做学问的,这是在跳出《说文解字》本身、淡化其意义及与其它领域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后,留在我心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姑且算是我个人的读后的略有所得吧。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6

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简称《说文》。东汉许慎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博通经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古文学派大师《说文》始撰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安帝建光元年121许慎病中派其子许冲把书献给皇帝。《说文》许慎自叙说:“仓颉之初作书,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本书为说解“文”、“字”而作,故名为《说文解字》。

《说文》14篇,《后序》1篇,共15篇,也称15卷,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133441字。《说文》首创系统的偏旁编字法,全书根据不同的部首分立为540部。同部首内部,为字形偏旁或笔画接近的字,大体按词义排列;部首与部首间的排列,是把形体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顺序排在一起。全书所收字和部首以小篆为主体,在每一篆文下先解释字的本义,再根据“六书”分析和说明字的形体结构及读法,如有籀文(大篆)、古文异体则列在后面加以注明,即所谓“重文”。

《说文》体例严整,是一部具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专书,是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作。许慎根据汉代“六书”理论分析全书的汉字,探索了汉字的结构系统;根据“声义相依”的原则说明语义的由来,使后人可以上求造字根源,下辨字体变迁,找到汉字形体发展变化的规律;书中保存的小篆、籀文的形体,是后人辨认甲骨、金文的重要依据;书中保存的大量资料,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科技状况也有极重要的价值;《说文》所创制的以偏旁分部文字的编排方法是后世直至现代编纂字典的主要体例。

由于《说文》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对《说文》的研究早已成为专学。唐代李阳冰曾刊定《说文》为30卷,书已不传。南唐徐锴作《说文系传》,世称小徐本;宋初徐铉奉诏校定《说文》,世称大徐本。中华书局1963年版据大徐本改刻本影印。我国清代研究《说文》最著名的有四家: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其中以段、朱最为杰出。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说文注》或《段注》,分30卷,后附《六书音韵表》、体大精深,公认为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是阅读和研究《说文》的必读书。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的优点是材料丰富,博引群书,以许书互为参证,缺点是述而不作。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王筠《说文释例》、《文字蒙求》、《说文解字句读》精选材料,解释简明,便于初学,但所引资料未标篇名,且时有错误。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变更《说文》体例,舍形取声,贯穿联缀,把各字分属于古韵18部下,独创形声声符的检索体例,在词义研究上有特殊成就。1983年武汉古籍书店出版影印本。

近代丁福保有《说文解字诂林》,汇集前人所有关于《说文》的著述,是历代《说文》研究资料的集大成之作,共82册。1988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现当代研究《说文》著作也很多,如黄侃《说文笺识四种》(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马叙伦《说文解字研究法》(1990年北京中国书店)、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1981年北京出版社)、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1983年中州书画社)等。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7

《说文解字》可不是我写的。《说文》的原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老许家就是出人才,宋代还有许仙),他是东汉时期的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语言学家(当然,后两者在当时是没有这个说法的啦)。师从当时著名的大儒贾逵,这位贾逵是贾谊九世孙,此外他也是位有名气的经学家。聪明的你肯定发现了一个有些陌生的字眼,那就是“经学”。其实这本书的由来,就和“经学”有着莫大的关系。

首先得说道说道“经学”。究其原始涵义,“经”指的.就是书籍。许慎自己在《说文》里面将其训为“织”,段玉裁注为“纵线”,即古时穿订书册的线。这个时期涵义不仅仅局限在儒家一派,诸子百家学说都可以算得上,就是南齐刘勰的《文心雕龙》也承认说,“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流纷糅”。在这个意义层面上,“经学”还不是一门专业学问,只是简单的书籍集合。但是啊,始皇帝焚书坑儒之后,儒家学者们因为没书,都是凭借记忆力、口耳相传,学习经典。这样教育了几代学者之后,孔子旧宅壁中书被人发现了,此后历代均发现了所谓的“二酉藏书”(即所谓的“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和汲冢古书。学者们研究发现,这些古书的经义和口耳相传、用时行隶书书写的经文,在顺序甚至思想上有很大不同。说句难听的,做学问总得先搞清祖师爷讲什么吧,因此汉儒们围绕“今古文经”问题展开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秀丽的二酉山,今日已经开发成了旅游区

而许慎呢,就是这样一位研究经学的经学家。他是一个坚定的古文学家,《说文解字》说的、解的就是与孔子壁中书一样的古文字———小篆(当然也有一些金文)。

与隶书相比,小篆笔画更显曲折、圆融

许慎大概是想通过《说文》,来正字正义,从文字的角度给古文经站台,这和班固记录的《白虎通》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统一学术思想。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可见一斑!

《说文解字》是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算得上是最早的字典之一。本书收字9353个,考虑到《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3500个常用字,以及词义演变情况,许慎的著作可谓惊世。许慎还正式的回答了什么是“六书”,除此之外,这本书的部首编排法也成为了后来字书的范例。此外,他的许多释义为后来者奉为圭臬。CNKI要是统计下“被引次数”,数据绝对会帅爆。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书,自然会被后来者不断批注。最善者应该是徐铉校订本(徐铉,宋人,原在南唐后主手下做事,随李煜归宋,密传后主怨望之言,太宗因而鸠杀后主)。现在卖的最好的就是中华书局的许慎著、徐铉校订版。此外,还有著名的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其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我的说文,蒙尘已久

被誉为”六艺之渊源,古学之总龟”的《说文解字》是古文字学家的必备书目。这本起笔于公元一百年,历时二十一载的巨著,也适合于书法爱好者。至于一般读者,我总觉得,它的作用不如一本小学《新华字典》来得大。要知道,厚古可不等于薄今。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8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说文解字读后感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读着,读着……我觉得书中的世界是多少美好,以后我也要多阅读,增长知识,感受读书的快乐。感谢《格林童话》!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范文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是一个皇权更替的年代,这里涌现出无数驰骋四方的儿郎,这里孕育着无数足智多谋的英才,这里有舌战群儒的智慧,这里有割须断袍的狼狈,这里是尔虞我诈和赤胆忠心汇聚的世界,这就是——三国。无数英雄豪杰,几多爱恨情仇,血与火的战歌,笑与泪的绝唱,共同汇成了这部千古流传声名远扬的经典名著,这本凝聚无数人毕生心血与追求的不朽著作——《三国演义》。

因为多年教低段语文学科,所以更多的时间要去研究怎样教孩子识字,前段时间我去书店我专门购买了《说文解字》一书,细细品读起来。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可怜的白雪公主被小矮人一次又一次的唤醒过来。那个让人讨厌的皇后算尽机关谋害白雪公主,最终也不是最美丽的人。而美丽的白雪公主此时正和王子在举行盛大的婚礼呢!白雪公主用善良的品德打动了七个小矮人,得到了它们的帮助,最终获得了幸福。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海。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代表*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病”、“死”等最具代表*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每个字的解析有分四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中主要阐述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个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此版块让我知道很多汉字的字源,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个版块为“字形演变”。此版块让我知道“*骨文”又称“契文”、“龟*文”或“龟*兽骨文”,是*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骨文主要是用尖*刻写在龟*兽骨文上的,而龟*兽骨文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大,但线条细而均匀。迄今共发现了约15万片*骨文,其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成功识读的约有1500个,其中主体符号约有300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所以*骨文是我们认识汉字的形、音、义的重要途径。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上的文字,所以又叫“钟鼎文”,起源于商末,盛行于西周,一直沿用至汉代。与*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9

法是什么?《说文解字》中讲,法的本意“从水”,表示法律公平如水。现代概念则认为,“法”是国家意志和社会公意相结合的产物。纯粹法学派创始人凯尔森讲:“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秩序”。的确,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公平和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极度混乱的世界里!

有人说,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法律。的确,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企业的生产运营、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法律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它给遵守者带来诸多的“不便”,但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来讲,却给整个社会包括遵守者本人带来毋庸置疑的益处。正如交通公益广告中说的那样:“没有红灯的制约,便没有绿灯的畅通。”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守法的典范。有一次,总理去开会,在路上,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交警批评司机却耽误了总理开会的时间。同车去的干部想和交警交涉,总理严厉制止说:“这怎么行?交通规则是政府颁布的,政府总理应该带头遵守。总理不遵守,就是带头破坏制度”。直到交警放行,总理一行才离开。守法必先严于自律,这是一种行为操守,更是一种道德修养。

许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理学家。宋元之际,世道纷乱,许衡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恰有梨树,行人都去摘梨,唯有许衡不摘。有人问“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哪能去摘?”那人说:“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呢。”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们国家多年的普法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原来很多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如今都能运用法律来寻求一个说法,就像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样,普通人法律意识的觉醒当然值得欣喜,但让守法成为一种习惯,确实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

其实,守法习惯,就像每天早晨要刷牙洗脸一样,这种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一种心智模式的改善过程。教育心理学中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在思想与命运之间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对于守法的习惯,我们也会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从不习惯到习惯,最终熟练运用的深刻体会。

“汇溪流以成大海,积垒土方成巍峨”,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让守法成为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文化,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种习惯!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10

汉字,中国人独有之文化,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通过汉字获取知识、沟通信息,殊不知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值得人们不断探寻。

寒假中,我认真听讲了学习的平台上关于《说文解字》的课堂,在每次的说文课上,我们都能发现,很多字和我们常用的意思不同,也能发现注释上的解释和说文不同。

《说文解字》为东汉和帝时的许慎所做。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有9000多字,搜集了经典和别的书中的字。此外,他还分析偏旁部首,将9000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是说解。所以,《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本书,以提升自己的语文文字素养,我假期购买了现代版本的《说文解字》并进行仔细阅读。

一、享受汉字之美

现在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汉字的时候,我们老师总强调“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然而最早的文字并非“横平竖直”的,而是象形文字,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样子来画的。最初的汉字正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曲线流转中抒写出汉字另类之美、展现出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形态。比如王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斧钺之形,下端是刃。说文中解说:王,天下所归往也。孔子说:一贯三为王,读作王时,本义为大斧。大斧象征着权威,掌握这个权威的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故最高统治者就为王。我们应该将这么美好的画卷流传下来,并让孩子知晓。

二、感受汉字之妙

我们最初学习认字的时候,总是老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学,很少刨根问底:这个字为什么要这么写?其实,最初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其造字意图、都有历史信息蕴含在文字构形之中。比如:家这个字,是会意字,甲骨文是一所房子里画了一头猪。表示:“屋内有豕也就是猪,为家”。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屋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汉字之美妙,不仅仅在于字形之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中国独有的文化。

三、找寻汉字之根

汉字源于何处?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几千年来未曾出现断裂且一脉相承的文字体系,汉字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比如:现在的汉字解释究竟是不是最初的意义?如果不是,那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比如:惠字。它是会意字,金文的惠字上部像纺线的纺锤,下部为心,会纺线主要专心的人才不会出错。惠的本意是专心,后来引申为仁爱、恩惠。关于汉字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关于《说文解字》我还在学习之中,相信我的所学能运用到之后的教学中,引领我的学生爱上中国的汉字。

以上是经典常谈说文解字读后感600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72.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3年11月28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