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范文

本篇文章主要阐述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的相关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的初衷和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读者认为,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读者期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 幼儿园课程读后感范文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1

最近有幸拜读了《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上)之课程架构篇》。翻开目录大致浏览了一遍,了解到本书主要是从课程的5项重要元素,向我们介绍我们在组织创造性课程时所需要的理论指导以及实践基础。

本书介绍的内容始终以幼儿为本,用比较清晰的表格形式展示书中的重难点,以详实的、生动地案例介绍帮助我们了解、借鉴以及正确应用知识点确立适合幼儿个别差异的目标奠定基础。

其中的第一章《幼儿如何发展和学习》是教师组织和规划课程的基础。从本章中我了解到3-5岁幼儿社会化、身体动作、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概况。也知道了造成幼儿个体差异的一些原因,正如文中所说,在知道造成个体差异的原因的基础上才能了解我们所教的孩子。从而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帮助每个特别的孩子。

文末的发展连续表十分详尽,50个创造性课程目标,以及每一个目标被分割成的一个个阶段目标让我们了解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孩子发展到哪里,发展连续表中的内容具体、直观,又有示例,清晰明了,有操作性。为我们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依据,从而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朝着目标不断地前进。

学习后,我知道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是以幼儿为本的,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需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实践经验,设计出适合幼儿个体差异,对幼儿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而第二章的《学习环境》中,作者从:教室的空间设计和维护、每日时间的计划安排、营造班级共同体三个方面来写学习环境。良好的硬件设施,能让学习变得有趣且具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区的设计,其中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幼儿,让幼儿喜爱?材料的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清晰?教室内是否有足够的集体活动空间?这些都是我们设计学习区时需要考虑到的,书中就给我们提供了很详实的意见。而孩子作品的展示、环境的舒适度、幼儿的特殊需求这些也是设立学习区重要的依据。书中还提到我们还可以让分工维护我们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幼儿建立责任感,体验到归属感。

书中说道的每天的时间计划安排,使得我们每天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时间点的创意课程,也让我获益匪浅,对我今后的一日活动的组织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其中提到的可以制作一张有图画的作息表,贴在幼儿看得见得地方,每天让幼儿自己想一想接下来的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读写能力,也能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我认为这样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

让孩子在活动中发挥主体性,在班级中成为小主人,是我们教学之本。所以,无论是对环境的设计还是时间的安排都需要考虑周到,让幼儿喜欢幼儿园生活,让幼儿园变成孩子们的乐园。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2

近期,我阅读了第一章“幼儿如何发展和学习”中的第一、第二部分内容,受益匪浅。看了这两部分内容,从理论层面方面让我对3—5岁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各个领域的发展有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包括社会化情绪发展、身体动作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这个四个层面,孩子的发展是整体的,各个层面的发展会相互影响的。从实践层面方面让我学到了许多科学的教育方法。身为老师,在引领孩子学习时,一定要兼顾孩子发展的每一个层面。

书中第27页——30页,从四个层面阐述了孩子发展的目标,同时又指出了:幼儿园是孩子最初获得社会化情绪能力的场所;孩子的身体动作发展与孩子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重要;观察孩子的认知发展时,其中一项乐事是看到孩子心智的扩展;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

不同年龄的孩子,在行为上有不同的表现。书中31页——34页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3——5岁各个年龄段孩子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表现。通过学习,我们老师要从年龄阶段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发展。在为孩子准备玩具、游戏材料、制定活动规则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比如:小班的孩子,要求他们与同伴分享是很困难的,不要强迫孩子轮流玩一个大家喜欢的玩具。要为他们准备一些相同的玩具给他们玩,像洋娃娃、小汽车、三轮车等玩具,孩子们比较喜欢,则要提供数量多一些。像娃娃家游戏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玩,喜欢当爸爸、妈妈,喜欢给宝宝喂奶,则要多开创几个娃娃家,这样做比较实际,适合幼儿发展需要。比如身体动作发展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大肌肉动作或者精细动作上,都在逐渐向敏捷、平衡、协调方向发展,因此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不同的玩具产生兴趣,带来快乐。我们要根据年龄段孩子提供不同的玩具,孩子对玩具有了兴趣,才能到活动中更投入、更专注。比如:跳绳活动,小班、中班的孩子,对于绳子不感兴趣,几乎没人玩绳子。绳子对于大班孩子比较适合他们,所以在玩的过程中除了跳以外,还能玩出多种玩法,幼儿十分投入。

孩子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对于性别、孩子们不同的气质、兴趣、学习方式和生活经验,老师都要了解,对不同的孩子必须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帮助孩子成为成功的学习者。书中第35页——49页,针对孩子之间的差异,举例教会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对于不够集中、容易分心的孩子,采取的方法:(1)培养他对事情的兴趣。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你就让他做完,不要去打扰,之后告诉他专心做一件事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值得表扬的。(2)安排他去安静的图书角看看书,或者提供橡皮泥让他进行泥塑。(3)静下心来,多和孩子玩玩下棋游戏。(4)不要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要考虑有兴趣的事情让他做。这样点点滴滴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一定会有提高的。

总之阅读带给我很多收获。我要不断学习、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3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市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我要读好书”活动,并在活动中收获了一套《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丛书。浏览这两本书用了一个星期,真正精读一遍却用了两个月时间。从编辑的前言到虞永平教授的推荐序,从导读引言到本书的理论基础、具体章节甚至附录,一点都不愿放过。《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特别关注作为课程基础的幼儿发展理论,注重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描述,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坚实基础,同时还将幼儿的创造性融入到一切活动中去。书中将建构课程的五要素确定为:幼儿如何发展和学习、学习环境、幼儿的学习内容、教师的职责及家庭的作用。读完全书十六个章节,感觉豁然开朗,我对于幼儿园创造性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把它理解为四个部分:

一、 孩子怎样学习?

在传统的幼儿园课程中,我们作为教师更多是关注怎么教孩子,对于孩子本身的水平虽有所了解的,但关注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够。在书中,把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放在第一章,而且也是用了整整一章的内容来告诉我们,当我们准备引导孩子学习的时候,首先就要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成长和发展的?还要了解个别差异性。其实这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之前要深入去“备”孩子。

1.备孩子原有发展水平

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的3-5岁儿童在社会情感、认知、语言动作上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之前如何得知这些基本情况呢?在书中提供了这三个方面比对的详细发展目标。

例如:3岁的孩子虽然较学步儿有了语言表达上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是不能让一群三岁儿童轮流玩一个他们都喜欢的玩具,因为他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我们特意让一群孩子玩一个玩具,老师通过观察就能发现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孩子社会情绪的发展情况立刻显现出来。

5岁孩子的手指肌肉动作发展已经逐渐精细了起来,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画笔,挥舞彩带,写出来的数字也会越来越正确,这一点从五岁孩子的作品中老师就能了解到他们现有的动作水平。

当然,通过观察孩子的典型行为来了解他们的发展概况会让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有很不错的基础,但是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时间表,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 ,必须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

2.备孩子个别差异

这世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喜好、文化和生活经验。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具体特征都是那么明显,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敏感”而“多心”的人,观察出他们的个别性差异。

比如在小班幼儿入园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孩子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A:理智平静型;B偷偷抹泪型;C疯狂哭闹型。这只是我们幼儿园老师通过自己长期实践观察得出的,其实这就是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存在个别差异,他们的适应性和反应强度不同。有的很快适应环境,有的悄悄观察,慢慢适应环境,还有一些就是抵触新环境,不愿意去了解和适应。有经验的小班老师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孩子分类记录下来,第二天她们再来园时候老师对待不同孩子的方式也会悄然发生改变。

另外,孩子们的兴趣也是各有不同,有的爱好动物,有的爱好汽车、有的爱好读书……这是孩子展现与众不同另一个方面。还有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的儿童,能了解孩子的特别的兴趣和信息也能帮助老师有的放矢的为孩子们设计学习主题。

3.备孩子学习方式

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学习方式的差异越大。听觉、视觉和动觉是常见的三种不同学习方式。

十年之前我们常常见到的幼儿学习方式还是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大多数老师喜欢为孩子苦口婆心地讲解,有时候辅以挂图或者PPT给孩子看,但是近几年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听觉和视觉退居二线,直接动手操作体验成为幼儿学习的主体方式,这也是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持续不断推进的收获,而这种方式更为大部分儿童所接受。

二、 孩子在哪学习?

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孩子参与学习的基本条件,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才能得到协助、成为独立而又自信的学习者。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最能够带给孩子们这种感觉呢?这就需要老师“备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

1.备空间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中把孩子在教室中的学习区域划分为:积木区、戏剧扮演区、益智区、美劳区、图书区、发现区、沙水区、音乐律动区、烹饪区、电脑区和户外区。在第二册书中对于这些区域的作用、如何营造环境、学习内容、和教师职责以及对家长的建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适宜的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老师在准备班级空间格局的时候还是要从孩子使用的角度去考虑,遵循一定的准则,例如:合理安排教室里的路线,包括进教室、使用物品、卫生间等等。集体活动的地方宽敞通畅;展示区合理选择位置,柱子、柜子的反面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室里还需要一个储物间,因为孩子年龄小,需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多而杂,一些不能让幼儿直接接触的有安全隐患的工具等都可以在储物间存放。另外孩子们还需要个人物品柜,有利于孩子合理管理自己的东西,形成规则意识。

老师(特别是大班老师)在教室空间划分的时候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或者让孩子直接参与到这项工作来,作为一次主题研究学习活动。并在教室里建立一套分工系统,让所有孩子都逐渐形成维护它的责任意识。

2.备时间

教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时间的安排有规律长时间不变的话,孩子也更加觉得安全,会越来越独立。

点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由活动、用餐、盥洗、休息等活动是孩子在园最日常的安排,这些活动的时间都按照顺序体现在时间表上,同时我们还应该制定每周时间安排,帮助孩子形成长期稳定的习惯。

目前有幼儿园已经开始针对新入园幼儿家长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和策略的指导,在这个环节就对家长进行一日流程的讲解,鼓励家长在家里和孩子提前交流他即将面临的时间表。而且有的老师还在教室里绘制简笔画类型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一目了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个清楚的认识。

3.备氛围

班级是个共同体,应该是一个让孩子感觉舒适安全的,能够随时得到帮助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孩子能交朋友,能被接受还会学习到交往技巧,建立人际关系。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孩子的个性,为他们制定适宜的教养方式,鼓励胆小的孩子主动与人交流,帮助脾气暴躁的孩子学会自控。同时老师也要和每一位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就比较出色,日常生活中她有着丰富的情感又充满正能量。在班级管理中她很善于发现每位幼儿独特性的能力,尊重并接纳每一位幼儿并鼓励孩子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和他们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三、孩子学习什么?

书中将孩子要学习的内容一一列举:读写、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科技、处理技巧。这些内容和我们国家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基本相似,只是分类形式不同。 老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要根据孩子的发展和学习方式来决定。

1.备内容      

在课程整合的今天,老师已经将各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了一起。比如:自然角中老师和孩子共同种植了美丽的花朵,什么颜色的花好看,培养审美;花朵有几个花瓣教给孩子数学;各种不同的花朵花期有多长让孩子懂得自然科学……

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名字“标准化运动”每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都更为系统化,比如要研究蚯蚓,就不只是知道它的形状和爱好,必须仔细深入地进行研究,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2.备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孩子学习,也是用什么方法来教孩子,将自己的教和孩子的学做一个连结。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内容,结合班级孩子的情况和特点做出最为恰当的教学行为。比如孩子们数学内容是几何和空间概念,那么针对这一内容,老师可以在孩子玩积木的时候去和他讨论几何形状;可以在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带他们一起寻找身边的形状。

3.备课程目标

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它想要表达的目标,让孩子呈现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或者达到什么样的学校效果。老师要事先考虑到这些问题,并且将它们一一罗列出来。

四、我们能做什么?

在幼儿的课程中还有两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作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孩子的学习中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备一备自己了。

1. 备老师

作为老师要想了解孩子必须从孩子的家庭开始。试着去和每一个孩子的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开通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家长觉得自己和孩子在这个集体中是受欢迎的状态,在孩子的学习上必须和家庭保持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家长意见相左,产生歧义的时候,作为老师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处理好互相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的家庭和学校以一种和谐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存在的话,他也会觉得很有安全感,反之孩子会感觉冷漠、抱怨,学习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2. 备家长

同时,作为家长也应该提前为孩子入园做好准备,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在参与幼儿活动时候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自己的孩子应该有一个科学恰当的评价标准,不能互相攀比,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也不可自视清高,觉得自己的孩子无与伦比,谁都看不上。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4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幼儿园创造性课程》,这本书在合理布局11个学习区的基础上,留出足够的空间够幼儿集体活动,存放幼儿的作品,同时为特殊幼儿提供帮助,让教师在实际操作时更得心应手。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创造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给了我们坚实的理论基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关注人完整的发展的课程。创造不是贴在课程上的标签,而是融入整个课程的一种精神,包含在环境之中、材料之中。融入了创造可能性的课程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主题内容不断变化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丰富活动材料、活动内容,变化活动方式等。尤其是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变化性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此书的学习,再结合实际,我清楚的认识到,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5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中提到每个孩子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他们表现出各种的差异与缺点都与其生活经验有关系。了解幼儿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了解了幼儿,我们才能有可能帮助幼儿实现最优化的发展,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教师不仅要善于对孩子的外部活动进行观察,而且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要理智地爱每一个孩子。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关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把最温馨的目光、最慈祥的笑容、最真切的话语、最真挚的鼓励、最真诚的希望献给孩子们!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可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对孩子“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幼儿教师的“善于爱”,首先应体现在尊重孩子上,必须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尊重,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尊重幼儿的情绪情感,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判断,用协商的、建议的语气说话,会使幼儿感到平等、感到被尊重。尊重孩子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教师在工作中要把幼儿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意见,如:在班级布置环境时,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老师一起创设环境;在区角活动时,让幼儿共同制定规则;在奖励时,一起评判同伴的表现等等。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事情没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可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6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将一般的幼儿发展目标落实到特别的幼儿身上,为设定个别化目标,真正考虑“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课程”。这个过程,是以评估特定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该书详细地说明了评估幼儿需要和行为并确定目标和行为的进程,示例生动、有趣。尤其是对幼儿观察和对观察资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该书提出给幼儿规划一个能满足他们需要且是传递正向信息的环境,主张“将幼儿的家长和文化带入托幼机构”,这些观点,一方面体现了教育机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以幼儿发展为重的原则。该书还在保护幼儿的安全及给予幼儿行为知道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现实的。当规划。环境等转化为幼儿和成人的行动时,幼儿的发展就成为可能。《托幼班创造性课程》详细地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了解幼儿的需要,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知道幼儿具体的行为,如何调整幼儿特定的情绪。涉及幼儿的交往、睡眠、饮食、玩耍、制作、欣赏、模仿、扮演、阅读、律动、郊游等等日复一日的具体行为。涉及特定活动的准备,涉及幼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涉及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困惑,涉及可能产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当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对幼儿行为的鼓励、引导策略。该书在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体生动的。

  看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幼儿教育课程方案,是扎根于幼儿生活的,是能真实反映幼儿的需要和能力的,并且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可以在其系统的指导策略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能在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们长期的实践和思考。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7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真的是一本非常实用、非常专业的参考指南,若你慢慢去研读它,会指引你每天所做的决定,让你瞬间茅塞顿开,收获很大。在“学习区篇”中它详细规划了11个学习区,提供了各种器材,这些器材既符合幼儿发展之所需,也增强每个学习区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并且将课程的50个目标和学科内容做了联结,帮助老师从中观察和回应幼儿的学习。今天我就“音乐律动区”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营造音乐律动区的环境

音乐和律动活动,要幼儿去聆听、加入集体活动,还要自己去试验各种材料,因此必须要有一个你可以放乐器、;录音机和各种道具的特别空间。在那里,幼儿可以自由自在地制造音乐、听音乐;如果可以的话,还能随音乐起舞。

1、把乐器摆出来,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来这里探索。把乐器如木琴或手摇铃放在幼儿拿得到的地方,幼儿才会用乐器来创作旋律。

2、在随着音乐舞动时,提供各种的道具给幼儿。

3、给幼儿提供进行律动活动的空间。

二、幼儿如何参与音乐律动活动

1、听。随着时间发展,幼儿逐渐能够分辨音乐的变化,如节奏的改变(快——慢)、音调的改变(高——低)和音量的改变(大声——小声)。年纪比较大的幼儿则开始听自己唱的歌,或者在听音乐时,会随着音乐发出各种声音,玩声音的游戏。

2、歌唱。一开始,幼儿先是跟着别人一起唱,只是节拍或音调不一定跟得上。接下来,他们在跟着别人唱时可以跟上音调了。然后他们可以自己唱。最后他们也可以唱得有模有样。

3、随音乐起舞。开始的时候,幼儿会自顾自地扭动,并不跟着音乐的节拍。到三四岁,幼儿通常都可以维持一定的节奏,开始会随着音乐的变化来调整肢体动作,也能跟着做一些较大的变化,如快和慢、轻和重。

4、演奏乐器。在最初的阶段,幼儿对乐器做各种尝试和操弄,他们渐渐知道乐器有不同的种类,而且还学会分辨每一种乐器的声音。在第二个阶段中,幼儿会使用约起来配合动作。虽然他们此时仍无法将步伐和节奏配合得很好,但是他们可以边走路边敲鼓了。接着,大部分的幼儿都能玩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节奏乐器,而且可以跟上另一个乐器所演奏出来的节奏,或者录音机播放出来的音乐节奏。

5、模仿/表征动作。要用动作来表示物体,对幼儿来说比较困难。举例来说,幼儿会发现要用动作来表示翘翘板、雨刷或是飘落的羽毛比较困难,要做出某人踢球或洗手的动作则比较简单。用动作表示物体的能力,会与用动作表达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同步慢慢发展。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8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x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3、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9

第二次教师培训是由山西安文理学院师范院校李新洲老师为我们主讲的,主要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方向、核心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相应地列举了很多身边的事例,真是有形有色。

经过一天的培训,使我深深感到了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只有老师不断反思,才能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有人说:一个人经常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对孩子的作用就象国王一样伟大。

幼儿期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讲,父母都必须承担起幼儿德育工作。父母的素养、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幼儿。教师作为专职工作者,对幼儿德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平时父母和教师都只注重幼儿道德认知的培养,而忽视了幼儿道德行为的培养。认知与行为就如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有任何轻重之分。

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少年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就幼儿园而言,德育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培养幼儿诚实、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品质,而应该进一步帮助孩子学会共处、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学会竞争、学会分清是非、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形成互相协作、严守纪律,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行为品德,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

在幼儿园经常使用说服、榜样、将故事和奖惩来对幼儿进行德育,他们往往是自上而下,由外到内地把一定的思想、认识或观念赋予幼儿,而不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实践而得到的正确观念,更不是让幼儿运用智慧和经验与环境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认识,用意动摇,不牢固。

本次培训使我从新认识了幼儿,传统的教育观,把幼儿当作一个接纳知识的“容器”,一个被动的接受者。随着教育观的不断改变,幼儿的一个自主的、又能力的学习者的观点,被我们逐渐认可,而现在我知道了,幼儿不仅仅使一个学习者,而是一个有能力的思考者、思想者。他们有自己分析事物的逻辑,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我们无可比拟的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新认识幼儿:从一个“容器”到有能力的学习者,到有能力的思考者,在这一过程中我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教育灵感和教育智慧。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10

主题探究活动大多局限于中大班,小班很少开展。我认为小班幼儿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发,对外界新鲜的刺激能产生兴趣,容易进入情境中。因此在小班进行主题探究活动是可行的,关键在于组织引导和把握主题探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主题活动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可运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根据以上认识,结合我园《构建幼儿园生态小环境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的开展,针对小班幼儿特点,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在班级开展了“可爱的小兔”的主题研究活动。现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一下:

  一、主题的建构多采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建构的方式,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对活动随时进行增删

  开学初,小朋友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而一些适应能力较弱的以及平时在家照顾过细的,在家很少和同龄伙伴接触的小朋友的情绪却很难稳定。无意间,我带来了一只小白兔放在教室,让幼儿观赏,不料,这一天连平时最爱哭闹的小朋友都会擦干眼泪,跑过来看小兔,一下子教室了听不到哭声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白兔真可爱!”“我家里也有小白兔的”,看到小朋友对小兔子的喜欢、充满好奇以及流露出一种关爱、照顾的感情,因此,我们结合孩子的兴趣所在,选取最接近儿童生活的也深受幼儿喜爱的动物,我想我们可以开展一个关于“小兔”的小主题,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又可以在活动中使孩子们快乐地成长,于是和孩子们一同探究“小兔”的活动开始了。而活动的设计也主要以故事、诗歌、绘画、儿歌以及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为主。

  二、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注重活动的生活化,加强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利用家长资源

  在活动前期,我们常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去科学发现室观察小动物,以激发幼儿对观察动物的兴趣。在活动初期,我们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些食物给小兔吃,并鼓励家里也有饲养兔子的小朋友,让他们把兔子带到教室与小朋友一起喂养,或讲述自己家小兔的一些事情和自己对小兔的一些认识等,以提高幼儿探索的欲望,更进一步地了解小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通过引导和活动的实施,引起了家长的关注,他们中的一部分能主动地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喂养、观察和关心小兔。家长的参与无意中带动了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的兴趣,而他们的活动热情也刺激着其余部分幼儿的活动热情。

  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因此,在一般的活动中,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较多,动手操作的活动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或帮助才能坚持完成。在活动中,幼儿有参与活动的愿望,积极性也很高,他们很重视和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不管过程如何,完成后都很开心,并引以自豪。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特别喜欢故事、儿歌、绘画活动,尤其是游戏和表演活动,通常是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上来表现自己。而与之对比,谈话和讨论活动则显得稍微冷清了些,能随着老师的引导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幼儿不多。针对幼儿的这些实际表现,在谈话活动中,我们准备了实物、实物卡或一些调查活动开展谈话和认知活动,并准备了一些小卡片及时把幼儿的言谈用文字或图象表现出来,并作为环境创设的一种形式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增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通过尝试,发现这种形式很受孩子们的喜欢,许多幼儿会在课后主动到主题墙前左看右看,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在学习其他孩子作品好的地方。

  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展,对于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来说,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当然,所取得的成效除了老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外,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从小班幼儿热情的回应中,足以证明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探索活动,只是他们的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小班幼儿的探索活动中,幼儿探索的内容必须是低结构,具有直观性的。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和技能水平毕竟有限,而且喜欢形象生动又有趣的东西,因此活动的内容应该面广而浅显,活动形式应该生动有趣,从而做到寓教于乐。探索活动的目标还应以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重点在于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切忌把成人的意愿强加在幼儿身上。在小班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探索的内容应来源于生活,让周围的环境冲击幼儿的视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从幼儿好奇的发出第一个“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开始,充满新奇和快乐的探索就已在他们心中拉开了帷幕。因此,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符合小班幼儿特点的教育契机来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小班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以小见大,先从小处提炼主题,继而将活动内容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小班幼儿的主题探索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之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最可贵的。总之,符合幼儿的需要,有利于每一个幼儿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11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教育,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具体想就有关网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1、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地,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可以让几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课。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

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网上课件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3、按需进修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赖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然而,好的教师是极少的,如果教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传统教育的优势将消失。远程式学习中,每门课程一般由优秀教师主持(现在多数采用课程主编与主讲教师合一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好课程的精髓。学员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选择了教师。

网络学习对我们教学观念,思想模式的转变很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在信息时代,教师既不会被技术所替代,也不应该再作为传递知识的权威。教育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替代教师角色,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教师能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广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和时间真正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特别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生应该被看作为待点燃的火把,学生地位应该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夜深人静时,我坐在电脑前,登上继续教育网,已成为多年来的一种自然习惯。“继续教育网”像一本磁力很强的教科书,里面共享信息内容丰富,各类课件制作精良。网上资源中,不只是知识的储存和播放,更为我们提供了旨在提高实践能力的诸多方法。而且,这里有着良好的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比如在线答疑、教师论坛、等栏目,让我们的协同学习和自主学习相得益彰。

对知识的贫乏,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无知。一位名人说:“认识到我们知识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懒汉最容易做出的辩解,是没有时间学习。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托辞罢了。有一个著名的“三八理论”说,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都一样,非常公平。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业余时间怎么度过。

当今社会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们选择生活的方式,也变得千姿百态。就说网络吧,有人借助这一现代科技手段,学知识,用信息,长才干,出成果,助推了自己的事业。可是也有不计其数的人,把大好时光“网”费了。有的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恋世界”,有的彻夜迷失在所谓“新新人类”的网络游戏之中,有的热衷于与天下网友“狂聊”得天昏地暗,有的甚至“借网”实施各类违法犯罪。这些不是网络本身的错,错的是“入网者”把握不够好。

我把网上学习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抽点时间光顾继续教育网,或调阅课件,或与人交流,或完成作业,或自我检测,或搜寻信息。网络学习的关键还在与相互的参与。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和讨论式的学习,网络就给我门这样一个机会,今天在坐的老师们能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对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体会,这本身就已经体现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这个团队的协作学习精神。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12

启蒙教育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方向以及智力水平,以往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忽略了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降低了游戏开设的有效性,为此,幼儿教师就需要结合幼儿思考能力以及在游戏活动中包含的内容,采取适合的方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思考。

  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真正做到把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还给孩子,以提升保教质量。近日,我园教师参加了两天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专题培训活动。

  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中进行合理指导,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游戏化实践中来。教师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课程游戏化: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孩子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一节课x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

  我们明白目前课程游戏化建设有明确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前往目标的道路,真正做到“儿童在前,教师在后”,让游戏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13

 前段时间问同事借了一本《幼儿园课程》的书看看。曾在《纲要》中看到过关于课程的一些内容,但《纲要》中只提到了“新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并未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这次拿到书后我认真地阅读了里面的内容。知道了什么是幼儿园课程,详细的了解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特别是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五指课程,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他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教育观原则一直指引着我们对课程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

  读了《幼儿园课程》后,使我能对幼儿园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路还很长,还需不断学习、锻炼。我也会尽力,努力学习的。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14

近两年非常流行的“幼儿学习故事”终于也刮到了海南,作为第一次接触这种新的记录方式,老师们有各种困惑,毕竟要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以另一个角度去欣赏孩子的游戏行为。我也不例外,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困惑,不知该如何把控幼儿游戏的尺度,有时不知从哪里着手,有时则分不清重点。

  于是x月x日幼儿园组织了这次“幼儿学习故事”分享活动,让几位实验班的班主任分享了自己在组织区域活动时的一些心得,让副班老师分享了自己优秀的学习故事,最后翁园长对撰写学习故事的一些要点进行了小结。

  其中三位班主任的经验分享让我印象深刻,解决了一些我在组织区域活动中的困惑,首先是该如何去开展区域游戏,过去我们在游戏中会设各种条条框框,总是不自觉地去指导孩子们该如何做,其实说白了就是不相信孩子会玩游戏,但实际上孩子天生就就会玩,而我们的自以为是只不过是在破坏游戏,阻碍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作为老师有时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游戏就是孩子想怎么玩就该怎样玩,而过去总是有我们介入的游戏只是伪游戏。另外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游戏中的一些想法在大人严重看似可笑,但是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欣赏孩子的一些想法行为,不能我我们的思维去想孩子的世界。最后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也给出了一些实际的解决办法,比如孩子们不懂得分类怎么办?范老师通过给小动物喂食物的游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三位副班老师通过三个精彩的各具特色的故事告诉我们幼儿学习故事该如何撰写,应该关注孩子的哪些部分,该如何去回应孩子,通过实例告诉其他老师该如何撰写精彩的学习故事。

  最后翁园长进行了小结,把撰写学习故事的一些要点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总结。整个活动从活动组织到一些问题解决到如何撰写,都给出很好的指导,并解决了一些平时工作中的困惑。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15

课改以来,幼儿园课程问题的研究也就摆上了我们的案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省基本幼儿教材的使用框架下,摸索适合老师转变观念,满足幼儿自我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呈现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如:从注重目标到注重过程的变化;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幼儿的学的变化;从集中活动居多到开放活动居多的变化;从预设活动为主到生成活动的介入的变化等。这些都说明大家在创新幼儿园课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幼儿园课题的一系列活动中,大家都多少对幼儿园的课程新理念有了些许收获。但是,我们要推进幼儿园课程朝着有自我特色方向迈进时,总是感觉水平有限,难度较大!

  今又认真学习了《幼儿园课程》一书,对幼儿园课程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梳理即将要在园内确定的.游戏化特色课程,为我园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方案提供了更准确和有力的理论依据,并可将其作为在下一步实施行动的过程中,研讨培训的支持工具。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任何模式的课程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我们即将推进我们的特色课程模式时,自然就会多借鉴些我们看到的其它园成功的课程模式。因此,借鉴前我们要慎重分析利弊,摆脱纯粹的“追风”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实际修正方案,真正创造出适合我们自己幼儿园发展的课程。另外,《课程》一书中,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深思。这些问题均常出现在教师执教的过程中,我把这些内容复制出来,与全园老师共学习、共讨论,让大家都在学习中反思,尽可能地去琢磨如何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掀起教师自觉学习和提升专业素质的热潮。

  还有,接下来我园将实施生活化、游戏化园本特色课程的探究,书中“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带给我们一些启发,特别是活动区域如何更加生活化,和下一步我们将如何生成一些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目标”的生活、体验。游戏化活动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价值,值得我们在实际进行中反复阅读,使我们的行动方案不断合理的修正。

  总之,学习就是提高,提高了认识,对理清思路多有帮助,也是对我们去实践这些理论提出了自身水平的新挑战。我们不仅要常常反思,也要带领广大教师不断探究,以期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更具科学性的课程影响下,有更全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读者在阅读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后,深刻认识到了创造性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本章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的内容阐述,相信读者们也有了解到幼儿创造性课程的初衷和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4098.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3年12月6日 上午6:00
下一篇 2023年12月6日 上午6: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