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笔潭读书心得 读《闲来笔潭》有感

闲来笔潭》是一本富有启示性的读物,它记录了作者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深度思考和对于生命的热爱。通过阅读这本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探寻内心的追求。在下面的这篇内容中,将探讨闲来笔潭读书心得的相关内容。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  读《闲来笔潭》有感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1

眼下,全市上下掀起了学习*新作《闲来笔潭》的热潮。作为一名宣传**,我有幸“捷足先登”,第一时间收到了新书,并一口气读完了《童年记忆与求学之路》、《清明忆母亲》等几篇。掩卷深思,一时感慨良多,于是迫不及待记下了一点心得感悟。

  《闲来笔潭》的开篇“岁月难忘”从作者家乡余干开始,写贫苦出身、谈炎凉世态、颂如山母爱,艰难险阻一路走来,终究苦尽甘来。作者笔墨所及,无不透着浓浓的赤子情、故乡情,以及对伟大母爱的热情颂扬和对无情的世态的深刻针砭。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发人深省。

  虽然我是一名85后青年,但是对于*同志笔下的童年遭遇感同身受。我出身贫寒,加上小时候体弱多病,吃了不少苦头。记得,9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依然青黄不接,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幸好自己有几分读书的天分,最终能在*和*的关怀下**成才,并且成为家里第一个*员**。这一切,对我来说,殊为不易,倍感荣幸。我想,世上没有人喜欢苦难,但我们也无法选择回避,唯一能做的,只有像*同志那样,坚强面对、勇往直前。无数事实证明:苦难,你畏惧它,它就是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你把它踩在脚下,它便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有人说,80后青年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我们生长在**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比父辈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幸的是,我们的梦想遭遇了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经历了转型社会的阵痛和迷茫,过早背负了不该背负的沉重负担,因梦想之花过早凋零了而显得“暮气沉沉”。

  *心而论,造就80后的暮气,有社会原因,同样也有个人原因。读了*的,我更加明白了,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生活在特定社会大环境中,都面临各自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多数人来说,贫穷、迷茫、压力、世态炎凉,等等,都在所难免。

  任何人都不是时代的宠儿,亦非是历史的弃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不公,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环顾周围,仍有无数普通青年,无出身、无背景,只凭一双勤劳手打拼**于自己的小天地。毕竟,“拼爹”只是少数,“关系”不会长久,唯有奋斗才是王道。

  *同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前辈们也不缺少委屈,也曾经迷茫痛苦过,他们只是缺少发泄情绪的渠道。作为实现伟大“*梦”生力军的“80后一代”,我们在报怨社会不公的同时,也该从自身开始反省,用自己的言行,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青年一代的正能量。

  与历史**何时代的青年一样,我们80后绝不是矫情的一代。“暮气沉沉”也绝非我们的标签,更不是我们青春的底色。我们有自己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能吃苦,经历了转型时期的风雨;我们拥有良好的教育,掌握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眼界和胸怀,我们还有拼闯天下的勇气。我们的脚下,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是层出不穷的时代机遇,我们必将也能扛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子与责任!

  诚如所言,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无数奋斗、挫折、再奋斗的机会。现实尴尬,可我们的青春不能尴尬。我们要在挫折中强劲反弹,用蓬勃的朝气,抵制各种“时代病”的侵袭;用梦想的火花,扫除“暮气”的笼罩;用奋斗的脚步,点亮心中的希望。不盲从,信该信的东西,*依然存在;不气馁,抱怨后仍要振翅飞翔,在奋斗中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个体价值,真正展现青年一代的青春魅力,争当共筑伟大“*梦”的****!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2

读《闲来笔潭》有感——真男儿,真性情

古竹初中:徐琳

我是个来余干工作的外县女孩,现在可以算得上半个余干人了,引用张锦裳奶奶的一句话:“开始对他印象并不怎么样。”但是越读《闲来笔潭》越喜欢,对吴老越崇拜,写得真好,文字朴实,有血有肉,真挚感人……

本书充溢着一份独特的人文情怀,彰显出内心的真诚和对人的真正关注。

全书情理交融,既是论理之作,娓娓讲述许多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又是寄情之作,透显出作者对父母老师、对同事同学、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一份至真至深的情义。比如,《难忘那夜的秋雨》一文,短短两三页纸,将人世艰辛、人情冷暖刻画得淋漓尽致,母子相依相扶的情景跃然纸上,足以触动我们每个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给三草的信》描写和讲述了一位长辈历经困苦之后对工作生活、对家庭亲情的透彻感悟,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份深沉的情感力量,可以直抵读者的灵魂深处。

我只是一介女流之辈,对谈论政治,谈论人生之类的不懂也不感兴趣,我就是被吴老的童年记忆、求学经历,以及他在清华读书时和张锦裳这对小夫妻爱情的专一,信任深深的打动了……

这位前国家领导人曾经也是千百万贫穷子女的一份子,也是经历了那么多的艰辛与磨难的,甚至是被人瞧不起过的普普通通的一员。他吃的苦是我们这些80后无法想像的,比起他所受的苦,我们的能称之为苦吗?可是为什么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富裕了,我们的孩子们却不思进取了呢?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我的学生都是90后,00后,他们生活在养尊处优的年代里,已经看不到勤学苦读,暗中较劲的那股学习劲了,我总结了下,主要有这三点:第一是学生是独生子女的多,被家长宠得太过,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思进取,把学习置于脑后,厌学情绪严重存在;第二是学生吃不得一丁点的苦,受不了别人的一点点气,纪律意识淡薄,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较为严重;第三是只知索取,不懂感恩。个别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不尊重教师、顶撞教师。

我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必须经过重重磨炼,吃尽千辛万苦,才能享受丰硕的果实。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太安逸了,他们体会不了。这些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宠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一点点苦头都舍不得让孩子吃,还说什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家庭教育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懂得刻苦读书、不懂得知恩图报。

其实经历磨难不过是上天考验我们的方法。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在适者生存的考验中不断地经受磨难,战胜磨难,从而走向成功。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和抗击磨难,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最好方法。吴老的童年经历是为我们以及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

“冬天上课,我(张锦裳)穿着棉袄还冻得直哆嗦,他(吴官正)穿着单衣还能聚精会神地听课”

“1983年3月,吴官正担任武汉市市长。上班骑自行车,早上花一毛五分钱在沿江小摊上买一碗热干面吃,穿的也很普通,经常穿的就是那身工作服。他常住办公室,中午在市政府食堂吃饭也排队,有时开会接待客人或工作晚了,没有赶上饭,就饿肚子。”

“有人说:‘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看到吴老的这些,我泪眼朦胧了,心在颤抖,但是看到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爱、信任,我又感受到了温暖,像似一股莫名的暖流在激励着我!

“我们结婚只有两床高中读书时盖过的旧被子,张淑文送了一对枕头套,就住在牛栏里,床是破船板拼的,上面还有很多钉子。”

生活非常窘迫,可是他们夫妻却相互谦让,都想着把好的留给对方。

“我夏天舍不得买蚊帐,冬天晚上就用盐水罐子装热水放在脚下取暖;每月买些米,靠公公、婆婆捎来的咸萝卜、咸腌菜、咸鱼下饭。由于缺乏维生素,嘴巴长了疮,脚常烂,鼻翼两旁常脱皮,红红的。由于营养不良,有时候感到天旋地转,眼前好像有各种颜色的东西飞来飞去。”

“从那以后,吴官正再不允许我寄钱给他,寄过去他就退回来。”

“吴官正在清华上学时,先是给我买了一双皮鞋,可惜他不知道我穿多大号的,小得穿不上。后来,又托人给我捎回一块布,料子很漂亮……师傅量了量尺寸,开玩笑说,这点儿布只够做条短裤。”

“我只好从娘家要了布票,买了一套绒衣给他寄去。这个同学第二次去北京出差,回来时官正托他给我捎了一套衣服。”

“那时官正两年才回来一次,我既盼他回家团聚,又为他往返的路费发愁。”

张锦裳对吴官正非常信任,别人对张锦裳挑拨吴官正,叫她不要寄钱给他,可是她却说:“吴官正在北京读书正需要钱用,我不能不寄钱去。他本质很好,非常负责任,我很相信他,他不会变心的。”别人造谣言说,吴官正要与张锦裳离婚,为了澄清这件事,吴官正拉着张锦裳到大街上走了一圈,他对夫人说:“你怎么能轻信别人的话,党和人民是希望我们好,不希望我们分开,我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

好一个有情有义的真男儿,有着不一般的真性情啊。夫妻只有彼此以心换心,完全信任对方,彼此尊重对方,相信对方的人格,包容对方的缺点,把对方的命运真正与你的命运相结合,才能获得完全的信任。也只有完全信任对方,家庭才能稳定,幸福才会随之而来。

读完吴官正的《闲来笔潭》,我心中感慨万分,久久不能平息……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3

最近在读老领导这本《闲来笔潭》文集,蛮有收获,大家感兴趣可以翻一翻。

全书分五个部分:

岁月难忘。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求学、从政经历,不是系统化的自传,相当于选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场景,每个场景一篇。读下来的确感觉他的成长挺不容易,能体会到里面蕴含的那种拼搏奋斗向上的力量。

静思杂忆。这一部分主要是散文,大多是作者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事物生发出的感受。我对这种体裁不太感兴趣,所以读的比较快,无法鉴赏评价,但是这里面配的几十副作者和夫人画作挺有趣的,值得细品!

读书随感。顾名思义,这部分是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随想,是书中比较有深度的一部分。

春水煎茶。这部分最有意思,墙裂推荐大家细读,咂摸滋味。这部分是以短篇小说或寓言故事的手法,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地讲述作者本人、亲属以及身边人的故事,既好读又有趣!特别大家可以前后对照着猜一猜,哪篇是写作者本人,哪篇是写作者妻子,再结合第一部分作者自传看,感觉人物更立体丰满鲜活了。

少长闲集。这是作者退下来后和身边一些人的谈话记录,他们每次设置一个主题,大家都准备准备,隔一段时间谈一次。这里面其实别人谈的多,作者插话比较少。我读完有个感觉,推荐考公学申论的朋友看一看这部分!对你最后一篇作文很有帮助!一来是选题像,比如谈选择、谈约束、谈名声、谈权威……二来这部分是好多人围绕一个主题发表意见,你就发现大家的角度真就不一样,对把老生常谈的题目写新写活很有帮助!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4

自打做了母亲,只有每天孩子睡熟之余,才有了难得的**时光,悠闲地捧起《闲来笔潭》慢慢读来,完全沉浸在书的境界之中。上班的忙碌和辛苦得以缓解,世界也随之变得安静,随着笔者的娓娓道来,思绪进入到笔者所经历的过往,体味着笔者的心情起伏,为笔者至纯至诚的真挚情感和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所深深感动。

  笔者出生的时期,比我的父辈还要稍早一些,那时国家物资很匮乏,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普遍解决,对于食物的渴望,对于求知的向往,是我这个年纪的青年人所不曾体会的。阅读此书,我知道了那个时候的艰辛,更感触到了笔者在那朦胧之中不屈向上的正能量,那就是无论艰难困苦,都要不灭斗志,铭记恩情。

  在这本书中,笔者通过细腻的文笔,为我们清晰地描述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第一次瞒着父母交足了学费,凄风冷雨中和母亲一起前行,对18颗氯霉素治好病的感激感恩。而之后的接连提拔,职位升迁,在笔者的记叙里却如此的云淡风轻,恬静自然。一位淡泊**、朴实为民的公仆形象跃然纸上。

  歌德说: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闲来笔潭》让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边读边想,边读边学,让我不禁联想到社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它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充满了辩证的哲学,行进的速度有快有慢,付出总会有所收获。眼前的利益固然唾手可得,长远的追求才是治本之道。不读书能缓解一时的温饱问题,却会与贫穷相伴一生。不怕起点晚,就怕不专研。

  如果没有12岁时的义无反顾,隐瞒父母,自己做主,拿家里的米交了学费,可能笔者已经按照父亲的安排,成为了家庭的劳动生产力;如果没有笔者的据理力争,可能已经被否定在父亲的**里,被迫辍学。“你能读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如果没有笔者的自信和勇气,可能不会如愿考上清华大学,得以改写一生的命运轨迹。

  笔者8岁时才开始读私塾,12岁时正式读小学,起点低,时间晚,笔者卯足了劲,刻苦的读书。爷爷责怪笔者没有帮助父母参加抗旱,笔者反驳:“你的父亲和你不是年年抗旱吗?怎么还这么穷?我不去,我要看书,我决不跟你们一样!”暑假期间,笔者自学完高中一年级的全部课程,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考上清华大学奠定了夯实的根基。

  笔者攻读大学和研究生用了9年的时间,克服了家庭贫穷、夫妻分居的重重困难,经过艰苦的专研,博闻广识,学以致用。等到研究生毕业,笔者主动提出要去工厂,并说工厂离市区远一些、工厂大一些更好,可以不受干扰工作,也会有比较好一些的科研条件。

  把目光注视在眼下,能解一时之急;把目光伸向远方,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慢工出细活,吹尽狂沙始到金,****,厚积薄发,一时的得失不要紧,持之以恒最重要。

  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人生无价值的心理和浮躁的心态蔓延,不愿等待,不愿付出,没有了包容,没有了同情心,只有负面**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过多的索求,太多的攀比,凡事都想快,追求金钱,只讲效益。

  并不是越快就是越好,快速不等于高效。并不是凡事都能用金钱衡量,经济利益不能换来一切。花开有时,清风无价。**的生活,安稳的内心,健康的身体,这些无法用金钱买到。何妨慢下来,不盲目,不跟风,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多学习,勤思考,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去工作与生活。

  让我们静下心来吧,去体会身边的美好:不知最近你有没有静静的观看过水面,等待层层涟漪散去的*静;不知最近你没有好好的欣赏过落叶,等待片片落红飘零的安详。在读书与自省中,守护好自己的心田,拥有一颗孩子般****的心。

  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就如同用宽容的眼光看待自身成长所遇问题一样。不能因为社会某些方面的弊病,而去否定*的成绩。社会的进步,总会伴随某些方面的阵痛。现在,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我们的祖国,从未有过的强大。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次序井然,全社会共享**开放之成果。我们现在能接触的信息量,是以前的很多倍。*地大人多,一些反面事例的**,我们要学会辩证思考,懂得理性分析。你看,“年度感动*人物”的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的颁奖等等,无一不展示着正能量,体现着*。

  **青年节时,**教导青年人:“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们应该少一些得失的计较,多一些温暖的服务;少一些工资的攀比,多一些负责的态度。并不是房子多的人,就最幸福;也不是职位高的人,就最开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要调整心态,积极向上,多读书、多动笔、多交流,在读书中进步;在书写中反思;在交流中学习。

  老一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同明灯,指引我们勇往直前;如同戒尺,指正我们规矩行事;如果良药,指示我们改过自新。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潜移默化中动力强劲。让我们在*凡的岗位作出不*凡的业绩,踏实做事,认真对待,让检察工作服务更多人的生活,让检察工作得到更多人的满意!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做让*和百姓信任的检察工作者!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5

近来许多媒体都在热议吴官正同志的新作《闲来笔潭》,我不断地从网络上拜读了转载《闲来笔潭》中的一些精彩篇章。《闲来笔潭》中处处流露出官正同志几十年来为人为官的心路历程。因为官正同志在江西工作期间,我与他有过长时间的工作接触,在读到这些篇章时,觉得非常亲切和感同身受。我正琢磨去书店买一本《闲来笔潭》作为我的珍藏。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前几天,我有幸得到了有官正同志亲笔签名的新作《闲来笔潭》,这让我感动万分。

手捧《闲来笔潭》,我反复阅读,细细品味。《闲来笔潭》是官正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的随笔、感想和心得,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真诚、朴实和正义的处世态度。我被官正同志的平民情怀、人文气质和人生感悟所折服!文如其人。《闲来笔潭》的语言风格,其实就是官正同志鲜明的为人性格,那就是纯朴、自然而又智慧、幽默;官正同志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自然秉性,那就是意志坚毅、勇于开拓和善待百姓、嫉恶如仇。

官正同志在江西工作11年间,我一直从事电视新闻采访,由于工作关系,我与官正同志有一段较深的交往。1992年秋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不久后,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改革开放的热潮。那时,我已被借调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栏目当记者。江西作为内陆省份,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带着这个选题回到江西采访。时任江西省省长的官正同志百忙中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我的采访,在那次的采访中他就大声疾呼:“江西的发展,功在改革开放,出路在改革开放,希望也在改革开放”。这句话,至今还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在江西采访拍摄期间,我从昌九工业走廊到井冈老区,从瓷都景德镇到赣南苏区,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开发、大开放的火热景象。专题报道《江西,开放的热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官正同志专门委托省政府办公厅的同志向我表达对报道的肯定。

《闲来笔潭》中有一些文章专门表述了官正同志对江西江河湖泊的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和治山治水治湖即山江湖治理工程的理念,这充分体现了官正同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每每读到这些时,我就会记忆犹新。1992年秋天,在官正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深入赣江源头的赣南山区采访拍摄了小流域治理、猪沼果工程、筑坝拦截尾沙矿等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做法,专题报道了赣南治山治水与治穷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产生了广泛影响。如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与当年官正同志提出的要把山江湖建设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经济发展、富裕安康”区域的构想是一脉相承的。

读《闲来笔潭》,我仿佛又在聆听官正同志面对面的教诲,感受他朴素无华的语言里所折射出来的大智慧、大道理。官正同志重视基层工作,关心底层百姓。在江西工作的岁月里,官正同志常常深入乡村农户、工矿企业和边远山区调研。1993年,我回到江西电视台工作后,作为时政记者,经常跟随他深入基层。轻车简从是他的一贯作风,所到之处官正同志不准地方政府和官员讲排场和搞特殊接待。他自己不讲官话、空话和套话,也要求地方官员说实情、讲真话。这一点,至今依然深刻铭记在我的记忆中。

2007年12月,官正同志从中央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回到江西。第二天,我就去他的住处拜访他。没想到的是,官正同志夫妻俩见到我就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嘘寒问暖,充满关爱。他问我家里生活得怎么样、住房面积有多大、小孩读书如何等情况。然后,他语重心长地说,回去告诉你的小孩,就说吴爷爷要她好好读书,立志成才,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官正同志还动情地回忆了自己的苦难童年、求学历程和在江西工作的岁月。不知不觉中,官正同志夫妻俩与我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临别前,他还嘱咐我有机会去北京与他再聊一聊。今天,手捧官正同志的新作《闲来笔潭》,我不仅会珍藏着,更会珍藏着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和他的情怀……(作者:温小力)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6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吴官正同志撰写的《闲来笔潭》。

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深切感受到了吴官正同志的真挚情感和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同时也被他那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和宅心仁厚的胸怀所折服。

他出生于江西余干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历经磨难,为了改变命运、实现抱负,孩提时代就立志发奋读书、报效国家。书中《童年记忆与求学之路》娓娓讲述了吴官正同志那段艰辛的求学历程。书中这样写道:9岁那年,家里实在穷得没办法,只好中止学业,直到解放。1950年秋天,我常趁着拾猪粪的时候,到村里小学教室旁晒太阳。老师在里面教,我隔窗认真地听和记。放学时,为了显示一下,我故意大声背诵老师教的内容。一个胖老师,后来知道是詹洪钦老师,听到后问我:“你叫什么名字?读过书吗?怎么不来上学啊?”我回答说:“读过一年私塾,已经忘了一大半,家里穷,没钱上学。”他说:“你家连几升米也没有?”我听后,默然离开学校回了家……

在贫穷中他磨练了自己的意志。读书期间,每个学期都因为家里贫困、聪颖好学和品学兼优获得助学金,才得以坚持下来。当他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还是靠一些亲友的资助,以及母校鄱阳高中的领导和老师替他申请到了困难补贴才攒够了去北京上学的路费。在《闲来笔潭》的追述中,他提到了几位曾经帮助过他,后来又没得到过他任何回报的初中和高中两位班主任,还有自己的亲人时,在言语中流露出了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因为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因为自己不徇私情而没有回报恩情的无奈。

吴官正同志的求学之路异常的坎坷,他勤奋刻苦、勇于和磨难抗争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我的灵魂。不由得使我联想到我和我的学生们。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我的学生都是零零后,他们生活在养尊处优的年代里,在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到勤学苦读、暗中较劲的那股学习劲了,我总结了下,主要有这三点:第一,学生是独生子女的多,被家长宠得太过,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思进取,把学习置于脑后,厌学情绪严重存在;第二,学生吃不得一丁点的苦,受不了别人的一点点气,纪律意识淡薄,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较为严重;第三,大部分学生只知索取,不懂感恩。个别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不尊重老师、只顾贪玩享受。

我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必须经过重重磨炼,吃尽千辛万苦,才能享受丰硕的果实。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太安逸了,他们体会不了。这些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宠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一点点苦头都舍不得让孩子吃,还说什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家庭教育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懂得刻苦读书、不懂得知恩图报。

其实经历磨难不过是上天考验我们的方法。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在适者生存的考验中不断地经受磨难,战胜磨难,从而走向成功。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像吴官正同志一样勇敢地面对和抗击磨难,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最好方法。吴官正同志的童年经历和求学之路为我们以及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7

开始是被《*剪报》《读者》上选登*同志《闲来笔谭》中的几篇文字吸引,在书店看到了不由分说就买了一本。拿着书到出差来的朋友处,他拿起来手不释卷,我说你正好闲散无事,先由你看吧。他离开的时候拿着书说晚上已经翻了不少,挺实在的文字。我说不行你先带回去看?他不好意思地说,算了,回去了再买也有的吧。我也没有一心一意想让他拿去看,因为隔着扉页渴望着内页,我也想早一点看呢。

  看***写的书(非文选一类),是从*同志《学哲学用哲学》那本书开始的,后来有了《*讲话实录》,有了*的《温文而雅》。跟其他**同志的著述不同,*同志这本退休之后才写作的作品,不仅说出了回到普通人贴近生活状态下的话,又体现出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和一位曾经*的远见卓识。

  我读书比较懒,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只是凭记忆感受文字的魅力。合上《闲来笔谭》好些天,书里内容还历历在目,充分说明了这部作品的感染力。全书五部分中,印象尤其深刻的,莫如“岁月难忘”、“静思杂记”“读书随感”这三个部分。文章一开头讲童年生活和求学之路,家庭生活的苦难,求学时候的艰辛、学习的趣味、重病受到老师学校的爱护,以及与爱人结合、在爱人**下求学,经历*,在葛店化工厂做技术人员,直到被选拔到**岗位。叙述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他自幼聪颖,吃不饱穿不上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在学**一直拔尖,考**清华大学;在家里实在没有钱让他上学的时候,他拿了家里的米当学费,才继续了学业;他成为****后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对苦难时期买了嫁妆为他凑学费的亲姐姐提出安排孩子的要求也没有答应;他嫉恶如仇,对各种歪风邪气深恶痛绝;重视*工作,对群众的疾苦和呼声牢记在心,为改变在任地方的面貌不遗余力地奋斗着。给我印象至深的,还有他讲到当*时候跟*争论,当*时候跟省里**争执的情况;活生生地写出了一个有个性、***而且在原则问题上轻易不妥协的*的****的神态来。

  “静思杂记”里是从一些事件和问题的思考得到的感悟。这些内容中,“数字无味”“‘0’有多大”“屈伸有度”以及“两登景山”等,都从*素生活接触到的普通素材里发掘出独到的见解,充满了辩证思维和历史发展认识,看了有随他的思路继续想象的好大空间。“路靠自己走”,是他对后辈的教诲,也是对所有人的点拨。谁的路不靠自己而靠父母的光环、靠亲友的权势能走得更长?无数例子已经说明,那些依附着别人的后辈,没有多少出息。

  第三部分“读书随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对社会、自然、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我记住了它在“美学笔记”中对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大师论著的研读心得,也得到了他从中采撷到的更多关于美的种种感受。“古希腊文明撷秀”里,作者以学习数学物理学中Σβω字母引起的兴趣开始,到后来有机会去欧洲参观雅典、克里特等地终于一睹风采的经历,对古希腊文明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展望。古希腊集中出现的哲学、文学、美学、数学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大家,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为**导师****建立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作者深刻地提出要认真思考古希腊出现一批大师级人物的社会原由、思索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支撑的重要意义,为我们现在面对各种问题时理清思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道路。这里的其他一些文章,比如“红颜并非祸水”、“盖茨辞职的启发”“见势利者别烦”等,都以独到的思路,给人们呈现出发人深省的认识成果。

  文章的第三部分“春水煎茶”,更像是一个老人静静地坐在公园一侧记下别人表演的`节目、别人闲谝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灵动,都像是正在每一个最普通最底层的家庭里发生的事情。当然,这里也有作者的影子,有他自己生活里的经历与故事。从这些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人物里,让我看到一个贫民化了的原*,叫我知道,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的人,他一定是联接着土地与最普通群众的人,无论他官到何等地位,他的目光总是看着老百姓,听着乡村俚语,表达着普通群众的所思所想。

  最后一个部分,是*同志与身边工作人员对“名声”等12个问题的专题讨论,这些问题是每个人工作生活里都离不开的问题,也是影响一些人理解社会、认识地位、做好工作的重大课题。作者与身边的工作人员年龄、地位、经历、背景、家庭出身各不相同,大家从不有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充分探讨,得到充满正能量的结论,对读过的人都有正面的影响。我想,作者把这一部分归纳到本书的意义,也***通过读者把这些问题更深入地探讨下去,为社会正义正气做出新贡献的意思吧。

  《闲来笔谭》,让我欣赏了一位***如何成长、如何做人做官的图画。“闲”来不闲,作者不忘自己是位忠贞的*人,不再用权为民作主了,就用自己的笔为建设*****继续奉献。

  《闲来笔谭》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不能不提。一个是作者与爱人的关系很引人注目。他们在作者最困难的求学之时结合,经历了太多的困苦守候一生,现在仍然相扶相携,实在令人敬佩不已。再就是作者天资聪颖,非常突出。在食不裹腹、穷病交加的时候一直保持学习拔尖,没有特别的才能,是坚守不下来的。这也是作者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上一路领跑的重要原因。还有他自己讲跟*争论的事情,说明当年的**生态比较正常,****气氛比较良好,**同志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容得下不同观点。再就是作者亲笔画的那些插画,虽然没有经过专门教授学习,但是那些花鸟栩栩如生。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长期担任*****严肃的面孔背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本来品格。

  《闲来笔谭》是近几年来我拿到手里就手不释卷一气看完的唯一一本书。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国家原***的作者文笔非常简朴,跟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生活认识距离很小。还有就是开头部分童年生活与求学路上的许多情景,与自己这样从农家出来的人经历过的生活有好多重合的地方。作者从没忘过自己从哪儿来,记得自己经历过的重重困难,记得他的根基在老百姓中间。我想,这也是作者成为一位卓越*,并留下良好口碑的重要原因。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8

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统一于群众立场

——读吴官正《闲来笔潭》有感

陈晋

读《闲来笔潭》,感到是一部很独特的书。

这部书的独特,在于很自然地传达了作者的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政治家写的书。作者是领导同志,他退休后写这本书,无论记事还是虚构,无论抒情还是说理,始终体现了政治家的胸襟和风范。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文化情趣的书,或者说是体现作者人文情怀的书。书中所收随笔、小说、绘画,体现了作为政治家的艺术旨趣和文化追求。

那么,书中的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它们是分隔开来各说各话吗?读后觉得不是,而是互为补充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全书从头到尾体现出来的鲜明的群众立场。这一点很重要。全书是从群众立场出发,来传达自己的政治胸襟,来升华自己的人文情怀的。

因为拥有群众立场,所以全书写得很平实,充满细节。这一点给人印象很深。

比如,作者名字的来历;上大学时的46元钱,谁给了20元,谁给了18元,谁给了8元,记得一清二楚。还有当武汉市科委主任时,一个工作人员顺道给孩子两个西瓜;家里生活困难,到商店里买从制革厂从猪皮上刮下来的油炒菜。1992年鄱阳湖发大水,不得不依靠农场的犯人抢险保堤坝,宣布三条:第一,把猪都杀了,让犯人吃饱,有病的给治病,不要累死人;第二,干警划分责任,每人包一段,检查“泡泉”,发现了及时处理;第三,给犯人宣布政策,在抗洪中表现好的可以依法减刑、假释。当江西省长时接群众来信6.9万件,批阅4700多件,写山东经历的“信访局长”那篇,写的都是关于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小事,为企业改制四次到济南国棉二厂的所见所闻等。还有那篇题为“梦”的随笔,说自己在武汉市长任上做梦,梦见放开蔬菜价格,被老百姓骂醒了,还抹眼泪。这些记叙,都反映了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对细节的追求和执着。

读到这些细节,从头到尾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作者是来自普通群众,甚至是困难群众的领导干部,在当领导干部以后,思想感情始终保持普通群众的本色。也只有对生活有爱,对群众有情,对工作有心的领导干部才会记得住,愿意写并且写得出这样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这既是政治胸襟,也是人文情怀。细节是最有说服力的,细节记述平凡,也蕴含高尚,才有说服力,也只有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的高尚,才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也只有细节串起来的情感逻辑,才是真实的和有说服力的。比如,“岁月难忘”多次提到,作者对群众来信的态度,其中说,“我对因家庭贫困而不能继续学业有切肤之感,对这类来信总是设法帮助”。这种感情无疑来自自己的经历。在成为领导干部以后,对待群众诉求,他换位思考,就很自然,也很真实。还有,书中谈到姐姐请自己帮忙,但作者从原则出发拒绝了,随后有一段议论说得很实在:“说心里话,有时感情和原则之间很矛盾,但也只能从原则出发。”作者说这个话,看起来不高调,但给读者的启发,对一般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影响,却很实在。这就是细节的作用。

“岁月难忘”附录的作者夫人张锦裳的《相伴五十年》,其结尾几句可以说是对这部分内容点了题。文中说,“回忆这些东西不是要留下什么,而是希望后人了解我们过去曾经有过的那段艰难经历,从而能够关心和理解群众的疾苦,更加珍惜现在,更好地向前看。希望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忠于党、忠于人民,绝不忘本。”这段话既是作者夫人的愿望,我想,也是吴官正同志记述若干细节的初衷。正是这种群众立场,使作者的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读书随感”几篇,和“岁月难忘”的风格好像形成明显反差,但实际上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读书随感”中的几篇,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从政理念的升华,是从真善美,从人格修养不同角度,来沉淀,来总结自己的工作,很有境界。第一篇谈美学,结论是“以审美之心悟美,则现实和未来都是美好的”;讲古希腊文明那篇,落在求真知上面;“参观贝村的联想”、“也说欲望”,实际上讲人生观价值观,涉及到善。还有“评读四位美国总统”,是讲领导者的胸怀品格。这些,都是作为政治家的思考。是作为政治家的人文情怀。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对“岁月难忘”的一种理性总结。因为拥有这样的人文情怀和政治胸襟,就比较容易悟透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和政治道理,能够把自己的感情立场摆到普通群众的位置,进而才能写出那么多从政经历中一件件鲜活感人的细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是可以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群众立场。统一好了,对从政、做人、为文,都有好处,可互为补充。这是读《闲来笔潭》的主要体会。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北京日报》2013年06月17日)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9

品读吴官正同志《闲来笔潭》一书,文风清新,朴实自然,思想敏锐,意蕴深远,回味绵长,犹如一泓清澈的泉水,让人感受到滋润甘甜,明晓事故,启迪人生。特别是书中《少长闲集》一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少长闲集”,应取自王羲之《兰亭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句,作者自谦为“闲人”,故取“闲”字。这一章重现了作者与几位熟悉的年轻同志思想交融、议论切磋的场景,12篇短文都文笔清丽、意味隽永。

  一是体现了博厚高尚的人文精神。书中《泰山精神》一文,畅谈泰山文化、泰山精神,总结提炼并赋予现实意义。包括“万物包容”的博大胸怀、“‘栉风沐雨、本色不改’的青松品格”、“‘登高望远、山外有山’”的创新意识、“会当凌绝顶”的攀登精神等等。泰山拔地通天,激发人们攀登向上;泰山雄奇壮美,激发人们拼搏自强。《村庄文化》一文,大家带着浓浓的村庄情节,寻找着共同的精神家园。从“庄”谈到村庄文化,又谈到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创新,挖掘史料,引经据典,既有对民俗文化的深刻认识,也有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美好憧憬。《灯笼》一文,把起源于1800年前的“红灯笼”拿出来,深入挖掘灯笼的文化承载,借灯笼之意喻当今太平盛世。可以说,作品把文化情怀和人文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

  二是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选择》一文中写道,“我们的理想信念是矢志不渝的选择,那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握好今后的人生道路,尽可能作出好的选择,恒久地坚持,实现人生价值。”等等,这是吴官正同志一路走来对“人生道路选择”的透彻认识,也是对年轻同志的谆谆教诲。《A=X+Y+Z》一文,围绕爱恩斯坦的成功公式展开讨论,文章写道,“成功需要有个目标,灵感当然重要,但灵感也往往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个人奋斗目标的确定,必须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注重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等等,吴官正同志还通过讲故事来说明事理,这些都是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和切实感受。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同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联系起来,成功才会变得更有价值。《面具》、《眼光》、《选择》、《权威》等文章,博古论今,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意蕴深沉,很好地诠释了人生道路上经常面临的困惑,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12篇短文所论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集中体现了一个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的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的人生追求才能更高,人生步履才能更坚实,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是展现了恬淡无欲的清廉之风。《名声》一文写道:“如果我们的干部都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如果全社会的人都看重名声,珍惜名声,努力赢得好名声,社会一定会更加进步,更加和谐,更加生机勃勃。”这些话语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聪明》一文,视角很独特,寓意非常深刻,意在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厚积薄发,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从全书来看,《闲来笔潭》将“为民情怀、务实精神、清廉作风”贯穿始终,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赵强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闲来笔潭读书心得10

 《闲来笔潭》一书是官正同志长期读书的结晶,是他真正把书读进去了,并读到一种极高境界的结果,也是他毕生读书心得的集大成。官正同志读书可以说目的越来越清晰,动力越来越强,境界越来越高,读到后面则由“小我”到“大我”,由自身到芸芸众生。

  官正同志读书的第一个阶段,似乎是为了对人世间的不平表示抗争。官正同志的邻居有个厕所,就在他家门口不到一米处,每天早上官正同志家里吃饭时,这位邻居就去上厕所,实在臭不可闻,这在当地来说是欺人太甚。官正同志父亲忍无可忍,想冲出去理论。但官正同志拉住他的父亲,哭着说“你怎么这样糊涂,杀了人要抵命的,家里就你这一个劳动力,以后我们怎么过?你下决心送我读书,我们家总有出头的日子!”我觉得,这是官正同志最初萌发的读书目的,就是不满人间不平这种最基本的动力,促使他要读书。1956年,余干遭遇罕见的干旱灾害,当时官正同志在家里看书,他爷爷实在看不下去,就说:“人家一个儿子都去抗旱,你们两个儿子,都这么大,还不去帮帮忙,看你父母都累成猴子精了。”官正同志当时顶撞了祖父,说:“你的父亲和你不是年年抗旱吗?怎么还这么穷?我不去,我要看书,我决不跟你们一样!”所以,锦裳同志在《相伴五十年》一文中说,她觉得官正同志的成功固然有许许多多因素,但与他的志向高远、立志不凡有很大关系。我觉得,这时官正同志读书是因为明白了一条: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改变命运唯有读书。记得官正同志二十多年前跟我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言犹在耳,难以忘记。他说,一个人能够拯救自己的唯有读书。多么富有哲理!官正同志从鄱阳中学毕业时,有些人鉴于其家境,劝他报考容易解决饭碗的师范,而不要报太好的大学,其实隐隐约约也是担心他考不起。但官正同志执意报考清华大学,他说“清华大学总要招人,我一定能考取。考不上,就回家种田。”这种志向恐怕非一般人所能有,这种自信源自于官正同志的勤奋和禀赋。

  官正同志读书进入第二个阶段,是为了不辜负父母和师长的希望。书中有段记载,官正同志有位亲戚,对他母亲说,“我的亲戚都住好房,就你家还住狗跳得过的破房。”官正同志母亲说:“我们没有本事,有什么办法?”这个亲戚紧接着说:“那你儿子还读书呢!”母亲默默承受着,等官正同志回来后,哭着对他说:“太欺负人了,人穷盐钵里都长蛆,你要好好读书,为妈争口气。”很显然,官正同志父母希望他读书,就是能帮家里争气。书中还写到1950年那个秋雨的夜晚,母亲对他说:“你爸爸忙不过来,不要再去读书了,好吗?”结果,官正同志没有做声,放下碗,倒在床上哭。父母见儿子这样,马上心软让步了。官正同志听到父母让他继续读书,爬起来饿着肚子就往学校跑,被母亲追了回来。吃晚饭时,父亲突然又问他:“你能读出个出息来吗?今后能不能当上小学教师?”官正同志父母希望他读书能当一个小学老师,就心满意足了。还有抗战胜利的1945年,那时官正同志还很小,跟父母到鄱阳县城,县城大且繁华,有60多万人口。卖完红薯后要去大姨妈家,由于父母不认得字,又不熟悉路,走来走去找不到。父亲感慨地对官正同志说:“明年让你去读书,识个字,将来能认个招牌也好。”多么质朴的一种情感,官正同志父亲压根就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不仅能当小学教员,还能贵为省长、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

  对官正同志本人来说,几次都想打退堂鼓,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读不下去。但每次都有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使他得以坚持苦读。在余干中学时,村里开的介绍信说他家比较困难,所以只能拿丁等助学金。官正同志第一个恩师张泗安老师说:“你村里的介绍信说你家生活比较困难,所以给你丁等助学金。有的同学开的介绍信是‘很困难’,就给甲等,‘困难’给乙等或丙等。”张老师向学校反映了官正同志家里情况,经过努力,把丁等改成了丙等,一个月5.4元。而学校每月伙食费是6元,只有星期六回家,到星期天晚上再回来。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他寄读在大学,有时为了吃顿饱饭,要走很长的路到一个教堂。没挨过饿的人真不知道饿的滋味,很多同志可能体会不到,我小时候尝过那滋味,那真不是人能忍受的。俗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话要看怎么说。电影《1942》里面,为什么会有人吃观音土?为什么会有狗吃人的尸首?为什么有的地方会人相食?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到了初三,官正同志又一次面临选择,因为家里太困难,而上师范不要钱,他就想去报考师范。但张泗安老师坚决不肯,说:“你自学能力强,今后会有发展前途,还是上高中好。”请大家注意,官正同志两位恩师的一个共同评价,就是他自学能力特别强。张老师还动员了刘周度副校长出面,官正同志在刘校长做他工作时,就提出:“我家实在太困难了,如果已经定了,请学校给鄱阳中学说好,每年给甲等助学金,不然我确实不能去。”官正同志读书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为了不辜负父母和师长的期望,拼命负重读书。

  到了第三个阶段,官正同志进入了为报恩而读。报谁的恩?报党和国家的恩。用官正同志自己的话说,“这五张毕业证书上的照片,印记了我艰难的漫漫求学路,印记了党和政府对我的恩情”。他是始终记住党和政府的恩情,在不断地发奋读书。在余干中学,助学金后来改成了丙等。在鄱阳中学报到时,注册登记的老师还未曾听过有免费读书的学生,问过学校领导后才同意他报到。在清华大学,官正同志始终拿的是最高奖学金。对书中还有件事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年官正同志父母得了伤寒,他请假回家服侍,不幸染上了副伤寒,当时非常危险。当时班主任薛番琛老师央求孙守谦校长去找县委书记,批准动用18颗氯霉素,才救了官正同志一命。对这些点点滴滴的事,官正同志一直藏在心中。他没有忘记党和政府的恩情,立志用最好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党和政府。因此,才有了官正同志12岁一读书就插班读四年级,慢慢跟上五年级,初二时把初中数理化全部自学完,初中毕业利用两个月暑假自学完了高一全部课程,高一时又自学完了高二、高三课本,甚至自学了大学数学课程,以至于他天真地问学校领导:“高一学生能不能报考大学?”校领导说:“不行,没有这个规定。”这样的勤奋,这样的努力,正是官正同志要报党和人民之恩。

  官正同志读书的第四个阶段,已不是自己在读了,而是把党和政府给予他的恩情推己及人,回馈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让更多的贫家子弟能读上书。到江西工作后,官正同志提出的第一件事,讲得非常绝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就是“决不允许有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因为困难而辍学”。他多次拿出稿费资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并把《名贵泰山》、《正道直行》、《汉水横冲》等每本书的稿费都拿到余干、山东设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他每到一处工作,都对教育非常重视,这源自他从骨子里对贫困子女嗷嗷待哺的求学渴望的深切体会。所以,官正同志组建南昌大学、新山东大学,甚至三请潘际銮出任南昌大学校长,这难道不是当代的“三顾茅庐”?为了谁?就是为了让更多贫家子弟能凭读书、凭努力,改变自身命运和家族命运,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也感慨,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真是好!如果那时像现在这样,大家爱走后门,官正同志的书恐怕读不出来。为了让他读清华大学,上饶专区教育局从总共50元钱困难学生的路费中,给了官正同志20元;官正同志染上副伤寒住院的费用是鄱阳中学报请专区教育局同意,用几个名字领甲等助学金才支付的。对当时的上饶专区专员、教育局长、鄱阳县委书记,我们应仰视而见。没有他们的清正廉洁,没有他们一颗为国为民护才爱才的心,官正同志这棵栋梁大树很难成长起来。官正同志到学校读书都拿了助学金,在鄱阳中学、清华大学拿的都是最高等。助学金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现在国家富裕了,我们要在这个问题上深刻反思。记得一位国家领导人讲过一句话,“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尤其对贫家子弟,教育不公平会造成贫困家庭的困难加剧。”这位领导人到农村调研,一个盲人拖着他的手说:“我这辈子眼睛已经瞎了,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党和政府能关心我的孩子,一定要让他读书,千万不要让他当‘睁眼瞎’。”

  官正同志读书的四个过程值得每一位同志思考,我们应从中汲取于自身有益的东西。官正同志还很注意读书方法,他引用华罗庚的说法,读书要先由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由薄到厚是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应该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由厚到薄是锻炼总结、归纳提炼的能力,一本书里真正管用的东西并不多,要学会凝练。官正同志在《退后的心态》一文中说,书要越读越薄。比如,心理学有两点给他印象很深:一是所有人共同的弱点,就是很难约束自己;二是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决定行为。那么厚的心理学,官正同志的两点提炼,把精髓概括到了极致。官正同志概括经济学也是两点,一是供求关系,二是纳什均衡(即博弈)。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官正同志的理解有三点,一是零的辨证法,有多少数比零大就有多少数比零小;二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三是人们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往往也会遭到自然的无情报复。我们读书,就要像官正同志那样,一开始不断地往脑子里装东西,然后又慢慢把这些东西从脑中筛出去,这就叫“金子会发光,尖端会放电”。

  读书还要像官正同志那样善于联想,书中有很多他由读书引发的联想,令人觉得匪夷所思。比如,官正同志游姑苏时,感叹苏州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是一部读不完品不尽的大书,他把一座城市当作一部书来读。又如,官正同志在《相似还是巧合》一文中的联想令人拍案叫绝,咋想不觉得怎么样,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和博古通今。书里提到,一个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以土地换和平”,其实在我国古代早有先例,三国时期刘备向孙权让出荆州,以湘水以东的地区,换得了避免遭受曹操、孙权的两面夹击;另一个是以人为本,文中说是刘备最先提到,但意思是“以人为资本”,后来是马周提出与今天相同的“以人为本”,意思是“以人为根本”;还有一国两制,西汉初期就有郡县制、封国制,这也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还有曹操手下一个将领叫丁斐,曹操说这个人虽爱贪小便宜,但对他而言“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虽然有小毛病,但能保全他的囊贮,“不管黄猫黑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这些联想非常精妙!

  官正同志还善于作换位思考,建议大家好好读《脾气》一文,这是他经历许多风雨之后的内心反省,甚至是对人心宽容的呐喊,耐人寻味。在葛店化工厂工作时,有个同志经常迟到,官正同志批评他,“我讲的你为什么不听?你的耳朵长到哪里去了?”结果这个同志扯着自己的耳朵说,“我的耳朵在这里,你的眼睛长到哪里去了?”官正同志顿时感到说得过了,随即心平气和跟他说话。后来这个同志很少迟到早退,工作还很努力。在江西工作时,有一次听到一位领导处理某件事不当,官正同志在电话里对他大喊大叫,结果那位同志哭了,官正同志感到不对头,立即赶过去,连忙做检查。但这位同志不可理解,后来常常告他的状。官正同志听说后,连连自责“活该!”“我发过他的脾气,很不应该,悔青了肠子,他出出气也好。”官正同志二姐有一年到他家,要求安排一个孩子的工作,官正同志当时极不冷静,说了一句刻薄的话:“我死了,你们不过日子?”他姐姐含着眼泪走了。官正同志后来自责,作为一名农家妇女,遇到困难,不来找有权有势的弟弟又能找谁?人之常情,现在想后悔都没有办法了。还有一次是因为电厂存煤的事发丰城市长的火,怒斥他“你走,年纪轻轻的,滑头滑脑”,但这位同志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以后工作也非常出色。这更增加了官正同志的愧疚,想到他工作那么好,自己说这话没水平,太伤人了。所以官正同志屡屡感叹:“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能想到后果的人是有责任感的人”;“伤害人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看法。”这样的人生感悟,这样淋漓尽致的内心剖析,常人很难有!

  官正同志关于读书激活源泉的想法也十分有趣,书里讲过一个例子。有两个和尚,是两座庙里的,经常在一起挑水,其中一个和尚一个多月没去挑水,两人碰面后,另一个和尚问他“你怎么不来挑了”,这个和尚说“我花五年的时间挖了一口井,一个月前已经挖到水了”。这是否给我们一种启示:聪明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知识,而知识的属性和智慧的东西要靠不断挖掘,激活源泉,才能才思敏捷。就像官正同志一样,退休后天天还起三更,手不释卷,笔不离手。

  官正同志《闲来笔潭》这本书留给我们的思想博大精深,无时无刻不在牵引着我们前行。这书犹如一座丰富的“矿山”,里面金、银、铜、铁、钙、钨、稀土等都有,每一个人只要进去,都能找到自己成长所需的“营养”。沧桑变幻、潭影悠悠,无论时间怎样变迁,岁月如何流逝,官正同志这本书给人以开化、启迪、教育的智慧之光永远不会泯灭!

以上是由有关闲来笔潭读书心得的全部内容。综上所述,《闲来笔潭》这本书让人们在思考人生、探索内心的道路上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作者在书中的点滴记录和感悟,让人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和生活的真谛。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3913.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3年12月5日 下午6:00
下一篇 2023年12月5日 下午6: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