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
后浇带是什么在什么位置
后浇带是什么
后浇带定义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在什么位置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的《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80页后浇带做法都是在梁板等的跨度中间范围内;但周围有很多工程师包括我们院的总工经常提出后浇带应设置在梁跨三分之一左右。根据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条规定,后浇带宜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
后浇带设置规范及作用
后浇带的规范要求如下: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后浇带设置作用
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部位还应该考虑模版等措施内容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填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后浇带是为了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的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的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的收缩,在一定的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以解决沉降差又可以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工程中应用比较的多。
而施工缝指的是在混泥土浇筑的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为在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混凝土之间存在的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