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  读其身正不令而行有感

“身正不令而行”是指一个人在行事过程中,不依赖于外部的规范和约束,而是凭借自身的道德和良知来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种人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和理智,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身正不令而行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  读其身正不令而行有感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1

初拿到《正面管教》这本书,看到名字,就想到了《论语·子路》中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中国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把教育孩子当做命令式的管理来做,而书的名字正好迎合了众多家长的心理。但读完全书,却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首先,对于正面一词的认识: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正面!既不是俯面,也不是仰面。俯面,是上对下;仰面,是下对上;正面,是面对面。管教,需要一种地位平等的原则。如果一位家长无论形式上做得多漂亮,俯面看孩子,言行中全是我正确你错误的教,或者仰面看孩子,言行中全是围着孩子利益转的教,都不是平等的面对面。所以,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俯视导致强行灌输,也不仰视导致娇纵的管教孩子的认识方法,纠正了家长的心态。

其次,正面什么?

一、正面孩子的现在

既不逃避推诿,也不上纲上线,就事论事。常在长辈那里听到,比如“孩子还小,这点事不算什么”;比如“小时这样,大了自然而然就好了”。自古未闻狼孩突然变成社会人的事例,人猿泰山的传说不过发生在故事里,但很多父母不懂。不能立即就着“孩子的现在”防微杜渐,常见的结果是什么呢?幼时任其“自然而然”,大了开始急。

二、正面孩子的行为

不是管教人,而是管教人的行为。不是把坏孩子管教成好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起符合他自己人生愿望的行为习惯。这里说说“让孩子快乐”,孩子不做作业的当时是快乐了,难道孩子到了学校,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还快乐得起来?说个谎骗个人,当时是快乐了,最后没人信自己说的话了,还能快乐得起来?“狼来了”的故事只是为了教育孩子编出来的?它恰恰说的是人社会化生存的大道理。我就允许孩子沉默,因为这是孩子在现实惩罚和说谎不快乐之间的折中选择(这一在成年人中被称为良心煎熬的现象,我认为才是对人真正的惩罚,肉体和外物的惩罚算球)。等到孩子嘴上认错比谁都快,行为却从不改正的时候,家长就该好好反省自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没有真正管教到孩子行为,只是管教到孩子嘴巴导致的。

三、让孩子正面自己

正面自己,不是盯着他人,而是正视自己的愿望。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又有几个是愿意自己不如别人的?时点上现实的不如,愿望上又不接受,怎么办?自己努力呗。因“不如”而羡慕,不是一种坏的心理状态。因“不如”而要嘴上踩两下,就变成了嫉妒,开始发酵。因“不如”而要行为上给别人下绊子,便发展成了恨。统称羡慕嫉妒恨。羡慕完全可以发展为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盯着别人比烂,君子不为。无论别人好坏,君子“反求诸己”,这是中国的文化。

最后,这本书讲述了什么?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为人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自己首先要做到的是:“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家长的榜样作用。其次要心平气和的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和孩子平等相对,换位思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要做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操纵孩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2

近翻古籍,看到《论语·子路第十三》。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子关于从政论述中流传最广的名言之一。与此类似的还有:“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为官要义在于正,如果居上位的领导拿正道做表率,下属岂敢走歪道?由此可见,孔子论从政最推崇的品质就是一个“正”字。

古往今来,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君不见,一代廉吏包公、于廉、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经久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谷文昌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向着伟大复兴前进的时候,我们无法忘记,正是中国共产党勇于坚持真理,敢于自我革命,才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10年前,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央八项规定。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净化了党风政风。十年磨一剑。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了社风民风,不只天价月饼、粽子、高档烟酒茶遭遇市场“寒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民间陋习也得到了遏制,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成为新晋“网红”,新风正气充盈社会。

早年间有个关于“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哄孩子睡觉后,帮年迈的母亲洗脚。年幼的孩子醒来后看到了这一幕,便踉踉跄跄端着一盆水跑过去,要帮妈妈洗脚。身教胜于言传,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更是如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关键要“正其身”,因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更代表着单位,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时刻明确自己的职责,要以比一般群众更高的标准来作为自己言行的依据,把执行做到位,把工作做好。当群众批评或者提醒、指导时,先自我内省,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改进,而不是怀恨在心。

党员领导干部从我做起,事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3

 一个人的成长成熟,要经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无论哪个环节弱了,或者断了,都可能给一个人带来终身的悔恨与痛楚。

  当下,在育人问题上本末倒置的现象最值得关注与深思。不论男女老幼,他们并不是仅仅通过说教的道理,来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如果他们在现实中接触到的情形大多与说教的相反,大部分人会先接受现实教给他的“道理”,至于说教的那些“道理”,则要视环境、条件和需要而“择机行事”了。

  成年人有时说一套做一套,最初孩子们可能听信说教。可是他们不可能总是孩子,而是一天天长大成熟,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觉。假如这些器官传递给他们的信息,都与人们说的“那一套”南辕北辙,他们会产生怎样的思想,会怎样思考与对待这个世界?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行”对人的影响大于“言”。记得在解放战争中,我军每进入一个新解放区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作了大量的反面宣传,十有八九要遭到老百姓短暂的冷遇。可是用不了十天半个月,老百姓几乎同解放军亲如一家了。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不是光靠宣传,也主要不是靠开会,就是通过解放军干部战士给老乡挑水,扫院子,借东西用完就还,损坏了的照价赔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打人骂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实际行动,使老百姓自己得出了结论:“共产党比国民党好!”“解放军比中央军好!”解放区老百姓的这个认识,不是靠谁的说教,而主要是自己观察得出的结论。这一点对当今各种形式的教育理应有深刻的启悟。

  行动产生的影响与效果,表现最明显的是长者、尊者与领导者的身体力行。唐人孔颖达在谈论“神道设教”问题时,对尊者的影响说得再明白不过:圣人自身行善,也就由上至下教化了众人。这不必借助语言教诫,也用不着严刑恐逼,下民们自然规化服从。 对待某一种信仰及各种提倡的行为都是一样的:“语言给人的影响如蜻蜓点水,行动给人的影响才能入木三分。”

  时下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从下往上看,言教多于身教,言教的语气壮、质量高,而身教偶尔为之,多是苍白无力;从上往下看,誓言多于践行,承诺大于结果,甚至言行相违,有的人口说“不留人生败笔”,实际人生已经糜烂。这种人最缺乏的是人格魅力,他们的长篇高调,有时还不如民间的一两句俗语有用。

  上个世纪80年代,我的一个青年时代的朋友,在沈阳市一家拥有一万五千多名职工的企业担任一把手。当时中央规定,只有正省(部)级领导才配专车,副职只能配工作用车。但这个规定不含企业,所以他上任时见到的,不仅企业头头都配有专车,连下面各处室的一把手也有专车。他到任后先从几个厂级领导抓起,上下班全都改乘通勤“面包”,接着封存了大部分轿车,只留下几辆,为全厂共用的工作用车。他一句话没说,一个制度没定,一个命令没下,各处室的头头,上下班都乖乖地同职工一起乘通勤大轿车去了。该厂的一位小车司机对我说,有一次早晨暴风雪突袭,他打电话告诉厂长,开车去接他,却遭到严辞拒绝,厂长仍然同几个副手共乘一辆“面包车”上班。这是个千真万确的真事,此人名叫金晶,时任沈阳低压开关厂厂长。

  这叫做什么呢?这就是孔子在《论语·子路》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4

廉洁自律是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反腐倡廉的内在需要,是金融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清正廉洁的中华传统文化,坚定建设清廉文化的决心,使清廉文化理念融入到金融领域实践中,积极投身反腐清廉文化建设,是我们金融工作者努力的必然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这说明了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重大,容不得丝毫疏忽懈怠。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以德促廉、以廉立威,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总体上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要坚持培育清正廉明的企业文化,树立廉洁银行的形象,规范员工从业行为,提高员工从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积极贯彻廉洁职业操守,不断提高全行员工的整体素质;三是要坚持从银行从业履职的根基准则和根基要求出发,增强员工队伍培植,夯实道德基础。   

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管理上要实现”三个做到:一是不断完善单位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强化行内日常监督,做到标本兼治;三是源头治理,做到施,营造廉洁从业氛围,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操作上要确保”三不原则:一是敬畏规则,这是工作的前提,我们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的学,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能昏昏庸庸混日子,做到”不敢腐”;二是遵守制度,这是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守制度规定,还要接受监督约束,做到”不能腐”;三是思想上消除贪腐之念,这是工作的根本所在,作为青年员工,我们更应该将风清气正、兢兢业业的思维贯彻落实到我们日常工作的点滴中去,坚定信念,遵章守纪,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守好”不想腐”这道防线。  

加强新时代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中共党员要成为”三个者”:一是主动作为,作为一名党员,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严起,每日”三省吾身”,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不断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建设者;二是立足岗位,真正做到在腐朽文化侵蚀面前思想不蜕变,时刻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推动者;三是协同发力,永”心中有戒,则不逾矩”的自觉,永吹正风反腐的冲锋号,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踏高压线,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做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监督者。   

我们将不断强化以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风气和氛围,加强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坚决遏制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和政治生态环境,促进我行清廉金融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廉洁自律,正风反腐!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5

看到一个故事:曾国藩一次与自己的一位幕僚评论当朝的人物。幕僚说:“左宗棠是威不可欺,李鸿章是智不能欺!”“那我呢?”曾国藩问道。“您是仁不忍欺!”幕僚回答。

   我颇有感慨。对教师而言,为什么有的教师在学生中有威信,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什么有的教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对学生三令五申,学生依然我行我素,甚而产生逆反心理和老师对着干?从这个故事可以借鉴一二。

   “威不可欺”。威是什么?是实力,教师的实力就是教学能力要强。教师的能力和才气体现于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能力越强,才能展露得越充分,学生就越敬佩。

    “智不能欺”。智是什么,是智慧,是才识。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当一个老师具备了丰富的教育智慧,那么,处理问题就会得心应手,也就不会“被欺”了。    

   “仁不忍欺”。仁是什么?仁是爱,仁是宽恕,仁更是道德。教育的原点是爱,爱是教育的出发点。用爱雕塑灵魂,这就是教育的至高境界了。那么老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是最不可抗拒的。教师“身正”,罗列一些词语:光明磊落,心地坦荡,爱岗乐业,终身学习,与时俱进,阳光快乐,积极进取……如果我们有这些“正”的做派,在学生中威信就不会低,教育学生就会事半功倍,这不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功效吗?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假若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学生会站在你一边,绝不会背弃你。”学生不仅不“欺”我辈教师,反而敬重我们,这不是我们做教师追求的一种幸福吗?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6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育启示:杜绝形式主义反对铺张浪费。本应自觉遵守,结果却要国家来作出硬性规定,真的是让人深思。回想以往许多官员会上喊的要精简节约,散会就铺张浪费,节约喊了很多年,结果一直不见成效的原因就是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陶冶教育法。

该句出自孔子《论语·子路篇》。原文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中共中央把“正衣冠”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之一,意在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论语》后世影响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7

 当领导的人责任最大,因为他宣布的任何政策法令,都必须自己先遵照执行。如果领导者本身行得正,办一切事都合规矩,自然能得民众的拥护,不用下命令,大家也会依照去实行,所以说不令而行。《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讲:“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道御之也。”如果领导者想迅速地推行政令,没有比自己先身体力行更好的办法了;如果想使民众很迅速地服从,没有比以道来教导民众更好的了,强调的也是领导者身体力行的重要性。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居安思危、崇尚节俭,奠定了大宋基业。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鸟羽毛作装饰的短上衣入宫,赵匡胤见到后十分气愤,他对公主说:“你把这件衣服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羽毛作装饰了。”公主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用不了几根羽毛。”赵匡胤正色说道:“你说得不对。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人看到会纷纷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价格便会上涨了,商人有利可图,就会从四处辗转贩运翠鸟,这要杀伤多少鸟儿啊!你千万不能开此奢华之端。”公主听了赵匡胤的话,连忙叩谢父皇的教诲。

  孔子曾说:“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孔子的这一观点在不少君王身上都得到了验证,赵匡胤以节俭为本,以身作则并约束家人的做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士大夫竞相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很多只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赵匡胤之后的几个君王都很好地延续了他俭朴的生活作风。只是北宋后期的君主无法保持赵匡胤的作风,尤其是宋徽宗,追求奢侈达到了极致,他当政期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林,很快就将祖先积蓄的财富挥霍一空。如此奢靡荒淫,亡国是必然的事情。

  孔子强调“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领导者如果能够端正自身,那么对于办理政治这件事,又有何难处呢?如果领导者不能端正自身,又怎么能够去端正别人呢?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用通俗的语言概括了为政之要,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道德教育之所以不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们把道德教育变成了“说教”,认为需要教育的是下属、是普通百姓。事实上,“身教者从,言教者讼。”用空话教育别人,只能导致争吵,用行动教育人,别人才会跟着做。如果领导者本身行得不正,虽然屡次下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

  《论语》记载,叶公问政,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所谓政治就是要使人正。怎样使人正呢?就是领导者自己率先去做正当的事。那谁还敢做不正当的事呢?在《群书治要·政要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故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君子从政以端正自身为先,以教育和约束为其次。正因深明治政之理,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持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号召,并且强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在党中央以上率下的带动下,党风政风不断好转。

  历史和现实经验都告诉我们,培育正风只要领导者率先垂范,其效果就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一样显著,自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8

今天批改“国培计划”新郑初中生物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学员的作业。我有一些收获,又阅读了《论语》中的一些言论,有一点感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俄罗斯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幼儿树立榜样。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荀子颂扬孔子教人是“早正以待”。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要以身作则,就要言传身教,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可以与他谈,进行有言之教,而不去同他谈,这叫做错过了人才;不可同他谈,只能进行无言之教,却偏与他谈,这叫做浪费了语言。聪明的教师既不要错过人才,也不要浪费语言,应采用“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孔子相信“无言之教”的威力。他对学生说过:“予欲无言”,学生说:“您老人家假若不说话,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传述的呢?”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所谓无言之教,即是通过暗示或榜样去教育学生,这是有其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9

《论语·子路》中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以身作则、榜样的示范作用。

春秋时期齐国灵公有个怪癖,他喜欢宫中的女子身着男装。穿男装的宫女在他面前走过时,他总是夸奖这一宫女健壮、大方、潇洒、漂亮。宫中的许多女子为了讨好齐灵公,很多人都穿上了男装。

宫中女子着男装的事,很快叫国都临淄的女子知道了。不长的时间,临淄城内小到三岁女孩,老到七旬老妪,纷纷穿上男装,弄得全国上下到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乱糟糟的。

朝内大臣对这种坏风气议论纷纷,认为传出去叫别国诸侯笑话。齐灵公也觉着不象话,下令禁止女人穿男装。命令发出,很少人理睬,女人穿男装的现象仍在街上不断出现。齐灵公发了怒,规定以后凡见女人穿男装,可以当场撕掉她的衣服,割断她的衣带。这条命令真够严厉,但是下达以后,还是制止不住。

齐灵公正愁无计可施时,晏婴走了进来,齐灵公连忙向晏婴询问对策。晏婴告诉他:“为什么街上女子穿男装,都是跟着宫内女子学的。你如果禁止宫内女子穿男装,别人就不仿效了。”齐灵公猛然省悟,马上向宫内下令:宫内女子再有穿男装的,重重治罪。命令一下,宫内女子无人敢穿男装了。不到一个月,齐国各地再也没有女子穿男装了的现象发生了。

社会上许多事,往往上行下效。上面做好事,下面跟着学;上面不做好事,再怎么命令下面,也无济于事,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身正令行乃千古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人的实际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命令。身为领导,就应在许多事上做出表率,下属才能学着你做,跟着你行。匡亚明教授多次强调共产党员应好好地学习这句话,落实这句话。历来是政策确定后,干部决定一切。“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干部,干部看支书”这句新民谚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读后感汇编10

首先大家应该理解这句论语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号施令,事情也能执行彻底;如果本身行为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也没有人会听从。”由此我感触很深。比如,为了实施好停课不停学的计划,学校就安排了老师开始线上教学。对于网络技术很好的年轻老师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对于像吴老师这样的老教师就应该有难度。听妈妈说,吴老师为了给我们上好网课,每天工作时间为早5 点,晚12点。中间除了吃饭几乎不休息。都在不停的备课不停的修改教案中。还有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吴老师为了顺利给我们上好网课,淘汰了他的旧电子设备,花“巨”资购置了一套先进的电子设备。我认为,作为老师,吴老师是老师的表率!更是我们这些弟子的表率!所以我们同学不用吴老师发号施令,就会乖乖学习,否则就对不起吴老师的一片好心!假如吴老师不像现在这么用心上网课,随便应付我们,那我们是不是慢慢也就开始应付学习了呢?吴老师再让我们好好学习,我们是不是就不想听话了呢!这就真正应验了论语这句古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感谢大家的聆听!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其身正不令而行有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2598.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3年12月2日 上午6:01
下一篇 2023年12月2日 上午6: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