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促进交流和分享。通过撰写读后感,读者可以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阅读的内容,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仅供大家参考。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1
读了《腊八粥》这篇文章,我觉得:人应该要勤劳,不应该好吃懒做。文中的主人公,爸爸妈妈去世了,看米缸中的米还是满的,衣柜中的衣服还有一整柜,便不去劳作。他整天在家里游手好闲不干一点事。到了冬天,家中已经没什么吃的了,邻居看在去世的老人面子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给碗汤,这才能吃段日子。到了腊月,天寒地冻,家中没有火,只好卧在凉炕席上。这时,他们发现了砖缝中有米。豆什么,就一粒一粒抠出来,放到锅里去煮。谁知,刮来一阵大风,房子已多年没修,禁不起大风一刮,房子马上塌了。
故事中的主人公到了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买的。因此做事应该考虑后果,不然到了最后才后悔,这是没用的。只有在事情还未发生前,阻止它,我们才不会后悔!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2
《腊八粥》是一篇散文卷,它是一篇冰心回首童年,想起童年的回忆的文章。其中,用腊八粥作为题目,是因为“腊八粥”是冰心对童年回忆的散文中最突出的一篇,她通过孩子们在腊八节这天,做腊八粥纪念周总理而回忆起自己母亲忌日,也是腊八节勾起她童年中的种种回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几个天真烂漫且懂事孩子的话: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从这天真无邪的语句中,勾起冰心心中难以抹灭的记忆,在前十年,冰心到处迁徙,早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现在,在孩子们的提醒下,才想起了她母亲的忌日,在孩子们的身上,冰心仿佛看见了童年的自己。
腊八粥,顾名思义就是腊八节常吃的一种食品,但在《腊八粥》这篇文章里,“腊八粥”却是一种坚持的精神纪念的象征,在冰心的五代,每一代都坚持每年都煮腊八粥,所以冰心用“腊八粥”为题,既写了腊八节做腊八粥外,还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的腊八粥的回忆和孩子们为纪念周总理爷爷做腊八粥而高兴。冰心说过一句公式“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腊八粥》这篇文章,如果没有孩子,冰心就不会想起回忆起她母亲的忌日,如果没有孩子她就不会写这篇文章。冰心写的文章里几乎都有孩子和童年。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童年快乐时光,珍惜童年任何伤心的事、难忘的事。就像冰心的这篇文章一样,童年的一碗腊八粥,就能回忆起许多难忘之事……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3
这是一篇纪念文章。是冰心纪念母亲逝世的文章,《腊八粥》别出心裁,通过农历十二月八日煮腊八粥的风俗,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冰心母亲的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和栗子。小的有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冰心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吃。
这篇文章具有肃穆与天真的感人力量。冰心用轻柔的笔致书写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真是能从一篇文章中悟出很多道理呀!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4
初学喊爸爸的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腊八粥给我的印象是暖和浓稠温馨的,把大枣、栗子、花生仁儿、桂圆放在锅里跟红小豆糊糊涂涂煮在一块儿,冒着热气儿,再放些白糖,就成了一锅美味的腊八粥。读了沈从文的《腊八粥》,我更是有种想让妈妈赶紧做一锅,马上来一碗的冲动。沈从文(1902-1988),作家、文物专家,我喜欢他清新活泼的写作风格,叫人读完以后不禁回想。诺贝尔奖文学委
员会前主席埃斯普马克曾说过“我知道沈从文先生在1988年非常非常接近获奖,但他不幸去世了。如果他没有去世的话就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就是沈从文,他把锅里的腊八粥比喻成“一碗正在叹气的粥”,我还真是头一次听到这种新奇的想法呢!大清早,庭院里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夜晚,院里传出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勺子敲打碗的声音……那个腊八粥的夜晚真是如梦如幻。
八儿非常想瞧瞧母亲怎么熬制腊八粥,便让母亲把他抱起来看。他有一颗好奇心,奇怪为什么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粥为什么是深褐色的,母亲给他耐心讲解,说罢,便把他放了下来。八儿嚷着要吃三碗粥,还都是放糖的……读完这些,我很眼馋文中的八儿有这些儿时的快乐。想想我小时候,感觉腊八粥就是平淡无奇的,只是尝尝味道罢了,从没考虑过其他问题。而八儿却不一样,他对身边每一样东西都有一个疑问在心里,获取答案的过程就是寻求快乐的过程。为什么我不能像八儿这样,留心观察身边的每样东西,去好好地享受生活呢?
我住在一个小区里,没有朋友。我的快乐不是源自书本,就是一些电子游戏,经常整个下午闷在家里,对什么事儿都不闻不问。看书烦了,就打开计算机玩游戏,两者不停重复,乏味极了。父母经常讲一些他们小时的乐趣来馋我,比如跟伙伴们一起弹玻璃球、滚铁圈、跳皮筋、跳房子、掷沙包等等。我太向往他们的童年生活了,想得失魂落魄!一次次期盼父母带我到小区的院子里玩一下这些梦寐以求的游戏,而他们总是用“没时间,自己玩去”来拒绝我。跟这相比,周末抽空儿带我爬山,简直就是奢侈了!
我很失望,但我不应该责备父母,辛苦工作一天,争取回家来静静的休息一下,确实没什么心思陪我下楼玩。
我要自己去观察生活!你知道腊八粥与释迦牟尼成道有关吗?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与佛教有关,太多有意思的事情需要我去了解!你瞧,我现在又对糖产生兴趣了。糖为什么有的甜,有的不甜却散发清香?制造原料有什么区别吗?甘蔗有几种?我通过查的方法去获得答案,心情好时还会向父母显摆一下,满足了好奇心,我就能睡个好觉,做个美梦。
我已经开始学着观察生活,享受生活,提问生活了,每天懂一点儿,对此我感到很快乐。你呢?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5
冬天,对于忙了三季的农家人来说,是难得的闲歇时节。可一进腊月,又会逐渐忙碌起来,各家各户忙着杀猪宰羊,忙着上街购物,一股节日的气息四处扑来。最饶有趣味的,当属过“腊八”节。腊八,既是一年的总结,又是过年的前奏,年的味道从腊八开始,越酿越浓。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腊八节,我们全家人都能喝上母亲熬得稠稠的、糯糯的、甜甜的腊八粥。在我看来,母亲做的腊八粥可谓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腊八节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把干果、杂粮、干菜逐一淘洗发泡,然后捞出来放在箩筐里风干,除此之外还要把葡萄干、冰糖以及青红丝等几样提味的东西准备好。腊八节当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母亲就早早起床了,她把头天晚上精心准备的红小豆、绿豆、白芸豆、栗子、桂圆、核桃仁、枸杞子等放在铁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煮。说来也怪,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在这一天总会很早地醒来,透过窗户看到厨屋里有光亮,我们边系扣子边趿拉着棉鞋往外跑。
边说,她边把最难熬的几样干果和杂粮倒进了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着。当锅里冒出的白气伴随着“咕嘟咕嘟”有节奏的响声时,浓浓的香味儿便飘散开来,馋得我们一遍遍催问,怎么还不出锅。在我们一阵阵的催促声中,锅盖掀开了,锅里的腊八粥又稠又亮,甜丝丝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母亲拿起勺子,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分别舀进早已准备好的碗里。那滋味,我现在想起来,依然口水直流。又是一年腊八到,超市里早已经摆上了琳琅满目、口味繁多的腊八粥原料。然而,没经过母亲那一套繁杂程序熬出来的腊八粥,不仅是口感上的欠缺,更多的,是心底里那份悠远绵长的母爱,是一种透人心田的暖。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6
冰心说过,散文要“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关于散文》),“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感与共鸣”(《创作谈》)。这既是她积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经验谈,又是我们研读、欣赏包括《腊八粥》在内的她的大量散文佳品的一把钥匙。
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尤显特别的是它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自然,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事实上,《腊八粥》正是冰心纪念*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在此之前,她也曾“笔与泪俱”地写下悼念*的文稿。《腊八粥》则以孩子们纪念周爷爷的独特的角度,抒写人民对自己的好*的敬仰、爱戴与怀念之情。
读《腊八粥》不禁想到:沉郁凝重的格调,洗尽铅华的*实与素朴的文字,何以那样感人,那样摄人心魄?首先,我们注意到正是作者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腊八粥、母亲、*的熟悉,并“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譬如“母亲的母亲”、母亲、*都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这个细节,要不是最亲近最熟识的人,一般不会知道。而他们的“忌表”腊八正好与吃腊八粥的民俗相“巧合”,这或许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契机。在浮想联翩中,这最初的契机变得明晰起来,丰富起来,最终成了作者行文运笔的轴心,思想驰骋的基石。
其次,是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使读者得到“同感与共鸣”。
散文作为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体,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打动读者,是它的灵魂和血脉。只是这种饱满丰沛的情感,要有一个依托,一个“附丽”的“实体”,这就是作者所叙写的物事即冰心所说的“实境”。《腊八粥》在写到“几个孩子”为了纪念*爷爷而洗红枣、剥花生准备煮腊八粥的“实境”时,一个孩子“低下头”讲的那番话是多么动情,多么天真可爱!你看,“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这是“实境”的叙写,又是融和了“真情”的抒发。作者写道:“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文章到此收笔,无声胜有声,留下无穷韵味。可否这样说,没有“实境”的叙写,抒情将是空泛无力的;而没有“真情”的抒发,“实境”绝不会灵动感人。
说到这里,我们读完了《腊八粥》。细心的读者一定还会注意到,那文末所注的写作日期有“**”二字。这两个字,告诉我们作者的一次情感经历。可以想见在排山倒海而来的关于母亲,关于往事,关于*的回忆中,作者是怎样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任满溢的情感的潮水在胸中激荡、回旋。于是披衣而起,在**的清寒与薄明中,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写下了这篇散文名作。读着这至情至文,作者握管伏案的身影,正涌现在我们眼前!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7
腊八节是过年前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香味四溢的腊八粥包含着什么特殊的寓意呢? 绘本《腊八粥》讲述着一则自古流传的传说故事。 作者郑旭是儿童文学作者,专门从事儿童故事创作,擅长儿童心理学。
这本绘本的画风优美,古朴,大字彩插。 那么《腊八粥》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呢。 从前有一对善良勤劳又乐于助人的老夫妻,但是他们的儿子却懒惰自私,他们除草,儿子在捉小鸟,他们浇水的时候,儿子在吃东西。日子一天天的过,这对老夫妻年纪越来越大了,他们的儿子依然懒惰,根本不在乎将来怎么养活自己。直到后来老爷爷和老奶奶干不动活儿了, 轮到儿子当家了。儿子家:家里存了这么多粮食,为什么还要干活儿呢?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里的粮食吃光了,这可怎么办呢?儿子把家里的面袋和坛坛罐罐翻了个遍,还去野外找粮食。他把找来的东西全部一股脑儿倒进锅里煮起来,可是分给三个人吃,还是太少了。 这可怎么办,他们从此以后就这样饿肚子,直到活活饿死了吗? 咚咚咚,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原来是邻居们,他们得知老爷爷老奶奶家最近过得很艰难,纷纷送来了自家食物。 儿子把大家送来的红豆、大枣、核桃等食物又倒进了锅里,粥变得越来越稠,不但一家人吃饱了肚子,每个邻居也都分到了一碗。 “真好吃!”大家伙儿说道。他们告诫儿子:“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过上好日子牙!”儿子听后羞红了脸。 从那以后,每年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喝,祈求家人平安幸福,也提醒自己要勤劳善良。 就这样,这位好吃懒做的儿子也改变了懒惰的坏习惯。 短短一则有趣又经典的传说故事,启迪了孩子们,告诉孩子们腊八节的来历,让孩子们认识到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培养孩子们勤劳美德。为腊八节增添了一层深刻的寓意。 此外,故事中的儿子,在他当家时,虽然懒惰的,但是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没有放弃赡养父母。在家中粮食吃尽后,他都极力寻找食物给父母吃,这说明文中的儿子是具有孝顺父母的美德。后来老人一家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吃上了腊八粥后。儿子意识自己懒惰是不对,便改正坏习惯,重新生活。这又告诉了我们人无完人,知错就改,并不可耻。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孩子与父母共读的绘本。建议适合孩子的年龄3岁+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8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被称为腊八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熬上一锅美味的腊八粥,家人聚在一起食用,仪式感满满,而腊八粥的由来是怎样的呢?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版本,在腊八节那天阅读了绘本《腊八粥》,讲述的是一对勤劳父母和懒惰儿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妇,儿子却好吃懒做,父母身体健壮时勤俭持家,乐于助人,收获了很多粮食,而儿子却好吃懒做,做吃山空。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家里的粮食吃光了,儿子就到处找食物,邻居也送来了红豆、大枣、核桃各种食物,儿子将所有食物倒在一起熬成一大锅美味的粥并跟邻居分享,大伙告诫儿子:只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过上好日子。儿子听后羞愧难当。从那以后,每年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会熬腊八粥,祈求家人平安幸福,也提醒自己勤劳善良。
这本《腊八粥》由浙江少儿儿童出版社出版,郑旭/著,余憧憬/绘,是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中的一本。《腊八粥》在20xx年10月27日列入教育部组织专家遴选推荐的一批幼儿图画书。传统故事配以中国风插画,非常生活化且细节到位,贯穿中国古代到当代,都告诫人们从古至今,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在传统故事中,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勤劳与善良的力量。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之后,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做各种好吃的,老家比如炸酥肉、炸丸子、包豆包等,家家户户拉开了辞旧迎新过大年的序幕。
说起中国年,那可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大的节日,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挂上红灯笼或中国结,置办红色的新衣,寓意新的一年要幸福平安、红红火火。最近读的一本《西西的杂货店》主题就是年味里的那一抹“中国红”。
《西西的杂货店》由浙江少儿儿童出版社出版,郑旭/著,潘懿/绘。故事中,蜘蛛西西有一个杂货店,喜欢编织的西西用吐出的白色的丝编织成各种东西,鸡大神给西西提建议让她编织点喜庆的东西,于是西西喝下了一罐甜菜汁,吐出红色的蜘蛛丝,她快速地编织成红色的长筒袜、帽子、围巾,剪出雪花状的红色的窗花,还编制了红色的龙形结、祥云结合蓝色的双钱结,顾客都非常喜欢店里的东西。家家户户又忙着贴春联,挂灯笼,真的太热闹了!
非常中国风的绘本,以蜘蛛为主角,用故事的视角为孩子讲述红色的寓意,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红色是中国的底色,从古至今,红色象征着平安、幸福、团圆。每到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穿戴红色衣帽,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国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过年期间挂上中国结,象征着平安吉祥。马上过年,这样的绘本读来更让孩子感受到新年气氛,非常应景。对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9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到腊月,农活已经忙完,春节已经临近。到了腊月初八,年味越来越浓。泡腊八蒜、喝腊八粥,这些习俗在告诉我们,别急,要过年啦。
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日子好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以前少衣缺食的日子里,忙碌完一年,人们总会用美味的佳肴和漂亮的衣裳来犒劳自己和家人,年味当然很浓。现在丰衣足食,每天的日子都过得跟从前过年一样,年味自然而然就淡了。 那怎么样才能让这一代的孩子们在过年的时候能够感觉到阖家团圆、祈福来年美好生活的“年味”呢?如果不能通过物质大餐来感受,也许可以考虑通过文化大餐来,让孩子们懂得过年的习俗,感受文化氛围,未尝不可。 在中国原创绘本《腊八粥》里,就将我们国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结合在了一起。 《腊八粥》里都讲了什么呢?腊八粥里讲得是一堆勤劳善良的老夫妻,有着一位懒惰又自私的儿子。老人们种地的时候,儿子在一旁玩耍吃东西。老夫妻看着儿子如此懒惰,都很焦虑,担心他们走了以后儿子没办法养活自己。后来,爸爸妈妈干不动活了,轮到儿子当家。儿子把懒惰的本质发挥到了极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吃光了。只好沦落到去检地里的种子、摘树上的野果、抢松鼠的坚果。可是粮食还是太少,一家三口根本不够吃。后来,还是邻居们得知他们过得很艰难,送上了自己的食物给他们。儿子把大家送来的食物都放进锅里,得到了一锅好吃的食物,并且分给了邻居。在这个时候,邻居们告诫儿子,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过上好日子。整个故事情节很紧凑,配上很中国味的插画,《腊八粥》这个中国传统故事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在这个绘本里,其实还隐藏着很多真善美的中国传统,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1.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在《腊八粥》里,老爷爷和老奶奶非常爱他们的儿子,从故事里可以看出,这是老来生子。我国自古有百姓爱幺儿的说法,更别提老来子了。也许是前期父母的娇惯,儿子才会逐渐张成懒惰自私的个性。不过,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老爷爷老奶奶没有一直纵容儿子,一直在提醒他,要自己独立,否则等两人都动不了的时候他没有办法生活。所以,某一天,父亲“动不了”了,儿子被迫当家,最终成长。
2.邻里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腊八粥》里的邻居们就是这句话的精准体现。儿子没吃的时候,是邻居们送来的食物。儿子再次拥有食物时,也是邻居们耳提面命,抓住教育的黄金时刻,告诫儿子,要勤劳才能致富,才能有吃的,有穿的。 3.人人都有缺点但也人人都有优点《腊八粥》里的儿子自私懒惰,但是当他当家的时候,他没有一句怨言。尽管他把家里粮食吃空,但是他还是到外面找吃的了。不管是捡吃的,还是爬树找吃的,他总归是在动。最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嫌弃父母年事已高,无法劳动,而是将自己找回来的食物分给了三个人。尽管他懒惰,但是他也是一个孝顺的人。这也教会我们,人无完人,只要知道自己的缺点,正视它,改正它,就是极好的,值得尊重好的。 这套绘本值得推荐给家里3岁+的小朋友阅读
以上是《腊八粥》读后感锦集精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