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后,对所读内容的感受、思考和体会的总结和表达。它是读者对所读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的表达,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交流和沟通方式。以下是关于《玩偶之家》对于女性独立看法的600字读后感范文,和《玩偶之家》阅读心得体会合集的相关内容,大家快来看看吧。
《玩偶之家》读后感1
每个人都必须独立的探求人生意义,追寻最真实的“自我”。《玩偶之家》中娜拉就是一个不懈追求自我的人物。她其实很聪明,她思想成熟,情感丰富而细腻,在生活中她有很强的办事能力与决断能力。她懂得如何跟阮克医生更好的相处,知道跟朋友之间如何交流,会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但就是在丈夫海尔茂面前儿童化了,显得过于做作:偷吃杏仁饼干,满足于被丈夫称为“小傻瓜”,这也是她聪明的体现,娜拉知道一个女人适当的可爱会让丈夫喜欢,也就是说她也懂得如何维护夫妻之间的感情,即使她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个“泥娃娃”。
娜拉是聪明的,所以她的出走也是必然的。从一开始娜拉就知道在海尔茂的心中是什么样的人,只是她一直爱他,爱到愿意为他牺牲,所以她委屈自己渡过了八年,但她太高估了自己作为一个妻子的价值所在。随着海尔茂暴露出他自私、伪善的面具,他事前事后不一样的嘴脸,让娜拉清醒了,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娜拉果断的付出行动,她抛弃了做妻子和做母亲的责任和义务,抛弃了过去的一切,离开了这个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海尔茂说的“年轻人犯罪的暗自差不多都可以追溯到是撒谎的母亲身上”。我也想和娜拉同样问一句“为什么你只说母亲?”时值挪威妇女解放时期,妇女们举步维艰,作为一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先驱,亨利克·易卜生借助作品中女人公娜拉之口,发出了资产阶级女性的“人权宣言”:“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这个人是女人。
书中也对国家的法律进行了批判:“父亲得病快死了,国家的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生烦恼。丈夫得病快死了,不许老婆想法子就他的性命。我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我想这也是作者内心极力表达的想法。
《玩偶之家》读后感2
鲁迅先生说,娜拉出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一 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 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 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职员以当 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海尔茂看到 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这时,职员却 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正当 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 偶地位,离家出走。 娜拉是个可爱的女子。她不再按约定俗成的方式去生活,而是开 始问: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这是说人反思生计、习俗和信仰,和男 权不是故意相对,碰巧的是当时的经济现状是男人的经济地位高,女 人几乎无经济独立性,习俗中“当时没有任何事物比婚姻的契约更神 圣”反之的,如果一个中国的男人按照约定俗成的样子娶妻生子,突 然有一天问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 最后他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梦想,决定离开家去追寻,也是同理,和女权主义是不是没有直接联系?突出强调男权和女权,矫枉过正,在实 际的社会改革的操作中,更有号召力点,可能更好用点。虽然后果也 会极端。 娜拉走出她的丈夫家门的那一刻,才是她成长的真正开始。
娜拉之所以出走得那么坚决,以至于可以忍得舍弃她深爱的三个孩子的伤痛,是因为现实让她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同时也给她上了一课,她要 做真正的自己,做独立的人而不是供别人消遣的“玩偶”,直到这时 她才为自己所受到的委曲而感到伤心后诲,其中有他的父亲给她的, 更多的是他的丈夫给她的。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她在经济上的不 独立。在经济依赖于她的父亲中能是作为孩子的她,而不是作为一个 成人的她。然而现实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出嫁后,她的丈夫海尔茂 成了她的父亲在她的生活中位置的替代者,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经济 上。她还是一个孩子,没有一丁点的社会经验,也就是说对社会没有 一丁点的认识,还保持着孩子式的纯真和任性,不同的是她更懂事了。 所以说她的出走才是她的成长的开始,从此她才真正地进入了成人世 界,才走进了真正意义的社会上。我想她出走后首先面临便是经济上 独立的问题。按照鲁迅的观点,她出走后结果只有两种,要么变坏, 要么回到她的丈夫的身边。对于涉世未深的我来,还没有充分的经历 和资本来反驳鲁迅的观点。也许在经历生活中风风雨雨这后,她会领 悟到人心的险恶,社会的种种不测。她的丈夫已经给她上了第一课。 而能够很好保护自己并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也是作为一个社会意义 上人应拥有的本领,女人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处于弱势的女人 更应该拥有这种本领,因为只有获得经济上独立、靠自己生存,她们 才能获得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和对话的资本。相反,依赖于男人就为将 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所以说娜拉的出走是明智的。
《玩偶之家》读后感3
看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之后,我觉得女主人公娜拉是一个坚 强、勇敢的女性,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她虽然没有任何地位,可是 她在认清丈夫海尔茂的虚伪的面目后,选择了离开。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 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 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 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 1879 年创作的戏剧,当 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 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 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 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是玩具,一件外表美丽, 能逗他开心的玩具。当得知娜拉的行为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 他立即变了脸色,说娜拉是伪君子········。
娜拉所做的都是为了救他, 都是因为爱他,可是他全然不领情,不感激就算了,还说娜拉没资格 教育孩子,这一切就像在娜拉心口插了一刀,他居然是这样一个伪 君子,自己当了他的玩偶这么久却不知道,对他来说,娜拉只是一个 玩偶,别的她什么都不是了,海尔茂忽略了娜拉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 照顾孩子等等。或许应该说在当时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来说,妇女 在家的劳动是她们必须做的,只有付出没有得收获。没有资格谈报酬, 谈回报。海尔茂也不会在意到她的这些付出,他的意识里也没有对此 思考过,男人在外面辛苦工作,妻子就有义务在家劳动,照顾孩子甚 至没有理由去要求什么,也没有理由对他的安排说不。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对社会的背 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娜拉表面上是一个 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 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 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 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 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 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 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 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 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 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我很欣赏娜拉的勇气,妇女应该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幸福,而不 是完全依赖别人。妇女要想在家庭中取得自己的地位,应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要有独立的思想,妇女也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才能更 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玩偶之家》读后感4
如这本的名字一样,女主人公像个玩偶一样,摆布在父亲,此后 是丈夫的手中。她一心一意的做着丈夫的小鸟,喜欢丈夫喜欢的一切, 甚至冒着败坏名声的危险为丈夫借了一笔钱好给丈夫治病。而当事件 败露时,身为丈夫的海尔茂却毅然的指责妻子。本是同甘共苦的时刻, 而演变成为故事的高潮——女主人公娜拉决定离开她的丈夫和孩子, 去过自己的生活。整个故事在事件败露以及男女主人公摊牌的时刻到 达了高潮,作者在最后用娜拉的出走,似乎宣誓着女性主义的奋起。
在我看来,娜拉的出走(转变)来的有些突兀,仿佛一个沉睡了 千年的人,突然惊醒一样。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 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娜拉只是有些孩子气的宣布出走,并且不再相 信奇迹。她并未明白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作 为一位母亲,她放弃了对家庭的责任,或许我们可以说是当时的资本 主义制度下,让娜拉在得知丈夫的真面目时,毅然作出的无可奈何的 决定。
看完整个剧本,从爱情观的角度来看,海尔茂全心的爱着这位妻 子,8 年来,都像孩子一样的宠爱她。其中很多的对白,显示了一种大 男子主义情结。或许像中国古代一样,封建制度造就了男尊女卑的地 位,但是一个男性,能够如宠爱一个孩子般的宠爱自己的妻子是很不 容易的。再者就是名誉的问题,一个男人把名誉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 海尔茂说:“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穷受苦。可 是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这多少与中国或日本的 传统有些相似,我想这并不能归责于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吧。娜拉没有 任何社会经验,只是用孩子般的心态与海尔茂相处,而海尔茂也乐意 充当父亲的角色,替她安排一切。而故事的结局是娜拉指责海尔茂从 未与她进行一场认真的交谈,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一个心态不成熟 的主人公,在故事的结局,作者也并没有交待她的结局。用出走来对抗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的无情,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剧本的林丹太太似乎是唯一能看清现实的人,她一在的劝娜拉告
诉海尔茂事情的真相,她利用尼尔·柯洛克斯泰来满足自己空虚的意愿, 她们作为悲剧生活下的牺牲品,都是为名利所累。林丹太太利用她的 爱情去挽救娜拉的名誉,而在最重要的关头,她却突然醒悟,真正的 夫妻应该是没有所谓的秘密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 有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即使是夫妻,有些东西毕竟还是自己去消化。 毕竟每一段婚姻都不是没有瑕疵的,或者我猜想,如果尼尔·柯洛克斯 泰把信拿走了,娜拉夫妇之间还藏着这个秘密,她们也许能像以前那 样快乐的生活,继续欢乐的歌唱。那娜拉也不会觉醒,而继续做他的 泥娃娃。当然,这并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也揭露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 的法律的无情。娜拉一直在指责法律的无情,而就算在中国社会,一 个儒家思想统治了几千年的中国,法律一样是冷酷无情的。或许我们 会探讨到底娜拉伪造签字应不应该,当然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她当然 是错了,而她的错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她的悲剧在于她那懦弱的 性格,在经济上失去了独立性,她必须依赖于他的丈夫,同时来自丈 夫的呵护,也让她一直处于远离社会的边缘。
我并不如同作者那样为娜拉的出走而欢呼,剧本一开始,我就不 喜欢娜拉,这位孩子似的母亲,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沉浸在丈夫的 宠爱当中,而没有认清伪签字的法律责任。而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阮 克医生深深地爱着她,娜拉享受着这种被爱的感觉,而阮克医生就在 她身旁,默默地爱着她,并且在快要临死的时候,表白了自己的心情。 而娜拉早已知道了他的秘密而装作全然不知,并且要求他像以前一样 与他们相处。我想这是残忍的,深爱的女人在眼前,只是从来不落到 自己的身上,我想娜拉是利用了阮克的爱情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已。
每个人都是爱情生活下的悲剧,爱人的如同被爱一样,都是生活 在别人塑造的影子中生活而怡然自乐。当阳光照进这个阴暗的角落, 一切都改变了原样,于是童话世界开始瓦解,仙女也终归要落进现实。
《玩偶之家》读后感5
只要一有空闲,我就会捧起《每周一读》细细品位一番。其中,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每周一读》中 选取了最后一幕――娜拉如梦初醒,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做出 离家出走的决定。以前就读过这部著作,如今又令我产生一些新的思 考。
《玩偶之家》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 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 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 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 斗争。作品从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社会矛盾,对娜拉和海 尔茂的不同性格,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作品之中。
《玩偶之家》之所以成为各国戏剧舞台长演不衰的剧目,首先就 是因为剧本提出的妇女问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具有广泛性的社会问题。 娜拉的出走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出身在一个 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容易满足于个人 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她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妇人、小姐,追求不劳 而获的靡烂生活,她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娜拉同情社会上的受害 者、不幸者,乐观知足,热爱生活。
娜拉身上更为可贵的品质就是倔强,不肯向恶势力屈服。她坚强 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础。 如果是一个软弱的女人,即使认识了丈夫的恶劣品质,要采取与丈夫 断绝关系的行动,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宗教,娜拉更不会把它放在眼里, 她宣称:“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娜 拉深受其害,更是深恶痛绝。“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 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娜拉的言语显示了她是一个具有民主 思想倾向的妇女。作者通过塑造娜拉这一鲜明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中 小资产阶级妇女要求自由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等思想愿望,并对现存 的资本主义制度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否定和批判。
娜拉的出走,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她的这一行动又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由于阶级、 社会、环境的局限,易卜生不能,也不可能为他们思索的人生问题得 出正确的结论,为妇女的彻底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娜拉虽然离 开了海尔茂的“玩偶之家”,但是却逃脱不出那个制造“玩偶之家” 的、不自由的、黑暗的社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事理上推想起 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 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 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 诚然是无路可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 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但是,易卜生在展现生活和揭 示人物命运的过程中,能够以发自内心的力量,把他所思索的人生问 题深深地打入观众或读者的心里,让人们在回味中咀嚼其中的含义, 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
《玩偶之家》这个剧本里,严格的现实主义风格也为人称道。剧 中没有传奇式的男女英雄,没有引人入胜的离奇情节,没有优美的诗 的语言,表现的是起居之类日常的背后,作者却创造了一个极不平常 的艺术境界。
《玩偶之家》读后感6
这是我离开课本以后,第一次看剧本,最初的选择,不外乎在于 这个基本字不多,可以短时间内看完。比较惭愧的来说,我并没有看 过戏剧。(小伙伴快带上我这个戏剧白痴去看演出吧),所以要评价 有点牵强。 但是,对于小白来说第一次拿到《玩偶之家》这个剧本,是没有 太多问题的,故事比较吸引人,不会因为晦涩难懂或者人物太多而出 现想放弃的想法,而故事最后的转折对于我来说感觉铺垫不够多,突 然之间,娜拉的智慧之火就燃烧了,突然之间就要出走了,感觉有点 太突然了,这对于通常以小说阅读的我来说,至少也应该三到四个章 节的转变,但可能就就是话剧的特点,这个突然的转变需要演员很好 的在前面进行铺垫吧,本周有空我去看看哔哩哔哩上的话剧揣摩揣摩。
如果把易卜生放在当代,就这一部话剧他应该就肩抗女性崛起话 题大 V,话剧中两位女性角色,一位清楚自己要什么,愿意为之付出 并承担相关后果,一位在迷糊中甜蜜着,然后从甜蜜中恍然清醒。 剧本的故事围绕着女主角娜拉,她在开篇和中篇的浅面向都是一 个可爱、热情的单纯女子,但是故事也有伏笔,例如娜拉与克里斯蒂 娜的讨论中说过自己并不是生活在蜜罐中的可人儿。 剧本中娜拉的丈夫高升,由此引来的人情世故,而娜拉借钱成为 整个故事的引线,最终引爆小家庭中的内核问题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娜拉最终的决然,并不是突然一声惊雷平底而起。丈夫的态度的 骤然改变成了叫醒娜拉的最后低鸣,娜拉对八年婚姻进行复盘,发现 自己的状态依旧如在父母之家一般,微笑着表演每一个动作满足家人 的全部期待。 那种状态有如浪漫故事的序幕,阳光隐隐灼灼,美好而幸福,但 是如果一辈子都如此,或者是幸福,又或者说是不幸。在剧本中娜拉 因为借钱而自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梦醒的机会,从浪漫中清醒,发现 那种美好,一无是处。 她迫切的想独立,想有一口属于自己的空气。但,所站的角度,所处的位置,带让她不得不继续表演,终于那一封信解开了完美婚姻 与所有浪漫的谎言,那个呼喊着我将拯救你于水火的男人,在水火未 来之际变了脸,而娜拉对婚姻复盘的所有立足点都碎了。
《玩偶之家》读后感7
最初我以为玩偶之家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玩偶,可是读罢剧本发 现明面上娜拉是玩偶,而实际上所有出场人物也全部都是玩偶。 所谓自我的觉醒,到底是什么?难道站在道德的对面与流言蜚语 携手共进就是自我的觉醒吗?剧本很戏剧化的创造了一个自我觉醒的 克里斯蒂娜,但是真正的觉醒,对自我的认知,远远比剧本的寥寥数 笔难以捉摸。 这也许才是作者埋在剧本中的彩蛋,整个《玩偶之家》到底谁才是玩偶。
《玩偶之家》读后感8
《玩偶之家》开篇平平淡淡,毫无波澜,以致直到戏剧的后半部 分甚至是结尾才让人意识到文中两位女子,林德夫人对爱的追求、诺 拉对自己独立人格的维护,两位男子,赫梅尔的自私和伪善、兰克对 诺拉深藏的爱,因此,也显得结局的翻转出人意料。本剧中大致有三 个主题:女性对于一个更加公平公正世界的渴望,对于男性将力量和 主权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批判以及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首先,女性对于一个更加公平平等的世界的’追求很完美地体现在 诺拉身上。在戏剧的开始,诺拉是深爱着她的丈夫赫梅尔的,以至为 了他的健康不惜造假来为他借钱,并且为了不让她丈夫承担债务上的 压力,悄悄瞒着他独自承担起这一切。而作为在那时没有一点经济来 源的妇女来说,她能做的只有节省任何一点本来要花在她自己身上的 开支,积少成多地去抵债。更让人唏嘘的是,当事情将要败露之时, 她所想的也仅仅只是去一力承担以防连累到丈夫。所有这些看起来似 乎有些愚蠢和疯狂,但却并不表明诺拉本人就是愚昧无知的。相反, 她有她自己的考量。正如她丈夫在后文中找借口说“没有人会为了别 的事而放弃他的名誉,即使是为了爱人也不行”时,诺拉所反驳的 “我们女人就会这样”一样,诺拉所做的一切仅是出于她对丈夫的爱。 但当最终发现自己在丈夫赫梅尔眼中不过是一个可供随时消遣的玩偶 时,她果断选择了离开并坚定地向这个带着偏见的世界据理力争。在 她的内心深处,诺拉切切实实地知道自己应该被公平对待。
“哦,我总是想着一个人总是会对他人多多少少有一些影响的。 但仅仅因为这个人是女人,事情就变了。就好像当一个人身处劣势, 他就必须对某些人小心翼翼……”“那些有影响力的人?”“正是。”
在诺拉心中有这样不屈的抗争。因此,不管未来如何,她都要去 求证这个世界和她“到底谁才是对的”。去抗争,去追求和男人同等 的地位,这在那个时代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其次,这部戏剧在追求生命意义的问题上也同样引人深思。在这 部剧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诺拉追寻她作为人而非一个玩偶的存在价值,林德夫人和克洛斯泰德寻求他们为之活下去的 目标甚至是兰克最终因为孤独而选择自杀的行为等诸如此类,都让我 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最后,文章讽刺了在男权社会男人对女人的支配和统治。《玩偶 之家》生动地描绘了男人们对于他们妻子及女儿的态度。文中与诺拉 有关的两个男人,她的父亲和丈夫不论婚前婚后,都是仅仅把她当作 一个玩偶来看待。这对于女性来说是极大的讽刺。此外,文中赫梅尔 对诺拉的一些称呼也能反映他对诺拉的态度,像“小仓鼠”、“小吝 啬鬼”、“小诺拉”等等。所有这些似乎在戏剧刚开始之时被看作是 夫妻之间的调情、丈夫对妻子的爱称,然而纵观全局之后,我们就会 发现,这其实反映了赫梅尔对诺拉的认知。首先,在他的观念里,诺 拉是一个抠门到极点的人——当然我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其次,这些 “小”字的添加让诺拉听起来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个宠物,而 对于赫梅尔来说,他可能正沉浸在挑逗这个小尤物的乐趣里乐此不疲。
除此之外,在戏剧的开头,赫梅尔一次又一次地宣称他多么爱诺 拉,但当事情败露之后,他变脸之神速在让人反应不及之余,也让人 看清了他自私伪善的本质:他爱自己和自己的名誉甚于任何人。这也 正是为什么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赫梅尔再次转变嘴脸来原谅并讨好 诺拉之时,诺拉选择决然离去。
这一场虚惊正如晴天霹雳,让诺拉看清了赫梅尔的真正面目,也 唤醒了她心中潜藏已久的渴望,放任她去海阔天空追寻自我。 玩偶之家读后感 篇 7
圣诞节前一天,娜拉·海尔茂仍忙于进行最后的采购。因为这是她 结婚以来第一个不用精打细算的圣诞节。她丈夫托伐刚刚被任命为一 家银行的经理,这样新年一过,他们就不会再愁没有钱花了。她买了 一棵圣诞树并为孩子们买了许多玩具。她甚至舍得买一些她最喜欢吃 的杏仁饼,虽然托伐并不完全赞成吃这种点心。他非常爱他的妻子, 不过,他对娜拉的看法跟娜拉的父亲非常相似,也就是说,都把她当 作一个逗人的“娃娃”——一件玩物。
的确,她和丈夫相处的时候有时像个孩子。时而噘嘴板脸,时而软磨硬泡,时而又喋喋不休——因为这正是托伐所喜欢的;没有这些 东西,他也就不会喜欢他的玩偶妻子了。事实上,娜拉不是娃娃,而 是个女人,有女人的爱情、希望和忧虑。这在七年前就已表现出来。 当时她刚生下第一个孩子,托伐害了一场病。医生说他如果不立即出 国就会死去。娜拉走投无路。她没法和托伐商量,因为她知道他宁可 死也不愿负债。她又不能去找她父亲,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行将谢世的老人。于是,她做了当时惟一能做的事。她假冒父亲的签字向放债 人柯洛克斯泰借了二百五十镑,供托伐到意大利去疗养。
柯洛克斯泰为人苛刻,因此娜拉必须变着法子按期还钱。每次托 伐给她钱买新衣服和其它东西,她起码要省下一半,而且还要想别的 路子去挣钱。有一个冬天她曾为别人抄抄写写,但她始终向托伐保密, 因为他一直以为那次旅费是娜拉父亲给的。
柯洛克斯泰在托伐现在担任经理的那家银行里做事。他决心要利 用托伐为自己开路。但托伐讨厌柯洛克斯泰并同样下了决心要把他除掉。于是,在娜拉的老同学克里斯蒂娜·林德找托伐在银行里谋求一份 差使的时候,托伐的机会来了,他决心解雇柯洛克斯泰而改聘林德太太接替他。
柯洛克斯泰得知他将被解雇之后,就找到娜拉并告诉她,如果他 被解雇,他就要毁了她和她丈夫。他还提醒她说,那张假定她父亲签 字的借据上的日期却是她父亲死后的第三天。这突如其来的事把娜拉 吓慌了;她恳求托伐恢复柯洛克斯泰的职位,但却无济于事。柯洛克 斯泰从托伐那里接到正式的解雇通知后写了一封信,信中揭露了伪造 签字的详细过程。然后他把信投到了海尔茂家门口的信箱里。
托伐满怀着欢度佳节的情绪。第二天晚上他们要去参加一个化装 舞会,娜拉届时将装扮成一个那不勒斯的渔家女,表演塔兰台拉舞。 为了转移丈夫的注意力,使他想不到门外的信箱,娜拉在托伐和老朋 友阮克医生面前假装练习舞蹈。这时她已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她想 到了林德太太曾与柯洛克斯泰有过一段恋情。林德太太答应尽全力让 柯洛克斯泰回心转意。娜拉还想到请阮克医生帮忙,但她刚刚开口, 医生就流露了对她的爱慕之心,使娜拉无法再谈自己心中的秘密。庆幸的是,托伐答应她舞会结束前不去信箱看信。 娜拉担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托伐的命运。她想象自己已经死去,
被冰冷的黑水淹没;她想象悲痛欲绝的托伐主动为她所做的一切承担 责任并为她而名声扫地。然而现实却与娜拉的想象不尽相同。林德太 太答应嫁给柯洛克斯泰并照顾他的孩子,从而说服了他撤回对海尔茂 夫妇的指控。但是她也意识到娜拉已面临危机,迟早必须和托伐说个 明白。
果然,在托伐从舞会回来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时,危机就爆发了。 他骂娜拉是个伪君子、骗子和罪犯;骂她毫无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 责任感。他宣称她不配培养她的孩子们。他还说她照旧可以呆在这幢 房子里,但不再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了!
接着,又收到了柯洛克斯泰的另一封信,说明他不准备对海尔茂 夫妇采取任何行动。这时,托伐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他宽慰地舒了一口气,又夸夸其谈地说自己得救了。这是娜拉有生以 来第一次认识了丈夫的庐山真面目:原来他是一个道貌岸然、自私自 利的伪君子,在这个问题上根本不把她的处境放在心上。她提醒他说, 婚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并宣布她要离开这个家,一去不复返。 托伐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他恳求娜拉留下。但是娜拉声明她要争取做 一个有头脑的人,要去了解世界,一句话,她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而不是满足托伐狭隘虚荣心的玩偶。她走出了房子,毫不犹豫地、决然地砰地一声关上了玩偶之家的大门。
《玩偶之家》读后感9
近日,读了易卜生的,早就想看,一直没看。看过之后,感觉与 主流评论不一样。我印象最深的是林丹太太,她为了挽救娜拉,不惜 嫁给无赖。而娜拉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傻,不知为自己打算,活在现在 的社会,恐怕不知被别人害死多少回了。只能说她太单纯!并不说女 人成为家庭主妇是不对的,但女人一定要聪明,不能被人骗了都不知 道,其实有时家庭生活中的智慧并不比社会生活的少,只要善于动脑, 无论是什么样出身的女人都可以做到处事游刃有余。有些时候女人是 宁肯傻些,也不肯狡诈,因为活得简单些,可以保持年轻的心与美貌,所以美丽的女人多半反应迟钝,因为她们宁肯傻傻的美丽,也不愿精 明的如同老太婆。
面对现在的生存压力,女人多半愿意选择做居家妇人,可以悠闲 的做个兼职职员,用轻松的心态生活。所以,无论是职业女性还是家 庭主妇,只要做得出色,一样都是女强人。职业女性的跋扈、精干与 家庭女性的懦弱与善良,这是一对矛盾,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调和的, 所以,职业女性是高尚的,家庭女性是卑微的,这就是社会的标准, 一种认识上的弊端。我做了八年专职老师,三年的专职太太,一年的 全职妈妈,我觉得睿智的妇女是永远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无论她 在做什么,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她懂得未雨绸缪,就会永远活得高尚; 而被金钱牵着鼻子走的女人,目光如鼠,无论如何,也是卑微的。人 可以拜金,但绝不做金钱的奴隶。仍然是那句老话:没有钱是不行的, 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女人同男人一样也是半边天,但也只能是半边天, 多了或少了,都会出问题。 玩偶之家读后感 篇 9
中国曹雪芹,鲁迅,英国莎士比亚,德国歌德,法国巴尔扎克, 俄国托尔斯泰……在挪威的文学史上,人们第一个会想起的是易卜生。 提起易卜生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他的《玩偶之家》。
娜拉在我看来一定是水瓶座的,猜测而已。她深爱她的丈夫,并 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但终于通过借钱这件事她看清了她丈夫的伪善。 而在那之前,她一直以为她的丈夫是用全部生命在爱她的。
这部作品成功并不是因为反映了什么所谓的社会问题,而是因为真实。
这种女生我遇见过,而且不止一次。真的如易先生刻画的一模一 样。他描摹的只是客观世界的一个典型的存在。那是一种优秀的女人, 可是她对那种伪君子就是情有独终,这就是现实,改变现实不是没有 办法,但那有多么难只有试过才知道。
我想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改变一个人了。当然,用欺骗的手 法会容易些,这就是君子为什么总要输给伪君子的原因。翻开历史瞧 瞧,这是一个由伪君子主宰的世界,千万不要以为我在胡说,我只是以史为鉴而已。这也难怪那些女生为什么认为伪君子优秀了,他们本 来就是成功者嘛!
其实识别伪君子很简单的,我真是不明白。不过恋爱真的可以让 人变得超级笨,这个我是体验过的。
不过当代社会好象越来越注重知识了,在中国高学历还是不算太 难拿到。但是想要成功,这种事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没有自己的想法 和执行创造力恐怕是不行了,这种事别人是教不会的。感谢这个相对 公平的社会!
舒伯特有句名言”给我笔和纸吧,我好可以继续创作”这位歌剧之 王可真够穷的。不过今天的歌剧之王们恐怕不会了。只要你有真的才 学,只要你有真的执着,国家会给你机会赚钱的。不要再找原因啦, 不管你自认为是天才,还是伟人。
《玩偶之家》读后感10
每个人都必须独立的探求人生意义,追寻最真实的”自我”.《玩偶 之家》中娜拉就是一个不懈追求自我的人物。她其实很聪明,她思想 成熟,情感丰富而细腻,在生活中她有很强的办事能力与决断能力。 她懂得如何跟阮克医生更好的相处,知道跟朋友之间如何交流,会把 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但就是在丈夫海尔茂面前儿童化了,显得过于 做作:偷吃杏仁饼干,满足于被丈夫称为”小傻瓜”,这也是她聪明的体 现,娜拉知道一个女人适当的可爱会让丈夫喜欢,也就是说她也懂得 如何维护夫妻之间的感情,即使她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个”泥娃娃”.
娜拉是聪明的,所以她的出走也是必然的。从一开始娜拉就知道 在海尔茂的心中是什么样的人,只是她一直爱他,爱到愿意为他牺牲, 所以她委屈自己渡过了八年,但她太高估了自己作为一个妻子的价值 所在。随着海尔茂暴露出他自私、伪善的面具,他事前事后不一样的 嘴脸,让娜拉清醒了,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娜拉果断的付出行动, 她抛弃了做妻子和做母亲的责任和义务,抛弃了过去的一切,离开了 这个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海尔茂说的”年轻人犯罪的暗自差不多都可 以追溯到是撒谎的母亲身上”.我也想和娜拉同样问一句”为什么你只说 母亲?”时值挪威妇女解放时期,妇女们举步维艰,作为一名资产阶级 人道主义先驱,亨利克·易卜生借助作品中女人公娜拉之口,发出了资 产阶级女性的”人权宣言”:”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现在我只信,首先 我是一个人。”这个人是女人。
书中也对国家的法律进行了批判:”父亲得病快死了,国家的法律 不许女儿给他生烦恼。丈夫得病快死了,不许老婆想法子就他的性命。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我想这也是作者内心极力表达的想法。
《玩偶之家》读后感11
翻看《玩偶之家》这本书后,突然觉得应该为娜拉说点什么。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 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 “首 先我是一个人, 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以此作为对以 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 收到揭 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 突、 决裂的过程。 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 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 林丹太太找份工作, 于是海尔茂解雇了 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 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 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 柯洛克斯泰拿着 字据要挟娜拉。
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 娜拉是”坏东西”、 “罪犯”、,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 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 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 我饶恕你了。”但 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 名誉, 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剧本的第三 幕写娜拉一条条阐述分手的理由,也是一点点揭露海尔茂的大男子主 义的虚伪嘴脸。在丈夫要她像小鸟一样顺从他时。娜拉从来没有像一 个人一样生活。抛开一切的束缚,她发出了心底最急切的呐喊:”首先 我是一个人, 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她为自己争取了自由;当他们接受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时,她绝望的看到了海尔茂的虚伪,”我 满心以为你说了那句话之后,还一定会挺身而出把全部的责任担在自 己的肩上。对大家说;事情是我干的——你以为我会让你替我担当罪名 吗?不会当然不会——我已准备自杀。”多么激愤的语言,她渴望得到 海尔茂真正的庇护,可惜不是,得到的是虚伪和责骂。
太痛恨海尔茂像变色龙般的千变万化,他对娜拉的爱就会随心所 欲,全然没有尊重与帮助。他把娜拉只是当做自己的玩偶,而不是一 个人,其实他与娜拉相比他才是真正的”弱者”,他没有担当的勇气,他 不敢为自己心爱的人而”耽误”前程,他是一个被栓了鼻环而全然不知 的懦夫。
《玩偶之家》读后感12
亨利克·易卜生挪威著名作家,24 岁时被聘为贝尔根”挪威剧院”评 剧家,专事剧本创作。从 1870 年倒 1891 年,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进入 高峰期,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剧本,1891 年 7 月易卜生举家返回挪 威居住受到挪威知识界的欢迎。万年疾病缠身,1906 年易卜生与世长 辞,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文章内容讲述了一个圣诞节,娜拉从外边买东西回家。这时克里 斯蒂娜·林丹太太来找娜拉,希望娜拉通过她帮自己找一份工作,这时 珂洛克斯泰,他是娜拉的债权人。他来找海尔芒希望他不要解雇自己。 他威胁娜拉如果他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就把她在借据上伪造签字的事 告到法院,克林太太劝珂洛克斯泰放过娜拉,他答应放过娜拉了,但 海尔芒还是在娜拉的阻挠下看见了珂洛克斯泰寄来的邮件,海尔芒非 常生气。但这时珂洛克斯泰把借据还给了娜拉。哪啦明白了这个人不 能为一个他所爱的女人而牺牲自己的名誉。
易卜生是一个关注社会问题的剧作家,而在所有的社会问题中, 他最为关注的则是妇女问题。在作家生活的那个年代,在貌似自由, 文明的北欧社会,妇女的地位和权利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貌似 体面的道德和文雅的传统背后妇女的身心其实备受压抑。《玩偶之家》 一剧集中反映了作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怀,妇女解放刻不容缓。
文中的娜拉为了自己的丈夫的健康,娜拉以自己父亲的名义担保,借了一大笔钱,当时他父亲病重,娜拉未经父亲同意,就代替父亲在 结局上签了字,娜拉冒着被告的危险,为丈夫借钱,但他在知道后, 不肯为娜拉牺牲自己的名誉,在知道珂洛克斯泰不告他们了又变了一 副嘴脸,娜拉明白了他的虚伪。
《玩偶之家》不仅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和出路问题,而且对资本主 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解剖。分析,在剧中主人公娜拉从自身的遭遇里, 不只感受到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更进一步意识到资产阶级社会法律。 道德。宗教等的虚伪和不合理。她的离家出走不仅是对独立人格的追 求,也是对传统社会价值的抛弃。
《玩偶之家》还是一部艺术成就卓著的戏剧。全剧结构严谨,对 白精彩,剧情发展自然。合理。人物刻画细致。真实。是一部经典之作。
《玩偶之家》读后感13
“女性主义”在这几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讨论题目,现代女性面对着比过去更多的社会挑战和精神压力,譬如在婚姻和事业之间如何平衡?在工作上如何面对升职的“天花板”?怎么处理职场中的性别歧视?
这些都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会真真切切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用一个健康合理的处理方式来面对这些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著作,学习其中追求独立自由的处事态度,相信会为各位读者带来强大的精神鼓舞。
《玩偶之家》这个名字听上去很童话,很梦幻,像是一个装满可爱玩偶的俱乐部。但事实上这里的“玩偶”指的其实是女主角娜拉和她的孩子们。
作者易卜生运用了一个极为精妙的比喻来形容人物的处境。在物质上,娜拉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在精神上,其实就像一个被丈夫操纵的提线木偶。而她自己,也在操纵着孩子们的生活。
那么娜拉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她的丈夫究竟对她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际遇让她最终觉醒了自我意识?
虽然《玩偶之家》只有短短的三幕,但是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惊心动魄的冲突还是会给我们带来优质的阅读体验。
作者易卜生是挪威的著名戏剧家,也是现代散文剧的创始人,他倡导自由恋爱,反对旧式婚姻。在自由和独立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其不懈的追求。
《玩偶之家》演出后,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娜拉要求个性解放、不做”贤妻良母”的坚决态度,遭到上流社会的责难和非议。
但易卜生并没有在责难面前退却,而是继续创作,揭露社会问题。他的创作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欧美戏剧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易卜生笔下,看看结束了一天忙碌采购的女主妇娜拉,会跟丈夫说些什么?又有哪些未知的客人,会来打乱他们平静生活的步调?《玩偶之家》故事现在开始。
第一幕:平静生活下的暗流汹涌
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前夕,主妇娜拉刚刚完成了一次采购,心满意足地带着几大包战利品回家。
娜拉很喜欢吃甜杏仁饼干,但是由于丈夫海尔茂不允许她吃,所以她只能偷偷地往嘴里塞上两块,清理干净以后才敢去书房找丈夫。
海尔茂很宠爱这年轻貌美的娇妻,称她为“我的小鸟儿”,“我的小松鼠儿”,看到娜拉买的几大包杂货之后,戏谑地笑道:“我的小松鼠儿又乱花钱了?”
娜拉辩解道今年的日子可以宽松一点,因为海尔茂终于升职做了银行经理,日子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过得紧巴巴的。
而海尔茂则认为家庭不欠钱,不负债是最好不过的。
娜拉听完,精神不由为之一泄。
海尔茂看出了妻子的小情绪,笑嘻嘻地从钱包里拿出一沓家用交给她。
娜拉的心情恢复了刚进家门时的喜悦,向他介绍自己买的杂货都是给孩子们和丈夫的。
两个人回忆起过去几个圣诞节的拮据生活,不由得感慨起来。
正当此时,娜拉的熟人林丹太太前来拜访娜拉。林丹太太感叹娜拉的气色之好,认为她生活优渥,不虞匮乏。
作为一个孀妇,林丹太太听说了海尔茂升职的消息,顶着冬天的严寒过来投奔娜拉。希望娜拉可以向丈夫美言几句,能为她提供一份工作。
娜拉一口答应,二人寒暄起来。
在聊天过程中,娜拉得意地向林丹太太透露自己曾经为了丈夫做过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原来在几年前,丈夫海尔茂生了重病,需要在南方休养一年。
而那个时候,娜拉自己的父亲又病重垂危,所以娜拉只能求助海尔茂的同事柯洛克,向他借贷了1200块,最终得以救回自己的丈夫。
但此事娜拉从未透露过,只是每个月节衣缩食,一点点的偿清贷款。
林丹太太十分诧异于娜拉的勇气和担当,二人交谈正欢时,海尔茂和阮克大夫结束了谈话,准备出门办事。
娜拉及时推荐了林丹太太,海尔茂也表示会为林丹太太提供一份职位。
三人离开家门,留下娜拉照顾孩子。
娜拉和孩子们在家里玩兴正浓的时候,柯洛克找上门来,他看到海尔茂和林丹太太在一起,气急败坏地向娜拉询问海尔茂计划开除他,是不是就是为了给林丹太太让出职位的空缺。
娜拉表示自己对丈夫的决定无能为力,柯洛克威胁娜拉,必须给他保留职位。
因为当年娜拉在借贷的时候需要她父亲的签名,而那时候她的父亲已经离世,娜拉伪造签名。
这张收据成为柯洛克的杀手锏,一旦公布出来,娜拉就会受到法律制裁,目前的美好生活就会化为泡影。
娜拉心慌意乱的把他打发走,在丈夫回来以后,试图为柯洛克求情,然而丈夫以此人道德败坏为由予以拒绝。
眼看平静美好的幸福生活就要被打破,那么娜拉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力挽狂澜呢?我们接着看第二幕。
第二幕:左支右绌的粉饰太平
娜拉听完丈夫的话感到十分不安,丈夫认为柯洛克当年在工作上曾经伪造签名,而且爱搬弄口舌是非,是个道德败坏的人。
娜拉内心充满了自责的情绪,心神不宁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娜拉原本在圣诞舞会上要表演,但是柯洛克的话始终萦绕在她的脑海里,无心排练。
这时候林丹太太过来,看出了娜拉内心的慌乱,坚持让她说出内心的隐忧。
娜拉犹豫不决之时,丈夫在书房里让她过去。
娜拉试图再次说服丈夫,她央求丈夫为他的小鸟儿,小松鼠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是海尔茂坚定地拒绝了她,并透露出真实原因是因为柯洛克老是不分场合地叫他的小名,这让他觉得没有面子。
解释完毕以后,海尔茂就向柯洛克发出了解约信,辞退了他。
娜拉没有办法,退出书房以后,正巧碰上了前来拜访的阮克大夫。
阮克大夫心情愁苦,因为他发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过来向娜拉及海尔茂进行告别。
他知道海尔茂最怕看见不洁的东西,所以和娜拉约定,只要娜拉收到写有黑十字架的名片,说明他自己已经彻底崩溃,将会一个人在房间里等死,不要海尔茂夫妇前来跟他道别。
娜拉此时已经被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折磨得焦急不安,听完阮克大夫的话,加剧了她内心的恐慌。
阮克大夫见此情形,又想到自己剩余的日子不多,终于向娜拉倾吐自己积聚多年的感情,表明自己这些年来一直深爱着她,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来维护她。
娜拉深受感动,但还是拒绝了这份炽热的表白。
柯洛克在收到解约信以后,立刻冲到海尔茂家里,将带有娜拉伪造签名证据的信件投进了信箱。
他警告娜拉,即便她把罪责揽到自己身上,或者想着一死了之,这件事也会对海尔茂有着巨大的破坏力,足以让他身败名裂。除非海尔茂帮助他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否则此事绝不善罢甘休。
娜拉把柯洛克送走以后,林丹太太出来向她询问事情究竟。在弄清来龙去脉以后,林丹太太自告奋勇去找柯洛克解决这件事情。
而此时娜拉为了让全家过一个安宁的圣诞节,必须要使用各种手段拖延住丈夫,不让他发现信箱中的信,以免事情败露。
因此,她让丈夫弹钢琴为她伴奏,然后故意跳错舞步,这样丈夫就必须在一旁陪同,也就没有办法去查看信件。
这边娜拉心不在焉地排练舞蹈,另一头林丹太太则找到了柯洛克。究竟娜拉能否瞒天过海?林丹太太又会做出怎样的惊人之举来帮助娜拉呢?我们来看最后一幕。
第三幕:真相暴露后的冷静决绝
在圣诞的晚上,林丹太太找到了柯洛克。
原来这二人早就相识,在数年前就是情人关系。后来林丹太太为了赡养自己的母亲和两个小孩,不得不离开柯洛克,嫁给另外一个有钱人。
数年后,丈夫死去,林丹太太必须要靠自己独立生活,这才找到了娜拉,希望海尔茂为她提供工作。
柯洛克问林丹太太是否愿意把职位让出来,林丹太太拒绝了他,并且说自己就好像漂浮在海上,好不容易抓住了这最后一块木板。
柯洛克听完不由大怒,但林丹太太询问他是否愿意一起抓住这块木板,也就是破镜重圆。柯洛克欣喜若狂,决定去海尔茂家把那封信件拿回来。
此时娜拉已经结束了圣诞晚上的表演,海尔茂被他的小鸟儿完全迷住了,想起了他们新婚之前的甜蜜场景。
正准备软语温存的时候,阮克大夫上门和他们做了一个简短的寒暄,随后就匆匆离开。
海尔茂夫妇送他出门的时候,发现信箱已经被塞满,于是打开查看。
海尔茂发现了写上黑十字架的名片,随后被娜拉点明阮克大夫是跟他们进行了死前道别。
这个陪伴他们数十年的朋友即将离开人世,而海尔茂只是觉得晦气。
海尔茂对娜拉甜言蜜语道,愿意为她遮风挡雨,不惜牺牲一切。
接下来在整理信件的时候,柯洛克的信件被海尔茂发现,局面变得一度不可收拾。
海尔茂把娜拉叫进书房,怒斥她是个“下贱女人”,“毁了他的名誉”,“同她死去的父亲一样,只会拖后腿”。
娜拉悲痛不已,决定投水自尽,以免连累海尔茂。
好在柯洛克及时出现,表示已经将伪造签名的收据烧毁,对海尔茂夫妇再无威胁。
海尔茂不得松了一口气,安慰娜拉,表示自己仍是为她遮风挡雨的大树,她依旧可以做他的小松鼠儿,小鸟儿。
而娜拉突然表现得极为冷静,表示要和海尔茂好好谈谈。
娜拉说这八年丈夫对她的爱不过是消遣的爱,把她当成玩意儿的那种爱。
今晚之前,她曾经隐隐的期待丈夫看完信件以后,会跟她一起面对灾难。但是在看完信件以后,丈夫却说她是“道德败坏的下贱女人。”
海尔茂正要解释时,娜拉坚持自己不能再和他生活在一起,也不能再去养育小孩。她要想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究竟该以怎样的身份生活在这个社会上。
海尔茂十分痛苦,询问娜拉可不可以留下来。
娜拉决绝地摇头,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她知道的是,自己绝对不能在留在这里,再和这个男人生活下去。
最终,娜拉提着行李箱,不回头地离开了家。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
这本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女主人公娜拉的自我意识觉醒上。
在开头,娜拉是一只被豢养的精致小鸟,每天围着丈夫和孩子打转,没有自己的生活。
但是当她认识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伪君子,从来没有给过自己平等而尊重的爱情。自己不过是丈夫的一个玩具,一只宠物。风平浪静的时候,供他取乐,一旦有事情发生,自己就会被毫不犹豫地抛弃。
娜拉的勇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在爱情中,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是没有尊严的依附关系,还是平等独立的合作关系?
当代女性不应该被过去男权社会的陈腐观念所束缚,认为妻子是丈夫的附属品,一切都要围着丈夫转。
在婚姻生活中,妻子和丈夫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谁高谁低,双方都是为了共同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话虽如此,目前女性面对的社会压力还是很多,究竟要怎么平衡个人尊严和亲密关系,怎么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都是我们仍然需要密切关注的议题。
我们呼吁女性独立自强,并不是要去除女性的独有特质。
在亲密关系中,女性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本来优势,用温柔体贴的方式去理解男性的立场处事,用智不用力。
在职场上,女性应该落落大方,首先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不依附男性才能被男性尊重。
在家庭里,和丈夫达成共识,分工明确。对待双方家长一视同仁,对待孩子教育统一意见。
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不一样,走的路也不尽相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必要亲历,方能明白。
慈怀希望每位读完这篇文章的女性,都能想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玩偶之家》读后感14
1879年,易卜生梦笔生花,完成了经典剧作《玩偶之家》,备受宠爱的娜拉为了救治丈夫不得已向他人借钱,违反了当时女性不能负债的社会道德规范,事情败露后她遭受到丈夫莫大责难,如疾风骤雨般,使得娜拉认清丈夫的真面目,决定不再扮演玩偶,毅然走出夫家大门,争取做自己的主人。娜拉也因而成为女性主义滥觞的代表人物之一。
静默如雷鸣的一声门响,振聋发聩,震撼了欧洲的舞台,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回响着,动摇了无数个虚伪的“玩偶之家”,使这场发生在小小剧本中的风波,不断引导着众多失去自我,泯灭个性的女性毅然从家庭突围,寻求个性解放的道路。
然而,不论娜拉这个角色有多么迷人,无可否认的是她身上的悲剧色彩,因为爱,近似盲目的,她把幸福先后依托在父亲和丈夫身上,而致命的打击是:正是海尔茂虚伪的道德击碎她用爱编织的美梦,在易卜生对这个剧本的早期札记中提到:娜拉出于爱情,伪造签名借钱为丈夫治病,这一出发点决定了她从未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而仅仅把它作为一个自豪的秘密。与她的骄傲抗衡的,是海尔茂的道德立场,他用男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用平常人的正直来批判娜拉,爱情在男人法律的世界里不过是消遣的玩物,“这位法律界人士以道德的最严格、同时也最空洞的形式来实现资产阶级的道德”,娜拉所崇尚的爱情牺牲在海尔茂眼中却是亵渎婚姻的欺骗。家庭的矛盾在于:女人的精神核心是爱情,男人的精神核心则是所谓的资产阶级道德,这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娜拉的全部幸福都是在崇高的爱情之上建立起来,爱情让她敢于面对任何困苦,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能感到幸福,强烈的爱是云雀儿得以自由翱翔的朗朗晴空,是娜拉的乐观情绪得以维持的精神土壤。当爱的大厦倒塌,家庭濒临瓦解,娜拉的心绝望到冰凉,选择离家出走寻找自我的道路,其中的无奈和悲哀,怕是海尔茂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玩偶之家》在中国知识界产生影响之巨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五四”之后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各个方面价值观念的变革,都可以找到易卜生思想的痕迹,“无论是对于努力挣脱传统家庭束缚的中国男性,还是对于试图从家庭及其在传统中国社会的从属地位中独立出来的中国女性,娜拉都是一个解放的象征。”鲁迅1923年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所作的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更是把“娜拉走后怎样”如此一个实际的问题提上日程。《玩偶之家》的剧本结束在“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关于娜拉走后的生活,易卜生没有告诉世界。诚然,娜拉并没有被摧毁,但是出走也许只是悲剧的延续,“娜拉虽然因为自由的匮乏而出走,却可能因为经济的匮乏而归来。”当时的许多作家都参与了讨论,以小说或杂文的形式,鲁迅笔下的子君、柔石笔下的萧涧秋、茅盾笔下的梅等,都是尝试着追求独立,“梦醒后却无路可走”的娜拉式的人物。
《玩偶之家》读后感15
《玩偶之家》写于1879年,它通过海尔茂与娜拉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终于脱离“玩偶”家庭的自我觉醒的过程,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解放。作品从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社会矛盾,对娜拉和海尔茂的不同性格,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作品之中。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并不富裕“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又从手指缝里漏出去了”。按海尔茂的话说,娜拉的父亲是个“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的人,实际上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娜拉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娜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善歌善舞,天真烂漫,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她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妇人、小姐,追求不劳而获的靡烂生活,她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织、绣花以及抄写之类的工作;虽然有时“累得不得了”,但她“心里很痛快”。娜拉的这种不厌工作,乐观知足,热爱生活的性格,同她的家庭出身是有密切关系的,她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不幸者。对阮克医生的不幸,娜拉伸出友谊之手,表示深切的同情。《玩偶之家》的深刻意义远远超出了对海尔茂这样个别资产阶级庸人的揭露和批判,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辩护士们大为惊悚。他们认为娜拉出走是大逆不道,并对易卜生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他们辱骂易卜生破坏了欧洲“善良的家庭秩序”,是一个败坏道德的作家,并要求禁演《玩偶之家》。在此情况下,易卜生愤笔疾书写出了另一社会问题剧《群鬼》,通过阿尔文太太沦为旧礼教、旧观念牺牲的过程,有力地驳斥了资产阶级社会对他的无耻诽谤。因而,从这里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社会效果是多么的强大,他在剧中所提出的社会问题又是多么的尖锐和深刻。
以上就是关于《玩偶之家》对于女性独立看法的600字读后感范文的具体模板了,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希望这些模板可以帮到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