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这本书中,相信读者们跟随着作者的故事,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家长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通过阐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读者了解到,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以下是有关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的内容,一起来看下吧。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1
寒假期间,我读了《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一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人。要教给他们生存在这个社会所必须的、最常用、最实际的知识,培养最基本、最实用的能力。所以,家长应该保证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通过教育,开发他们的智力,引导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存、适应能力,从而能够与社会很好地融合。
用爱的情感教育孩子能面对困难和挫折爱孩子,但不是事事都替孩子去做,以至于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不愿意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了独立生存的能力。父母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们才能勇于大胆地去尝试。
用爱的情感教育孩子良好的社会责任英国牛津大学纽曼教授说:“学校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学校所传授的学问乃至社会生活的艺术,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教育给人以对自己见解和判断的清晰自觉,给他们发展这些见解和
判断的信念,表达这些见解和判断的雄辩,以及身体力行这些见解和判断的力量。”也就是说,要将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不是将专业素质放在首位。
用爱的情感教育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爱怜孩子,孩子依恋大人,这近乎是一种天性。
但是,孩子对父母过度依恋,导致的是孩子独立性的缺失和自我生存能力的弱化。有的家庭,父母事无巨细地关照、保护孩子,这样看起来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并使得孩子变得无能。
为什么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摔了”的中国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尊敬度还不如一个明星?因为,过度保护的孩子其独立性受到了摧残!做父母的千万别怕孩子吃苦!
用爱的情感鼓励孩子的自助行为今天的孩子将是新世纪的主人,而生长在现代家庭的孩子们,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免不了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未来参与社会竞争是十分不利的。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因此,我们要积极地鼓励与培养孩子的自助能力,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经过锤炼,学会独立生存!
孩子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能让孩子多独立就要让孩子多独立!
培养孩子独立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独立。孩子的人格是和你一样独立的,您必须坚守这一信念。独立是一个人在没有被压迫的情况下自觉自愿的行动倾向。独立是生存的基本条件,有独立性的人不仅善于行动而且善于思考,能根据事情的合理性来安排自己的行动,不能独立就只有沦为附庸了。孩子从小就有独立与依附的心理冲突,作为家长,必须时时注意培育其独立性。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2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论孩子是聪明或者愚笨,丑陋或者美丽,在父母心中,都是最优秀的孩子。这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让人动容,但如果这种爱超过了界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那就是害了孩子。
我们生活中发现,有一种孩子叫“熊孩子”,大人带着这些孩子到公众场合吃饭、看电影、坐车时,会大声喧哗,还会去故意打扰别人,如果别人有意见,家长会回怼过去“孩子懂什么?一个大人还那么计较。”这样的家长对孩子太过纵容,看似是保护孩子,实际上却在慢慢毁了孩子。
“好孩子是管的,坏孩子是惯的”老教师道出教育心得,太精辟:
我家儿子被班里的同学打的脸上都是伤,我和对方家长被叫到学校。儿子的班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偏袒任何一方,他先让孩子把经过先描述下。原来,下课时儿子班里有个调皮的同学跟人打闹,把我儿子的书碰掉了。我儿子好心,帮他把书捡起来,结果他还故意把我儿子的书扔到地上。俩人发生争执,对方就打了我儿子。
但他妈妈竟说:“这不是很小的事吗?书掉了,自己捡起来就好了,至于吗?”我一听立马就不舒服了,老教师赶紧说:作为父母不好好管教孩子,还处处维护孩子,现在是打人,以后长大了犯了严重的错,也是小事吗?去找警察说有用吗?”
老师说:“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坏孩子就是家长惯的”我觉得老教师总结的很有道理。孩子是小,不会明辨是非,但是我们大人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错误。孩子可以犯错,但犯错后大人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纵容孩子。
很多人都说“好孩子不用操心,坏孩子真的管不了”,这种教育态度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要是都这样,孩子还上什么学?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只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也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如果不管束孩子平时的行为举止,那么就是在害了他。
所以,孩子学习、做事凭自觉当然是很好,但是小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自觉性,大人的适当约束是很关键的。毕竟,爱玩,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时候,犯错是肯定会发生的。所以,我们不能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孩子做得不对,家长需要出面管教。
而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以“他还小”为借口替孩子推脱责任。要知道,再小的孩子,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过来。如果父母一直纵容,孩子就会变得嚣张跋扈,遇到事以自己小为借口,犯了错,总是让父母擦屁股。等到孩子大了,不管闯多少祸,都得他们自己承担。
作为父母,可以心疼孩子,但不能太过溺爱,也不能以孩子还小为借口纵容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严“管”,这样他才不会处处闯祸,没规矩,惹人嫌,也不会被人称为“熊孩子”,孩子才能真正变得优秀。
督促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
督促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就是给孩子立下“规矩”,让孩子在家里懂得尊重他人,不要整天大吼大叫,没大没小;让孩子出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懂礼貌、不大声喧哗、不要打扰别人。这些,其实都是很简单的日常行为规范,如果父母肯严管,孩子肯定不会惹人嫌。
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才会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指路明灯,所以建议各位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这样以后的路才会更好走。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3
父母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读完这本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你就会明白:
学会放手,相信孩子能管好自己。
很多父母习惯于做孩子的“保护伞”,处处护着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点“风吹雨打”。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成长的空间,错失学习自控力的良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体验、自我负责的过程。
只有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有爱有规矩,孩子更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2~7岁阶段,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使孩子形成自律意识,成为一个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在给孩子立规矩时,父母应该给孩子爱与自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这样孩子才会愉快接受,自觉成长。
别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空话
2~7岁的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父母应该抓住这个阶段,教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如按时起床,每天刷牙,专心吃饭,勤做家务,按时洗澡,按时睡觉,这可以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在幼儿园、学校中懂得照顾好自己,父母也会更放心。
管得住坏脾气,才能做情绪的主人
2~7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情绪爆发期,动不动就会发脾气,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不仅父母会觉得孩子很难管教,而且孩子会饱受坏情绪的折磨,度过一个没有快乐的童年,更重要的是孩子长大后会深受情商低带来的困扰,工作生活一团糟。
经得起挫折、能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能力是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想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父母要学会放手,不要强迫孩子事事听话,而要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不要总是给孩子答案,而要多问为什么,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如果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会变成人生的一笔财富,孩子会因战胜挫折而变得强大。
对撒谎说“不”,让孩子对自己诚实
人无信则不立,诚实讲信用是做人最基本的品格,孩子将来要与人打交道,如果不诚实、爱撒谎,那么将难以赢得别人的信任,难以赢得友谊、爱情、事业,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让他学会对自己说的话、做的事负责。
在培养孩子自控力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坚持正面管教的原则,多陪伴孩子,用鼓励、肯定、表扬等积极正面的教养方式,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强化孩子好的行为表现,让孩子形成好性格、好习惯。
这会让孩子更容易学习自控力,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4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没有正确的处理方式,要知道好孩子是管出来的。
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做什么事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有时候会忽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如果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那么这样的孩子将来就很难成才。“熊孩子”其实是家长没有教育好的结果,很多家长总是以“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对自己和别人要求很高,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
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父母,对于“熊父母”来说,他们不会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为目标,而是会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就像我们所熟知的“虎爸”和“虎妈”一样,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别人,希望他们能成为优秀的人。
但是“好孩子”和“熊孩子”之间有很大区别。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他们就应该多为他树立榜样,让他看到自己是如何努力成为一个优秀人士。
但是如果家长只是把教育寄托在“熊孩子”身上,那么他们就很难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好孩子”。所以教育路上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觉起来。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熊孩子”,其实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家长正确的引导。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以“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父母,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其实对于“熊家长”来说,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是对自己却没有任何要求。他们总是以“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别人,所以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做错事情。
这类家长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所以不能要求孩子去做错事情。在他们看来,孩子是不会明白什么是错误的,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事情。
很多孩子“熊”都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对他们的正确引导,没有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就像上文中的“熊家长”一样,他们虽然不会像“虎爸”那样对孩子很严格,但是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不会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他们也不会及时地教育孩子,而是用“你应该……”来教育他们。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家长没有及时地引导。
其实很多“熊家长”也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错误,但是他们并没有改正。因为对于“熊家长”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教育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最后却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他们也就放弃了教育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从外界的行为中获得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来自于他们不断努力学习和工作的过程。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让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努力。
但是很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总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在面对孩子时,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孩子优秀,总是用高要求去要求孩子,但这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家长也要以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孩子。如果家长总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也会把这种态度带到他们生活中,所以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这样不仅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让他们学会体谅别人。如果家长想让孩子自觉起来,那么就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不要总是以高标准去要求孩子。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5
下午,七年级一个学生家长又来政教处,声声诉说着她的孩子多么渴望老师的教育。实际上,我却认为,好孩子并不都是教出来的,但一定都是管出来的。就像她家孩子偷东西这个坏习惯,我相信,她一定教育过孩子要做个品行端正的人,但是,由于她疏于管,从而让她的教失了效。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也一样,同事里有很多教的能力并不是很强的,但是由于她管的很严格、很扎实,教学效果反而也十分的优异。
这又使想起教育部刚刚出台的《惩戒规则》,它就像古代的戒尺一样,目的就是为了一个管住学生。同样道理,“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都彰显的是管的效果。
教的目的是教学生不知道的知识、不明白的道理,而管就是要约束学生的行为成为习惯,把学到的知识、明白的道理,强行渗透到学生的脑子里、行动里。在学校里,家长们都想把孩子送到最严的那个班,因为那里有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氛围,让老师的教更容易生长。在家里,孩子一犯错就伸出巴掌,不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只用严管来代替教育,结果要么孩子生活在阴影里,要么生活在对抗中。
没有教的管是粗暴的,没有管的教是无意义的。
教育必须要向管来要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一门管的艺术。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6
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狠心管教。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快快乐乐的成长,但是,教育最大的骗局,叫“孩子,你只要快乐就好”。
没有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是不需要通过长期乏味的练习和持之以恒的坚持去获得的。
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时;当孩子不想练琴时;当孩子不想坚持好习惯时。
家长要做的,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甚至狠心逼孩子一把,让孩子懂得学习和坚持的意义,而不是听之任之,说什么孩子快乐就好。
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不忍心,其实是在逃避责任。
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逃避的每一个责任,都可能面临将来加倍付出的风险;而父母在培养孩子中所付出的每一份心血,将来都有可能得到加倍的补偿。
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时,赵薇饰演的毕胜男有一段台词让我记忆犹新。
她说:“这个世界上除了家里人,没有人会纵容你,不会因为你可怜,不会因为你长得漂亮就迁就你。这个世界很残酷,你必须有真本事,不然谁也帮不了你。”社会很现实,也很残酷,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更多时候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强者生存。我们保护不了孩子一辈子。现在我们不狠下心逼孩子学会“72变”,以后又有谁会帮他挡住“81难”呢?要想孩子不被现实所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名强者,长大后,他们一定感激你曾经所有的“绝情”。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让孩子过上更理想的生活,让孩子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
愿每个孩子,将来都有勇气征服星辰大海。
愿每个孩子,将来都有情怀细数满天繁星。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7
为一本育儿类的书籍,《好孩子是管出来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麦家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育儿观,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育儿方法。
在本书中,麦家强调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麦家也指出了现代父母在育儿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溺爱、过度保护等。他认为,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找到平衡点,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容。此外,麦家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育儿方法,比如“三步走法”、“倒推法”等,这些方法对于提高父母的教育效果非常有帮助。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父母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育儿技巧。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8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从来不会指望孩子能自觉,因为好孩子是管出来的。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有这样一幕剧情。方一凡因为成绩太差,被老师建议留级一年,童文洁气得对儿子一顿狂骂,然后心急火燎的找到好闺蜜宋倩,希望她能帮儿子分析一下成绩,辅导一下功课。宋倩说她,早不知道操心,现在才开始着急。童文洁说,我怎么没操心?他成绩不好我就花钱给他报班,这还叫不操心?与童文洁相反的是英子的妈妈宋倩,尽管宋倩对英子的控制欲太强,但是在英子的学习上,宋倩从来都是尽心尽责的。她亲自辅导女儿功课,用大数据来分析女儿的成绩变化,英子的好成绩,那里面有多少宋倩的心血啊。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童文洁,总以为在孩子学习不好时给孩子报个班,在孩子考试考差了教训孩子一顿。总是苦口婆心的要孩子好好学习,让孩子自觉一点,他们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了。其实不是的,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自律性很差,没有几个孩子能管住自己,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能够自觉,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约束。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9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麦家的写作风格。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也能得到乐趣。此外,麦家在书中也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这使得书籍更具有亲和力和可读性。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育儿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事业,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责任和担当。
总之,《好孩子是管出来的》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育儿书籍,它不仅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还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每个父母都能够成为更好的家长,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10
每一个好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家长的管教。
莫言曾经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哈佛博士何江在节目《儿行千里》里,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他出生在湖南一个农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就鼓励他们兄弟俩读书。
在农村,大多数青年劳壮力都会选择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何江家里虽然很穷,但是为了不让孩子们成为“留守儿童”,父母没有外出打工,而是守着土坯房陪伴在两个孩子身边。
父母每天不管干活有多累,都会坚持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睡前故事,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母亲也经常陪着两个孩子一起学习,她要求两个儿子把课堂知识讲给自己听,遇到不懂的还会和两个孩子讨论。
父亲还立下规矩,每天都要坚持阅读。
何江说,正是家庭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滋润,他才能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否则,他现在大概就和村里的小伙伴一样,就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打工仔。
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从来都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来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刻画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比起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孩子影响更大的是父母对文化的认知,比起父母的职业和地位,孩子更加重视的是你是否是称职的父母。
以上是有关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总之,读完这本书,读者不仅对于如何管教好孩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于如何成为一位好的家长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本书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