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范文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现象和表现形式,代表着一个民族或社会的独特文化特征和传统知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知识与实践、自然与宇宙知识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1

要想了解中国文化有多博大精深,就一定要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开放的地标场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就恰如其分的弥补了文化上的这个缺憾,让人可以亲身了解和学习中国非遗文化,及时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将美传播开来。

非遗馆目前开放区为一层和四层,现共有八个展览,展示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传奇,分别是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籍器传文、神州迎春和盛世重光。每个主题成体系展览,展出了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和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匠心独具,丰赡瑰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璀璨明珠,展厅展出的工艺品种类繁多,从玉器到刺绣品类众多,无法一一详述,仅拿其中几件精品浅谈。

先说四大国宝:翡翠山子《岱岳奇观》、翡翠花薰《含香聚瑞》、翡翠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翡翠插屏《四海腾欢》,四件国宝从题材选定、形式设计到全部完成,历时八年。由四十多位玉坛国手和数十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队,精成合作,无私奉献,精心设计,精细施工,大胆创新,以此四件作品矗立玉雕历史上的新高峰,也是玉雕艺术推陈出新的典范。

除了玉雕,还有技艺精深的双面绣,双面异绣,一副作品却正反面两幅图案,丝质质地两面人生,中间不存在任何缝隙,针脚细致精巧,可谓巧夺天工。

山西民间剪纸以鲜艳的色彩、灵魂活跃的表达,表现出艺术家的生活经历,艺术家的剪纸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艺术的拓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开拓了新的艺术表现空间,展现了非遗传承人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是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的全新展现。

藉器传文,功在千秋,泽润当代,启迪后世,中国的书法和篆刻代表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表现,从早期书于崖壁、甲骨、金石、竹帛,到后期传于各种墓志、造像等种类繁多的载体上,其形制完备,作为文字的重要载体,其功至伟,此次展览的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百位篆刻家的作品,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下传承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是非遗在中国传承到位的重要体现。

中国戏曲形成时间长达千年,从原始信仰、礼乐制度为基础的诗乐表演,因官方生活而有的百戏说唱,再到域外民族而来的胡戏燕乐,在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下,技艺兼容,交融荟萃,不断整合成为综合性的艺术体,也产生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戏剧形象,推进了中国戏曲的个性独立与民族张扬,展览出的戏曲道剧展现了戏曲艺术天人合一,神人交庆的文化场面,是中国戏曲集成扩大的完美体现。

丝绸之路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感动亿人,作为一条文化之路、美术之路,基沿线的石窟壁画是传统美术的重要体现,而敦煌作为其中的代表,是我国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绘画史上有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也在宗教文化和艺术成长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此次临摹的敦煌壁画就展现了多文化碰撞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展现出多文化相遇、交流、融合、散播的文化发展历史和过程,是中国古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中国传统乐器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八音”开始,金声玉振,推为首席,乐器作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明证,见证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此次展览的乐器和古琴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业音乐博物馆,其上可追至秦汉,下可接明清,乐器在传承中笃守国门,集聚乡野,汇聚万千,集结与此,合奏出弦管不辍,万方乐秦的盛世之音。

短短数语能以言尽非遗馆内展品的丰富和珍贵,但个个却尽显中华文化的深远流长,所谓言语难尽展,唯有亲到访,非遗馆内的众多珍品正以其悠久的传承文化历史和非凡的工艺美化技艺,吸引着无数的文化爱好者亲身到访,一控究竟。

感谢国家的强大和稳定,正是这份安稳才培养出非遗艺术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祝福祖国,强我中华!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2

6月10日,是20XX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让栏目小记者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湖南日报·新湖南“成长吧少年”栏目联合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株洲市非遗保护中心)开展“可持续发展,非遗同行——栏目小记者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当非遗传承人”活动,使小记者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历史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

当日上午9点,栏目小记者来到株洲市芦淞区文化园,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正面墙上的主题“薪火为珠,湘风为链”,整个展厅共分为序区、祈尔景福区、艺夺天工区、湘音声情区、非遗工作展示区5个展区。祈尔景福区主要以3D折幕投影方式还原古代祭祀场景。孩子们站在投影区前,用心看着古代盛大的祭祀场面,静静感受着高科技带来的超震撼视觉盛宴。

来到艺夺天工区,讲解员为孩子们仔细讲解国家级非遗名录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欣赏该区成列的名贵非遗作品。湘音声情区,主要展示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项目,用数字化的手段展示各个项目的精华,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些带着历史底蕴的故事,让孩子们在了解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孩子更具备有“文化底蕴”,而这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有方向感、力量感和掌握感。

参观完非遗文化展示馆,孩子们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花鼓戏展演部排练厅,在这里,孩子们跟随国家二级演员、长沙花鼓戏(湘东路子)非遗传承人刘红英、杨立新两位老师了解、学习非遗文化长沙花鼓戏。刘红英告诉孩子们,花鼓戏内容和表演形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山歌、民歌以及民间歌舞,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吸收各地花鼓的精粹而更加趋于成熟,是湖南地方戏中剧团最多的一个剧种。随后,两位老师分别带着孩子们学习“兰花指”“莲花掌”“圆场步”“划船”“马鞭”等花鼓戏的基本功,孩子们从开始放不开到非常有兴趣跟在老师后面挥着兰花指,迈着小碎步,划船摇桨,一个个学得不亦乐乎。

这次参观活动,加深了栏目小记者对自己家乡文化多样性的了解,让孩子以家乡历史为基石,培养其从小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美德。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全社会。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3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校长妈妈去雨花区非遗馆参观。

非遗馆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里面有湘绣、皮影戏、酒坊……

和蔼可亲的导游姐姐首先带我们参观了湘绣馆。她给我们介绍了双面绣、单面绣、色绣……一进馆,我们就看到了巨幅的单面绣-“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讲话,形象栩栩如生,逼真极了。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幅作品三个人一起绣了三年,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从远处根本看不出一根线的痕迹,感觉就是一幅画。

接着,我们看了双面绣,正面是一只斑斓大虎腾空而起,仿佛在追一只猎物,背面就是一只纯白可爱的小猫咪,很悠闲地自己的爪子,眼望着前方。我摸了摸这幅绣品,像一片很薄的玻璃,从反面竟然可以看到我的手掌,真是非常神奇!

最后我们看了色绣。色绣和双面绣一样,也有两面图案,正面是两片翠绿的荷叶托着一朵洁白的荷花,背面就是一朵一模一样的桔色荷花。

出了湘绣馆我们就去了手工场,里面有很多可爱的布娃娃,木头做的竹蜻蜓可以立在手指上,吹一下就能转起来,感觉它能飞起来似的。还有一个超级大的布南瓜,我甚至想吃了它。

我们还看了有趣的皮影戏、活字印刷体……也在馆内合了影,留了纪念。出了馆,大家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学校。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4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任何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整体,就拿室内设计来说,从空间布局到室内装饰品的选择,任何细微之处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美感。那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给予观众广大的想象空间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抽象美之说,如:中国的戏曲就是抽象美的典范,从舞台的这边到那边就是两个天地,只是一个手势就可以让人联想到现实广阔的场景,观众从抽象的表达中感知无限的想象空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如何展现抽象美呢,如:通过景与景之间、空间与自然之间的相互穿插、因借来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感觉,就像苏州园林一样借助景与景、景与空间之间的各种形式来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人类的巧夺天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扬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天人合一”,它强调了人类的发展要顺应自然,要实现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正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实现创新,在审美上可以追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天成”之美、“闲适恬淡”之美、“简单大方”之美、“虚实相生”之美,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别具一格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2.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物质性继承,一个是精神性继承。首先,物质性继承是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形式的继承,比如说,中国很多的仿古建筑就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继承,在现代建筑中加上一些传统的表现,如在屋顶的设计上,在室内装饰上糅合进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进去,让人感受到中国的古典美。但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上,单纯的物质性继承是无法实现发展和创新的,要有更深层次的精神性继承。其次,精神性继承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审美意象、文化底蕴、风俗习惯等的深层次探讨,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审美习惯、文化底蕴表现出来,达到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说,在室内设计中,以人性化为基本设计理念,实现室内设计的适度而含蓄,从空间布局到装饰品的选择上给人营造出平静淡雅的舒适空间。在一些材料上将中国古典元素杂糅进去,形成中国古典的抽象美和似是而非的无限美感。

2.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是物质形态的表现,更为深层次的是精神文化的展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能照搬传统文化,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才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的文化运用现代思维进行一定的改造,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广泛且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既要考虑到空间组合,又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还要考虑到审美的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时代性元素,提供了人性化的理念等,这些都将不断促进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

3结束语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5

今天,我在文化馆艺术中心参加了“我来学手艺”非遗项目体验活动——六双花灯的制作。

六双花灯以竹篾为骨,以宣纸为面,以祝语为表,以烛火为心。其制作精巧,具有原始农耕性、历史传承性和浓郁的乡土性,渗透着浓浓的岭南文化色彩。

六双花灯有很多种类,有传统白花灯、八角灯、红莲灯、编织花灯、金子牌灯,有造型精致的齐天大圣、春耕水牛、凤凰、稻草龙,还有与时俱进地加入了新式材料的防水花灯,等等。

令我惊讶的是,来自信宜市镇隆镇的六双花灯是广府文化、高凉文化、壮瑶文化的结合体,让人感叹历史的久远!

在活动现场,六双花灯制作的代表性传承人甘理明老师亲自教我们制作六双花灯。

首先,在预先做好的六边形花灯框架上涂上浆糊,把宣纸绷紧,分别粘在框架正、反面;接着,把边沿多余的宣纸撕掉或粘住;然后,用与侧面同宽的粉红色纸把花灯的六个侧面封住,再用细长的纸在正反两面修边。等待片刻,浆糊差不多干了,我们在灯的`正、反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六双花灯就做好啦!

制作步骤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不一帆风顺。就在我小心翼翼地粘贴侧面封边的时候,细心的妈妈发现花灯正面的宣纸破了!这可怎么办?还能补救吗?我连忙找甘老师求助,只见他轻轻地揭开侧面的彩纸,撕开破的宣纸,然后用一张新的宣纸重新粘上框架。看他那娴熟的动作,三下五除二就粘好了,真是佩服啊!

活动结束后,作为小记者的我有幸采访了甘老师。谈到此次活动的意义时,他意味深长地说,办这些公益活动就像播种,把非遗传承的种子播撒到我们孩子身上,希望有一天种子能开花结果,把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非遗”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给予我们后辈的“宝藏”,通过此次体验活动,我体验到非遗的魅力,我们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6

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环境是指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的,能够体现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物质形态、制度形态、观念形态、活动形态和心理行为形态五种表现形式。它由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文化环境的熏陶功能、教育导向功能、社会辐射功能、凝聚功能和娱乐调节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发挥着其他几方面难以企及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文化环境的构建。

一、重视物质形态文化环境的创建

物质形态文化环境是指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一是指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物而表现出的文化,它包括大多具备收集、记录、整理、保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及资料功能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的物质条件。二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在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如民族民间工艺用品、邮政纪念封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有鉴于此,高度重视物质形态文化环境的创建十分必要。

首先,加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馆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博物馆等上述机构应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记录建档工作,这是构建物质形态文化环境的先决条件和基础。通过普查工作深入了解、挖掘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记录归档。由于非物质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性”和“活态性”,不像有形文化那样是静止不变的,因此,对它的记录和保存不能仅仅采取单一的文字记录方式,而是应采取录音、录像、拍照、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真实、全面、视听结合的立体记录。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仓储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确认、归类、整序、组织研究等,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系统有效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信息和资料的保存。另一方面就是要定期或长期在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形式的陈列展示。如,图书馆可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架,提供丰富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也可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功能优势,宣传和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知识,如专题图片展览、声像展览等。博物馆等机构则可提供专门的展览中心,陈列展示与非物质文化相关的物品和声像资料,并可依托馆藏的有形物品,对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习俗礼仪等过程进行充分展示。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等还可邀请当地的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的传人、大师等来馆展示他们的技艺、绝活等。多种场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列展示能大大增加社会民众接触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在无形中提高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关注程度,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空间。

其次,国家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20XX至20XX年,我国财政每年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20XX万元。为加强部级名录项目的保护工作,20XX年国家财政支付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补助经费4000万元,并拨付各地,再由各地安排保护工作专项经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国家与地方财政的投入与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这样做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物质投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再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在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建设。为了不断提高广大民众主动参与保护和承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职责的文化自觉,一切与文化相关的机构如旅游、邮政等等部门必须要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意识,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在物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要通过生产物质文化产品如邮票、旅游册、文化工艺品、玩教具等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在物质产品中的文化环境。

二、着力制度形态文化环境的建设

制度形态文化环境主要指为了满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各种典章制度和法则及固定的体制所体现的文化。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决策规划、行为规范、公约条例、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等制度。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能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纠正不恰当的保护措施,惩处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径,规范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和作风,保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的正常运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支持和保障系统。

如何着力制度形态文化环境的建设呢?我们认为,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立法,这是从制度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路径。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先后出台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及文件,如,20XX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目标,对建立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等作了明确要求。随后,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决定设立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紧接着,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又公布了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这对建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保护传承人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其次,国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传承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门类广的工作,在保护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作用,要组织专家委员会以及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开展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式及保护的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等重大实践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另外,一些地区也要尽快制定和建立保护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和保护工作机制,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力求观念形态文化环境的营造

观念形态的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主导和制约着非物质文化的,包含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物质载体、精神沟通的手段,如各种书籍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及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语言等。书籍、文学艺术作品、网络语言以其存在的广泛性能在很大范围内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递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良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环境不仅能随时增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泛了解,更能有效传递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观念。

良好的观念形态文化环境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有一个培育、创造、发展的过程,它要经过不断锤炼,不断培育,才能在文化传承中得到升华。创设良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环境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第一,利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籍著作传播正确的观念导向。书籍具有较强的知识权威性,编辑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著作或在相关书籍中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能让人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接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知识,其中所传达的思想和理念也能帮助人们形成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观念。第二,利用形式丰富的文学艺术作品多角度多样化地表现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故事、小说、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多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在潜移默化、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递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和观念,促使人们在艺术形式的陶冶和影响下不知不觉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鼓励、支持、倡导不断创作反映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是创设良好观念形态文化环境的重要途径。第三,发挥网络语言的独特功能,从观念形态层面上构建良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文化环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传递信息以及交流与沟通的手段,且在功能方面具有高效性、快捷性、广泛性等特点。利用网络搭建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建立、规范和完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网站,采用网络论坛等形式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展开广泛的交流与沟通等均能发挥网络语言在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独特功能。如,通过解说文字、静态图像、三维动画以及其他相关视频等形式来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也可通过设立相关网站等形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应内容实现网上和远程访问;还可在数字博物馆中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来打造一个生动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让观众与馆藏品之间实现互动。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的构建不仅为广大的社会公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随时可接触的环境和互动形式,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多元化形式。

四、强化活动形态文化环境的创设

活动形态的文化环境主要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或为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进行的各种展览、巡游、演出、比赛、论坛等等活动。以活动形式存在的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同时,也能给传承人展示技艺、传授技艺和交流的机会与空间。如,中国木版年画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精品展、中国传统纺织技艺展、中国皮影精品展、中国木偶精品展、“光明来自东方造纸、印刷与保护”展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展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活动,既能体现民间艺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奇思妙想的灵感,又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我国民族文化深厚的内涵,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又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活动,从全国各地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珍稀传统戏剧项目中精选文化内涵丰富、演员演出技巧出众、剧种和剧目富有特色的珍稀剧种,社会公众能在那里欣赏到我国目前优秀的珍稀和濒危剧种,进而激发人民群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如,举办为探讨和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区的设立及保护模式问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讲座活动,既能使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也能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寻一条科学的、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总之,通过各种展览、巡游、演出、比赛、论坛等活动,借助各种活动的特殊魅力和教育所起的作用,能对社会公众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使他们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悟、情操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辨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创设良好的活动形态的文化环境,首先,各级部门应经常性地组织各种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并加大媒体对其的宣传、展现力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其次,还可依托民族和社区的传统风俗习惯和节庆礼仪活动进行宣传。由于其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更应加大保护和支持力度,保障活动得以延续和流传。

五、加大心理行为形态文化环境的构建

心理行为形态的文化环境侧重指人们心理层面上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保护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为习惯等。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缺乏人们正确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及文化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难以得到保存、积累和发展。教育既是文化得以保存的工具,也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因此,教育能使一代又一代人经济而高效地获取自己的民族文化,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存、继承和发展。不仅如此,教育能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行为形态的文化环境创设,教育是关键。

发挥教育在构建心理行为形态文化环境方面的作用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要通过教育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意识。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目标,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教育内容,能有效系统地帮助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认识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文化传承、对保存民族文化的完整性与丰富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进而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养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行为。其次,要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认同。教育应关注人们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人们只有从情感态度上真正认同并喜爱民族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持续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因此,从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的构建、教育方法的选择上都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情感因素,努力使其产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的积极情感。再次,要通过教育提高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很多表现形式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其的了解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文化感悟及艺术鉴赏、艺术表现能力。借助教育能有效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感悟理解能力及对其中所渗透的艺术形式的鉴赏、体验和表现能力,这样能使人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显示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行为。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7

今天,我们四年级全体同学在家委会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博兴县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最醒目的是坐落在大厅中央的天禄。第一间屋里全都是些石头,上面有的刻着佛像,还有的刻着字。再往另一边走,有许多莲花宝座,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莲花宝座上面没有佛像呢?好奇之下,我问了博物馆的阿姨,阿姨告诉我说,“这些莲花宝座上原本是有佛像的,只是有的被人偷走了,还有的找不到了”。虽然这些莲花雕刻非常精美,但缺少了上面的佛像,真让人遗憾。

接下来,博物馆的阿姨带领我们来到了一个露天的小院,小院里是一排人物雕像。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第一个雕像没有名字,同学们就好奇地向博物馆的阿姨询问,阿姨告诉我们说那是翁仲。所谓的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关内,当作宫殿的装饰物。

从小院回到大厅,我们从东楼梯上了二楼。首先应入眼帘的是许多玻璃瓶,每一个玻璃瓶里都有一个动物标本,有可以产珍珠的珍珠海贝,有各种鱼类,还有可怕的蛇等等。

再往南走有三间房屋,我进了第一间,那里有一个麋鹿头头骨,有许多赏瓶,还有一匹陶马,它是汉代的。这些对我来说都没有门口的象牙吸引人,那个象牙长两米多。

第二间是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物,有布老虎什么的。第三个门里面有王竹川同志的钱包、王英才同志的照片等等。

整个博物馆被我们详细地看了个遍,最让我留恋的是那些玻璃瓶中的小动物标本。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很高兴能有今天的这个参观活动,博物馆让我知道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给了我无限的遐想。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8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新华区非遗展馆对辖区居民进行免费参观体验。

       9月21日,联盟街道香格里社区、万信社区、滨湖社区的居民们来到了新华区非遗展馆进行参观。辖区居民有的专注阅读非遗展示墙的非遗项目文字简介,有的驻足在工坊内仔细观摩开口葫芦手工技艺传承人及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传承人的非遗项目技艺展示,认真了解制作技艺。展厅精湛技艺的展示,使辖区居民叹为观止,连声称赞,流连忘返。

       此次参观体验,丰富了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使辖区居民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了解,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促进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发扬。受到了辖区居民一致好评。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9

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了解民间艺术之美,唤起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0XX年7月4日上午,许昌第十二中学20XX级八(10)班的40余位学生慕名来到“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许昌市群众艺术馆的李启东主任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并通过陪同同学们参观展示馆的项目带领大家了解和关注许昌传统文化。

听完李主任的讲解,我们了解到目前许昌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钧瓷烧制技艺、越调、禹州药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43项:大禹神话传说、艾庄铜器舞、民间剪纸、档发传统制作技艺、河街腐竹制作技艺、顺店刺绣等;还有许昌郭氏膏药、张氏古法制香等18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而且还有很多项目都在申报中,听李主任介绍,现在大家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

在展厅内,李主任带领同学们观赏着展台上的一件件非遗技艺作品,钧瓷烧制技艺、豆腐制作技艺、禹州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陈氏皮影制作技艺、董村木杆秤制作工艺、艾庄铜器舞、刺绣、剪纸等等,馆内处处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内涵。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10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和边缘化。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观非遗文化遗址和项目。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些非遗文化,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宝贵的感想。

首先,通过参观非遗文化,我对传统技艺的独特性和精湛程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非遗文化指代的是一种被视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的传统文化,如传统音乐、舞蹈、剪纸、刺绣等。在参观过程中,我目睹了非遗项目的精湛技艺和繁杂工艺。例如,在一个传统手工编织项目上,我看到工匠们熟练地操作着麻绳,将其编织成绚丽多彩的工艺品。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高超的技艺,使我深感佩服。

除了技艺的精湛,非遗文化还传递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参观,我了解到非遗项目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比如,我参观了一处传统民居,这座屋子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而闻名。通过解说员的讲解,我了解到每一个建筑元素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传承,这让我对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参观非遗文化还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尽管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但传统文化仍然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目睹了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和学习非遗文化,包括继承人和热爱非遗的志愿者。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努力使我相信,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此外,参观非遗文化也让我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参观,我看到了很多相关组织和机构的不懈努力,他们致力于收集、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这让我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文化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从个人行为上还是从组织层面上。

综上所述,参观非遗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宝贵的感想。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也更加意识到传承非遗的重要性。非遗文化通过其独特的技艺、历史内涵和文化魅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观非遗文化,一起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11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而在这些文化遗产中,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遗,探索其背后所蕴藏的价值和魅力。在我看来,非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代表着过去的历史,更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从我小时候开始,我就被非遗所吸引。每次去博物馆或传统工艺展览会,我总是对那些雅致的陶瓷、精美的刺绣和独特的雕塑着迷。这些作品背后蕴含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技巧,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

  举个例子,中国的宋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它们的青花瓷、刻花瓷等工艺在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些技艺源自数百年前的制作工艺,经过代代相传,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这些瓷器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

  除了瓷器,中国的非遗还包括了许多其他领域,如传统戏曲、书法、民间音乐等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比如说京剧,它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音乐韵律。每一出京剧都以其独特的伦理观念、审美标准和价值体系吸引着观众。这些传统文化艺术都是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求,非遗中的某些技艺和艺术形式逐渐被遗忘。然而,我相信,只要我们把非遗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积极传承和发扬下去,非遗仍然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与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政府、学校、社区和媒体都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非遗传承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和动力传承下去。

  总之,非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是过去的历史象征,更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非遗,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遗产,让中国的非遗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参观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12

今天天气很舒适,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用小三角做出来的仙鹤、福娃、龙虾、孔雀、水壶……五颜六色,非常好看。还有用纸剪出的蝴蝶、竹子;还有用糖做出的马、蛇、龙、小猪、长颈鹿;还有用手工做出来的鲜花戒指、冰激凌娃娃。用小珠珠穿出来的小球。其中鲜花戒指是最引我注目的,大人戴就把它拧大,小孩戴就把它拧小。还可以把它拧到铅笔头上,还可以用线绑在戒指的小环上当项链。它真是一个多功能的戒指啊。

观看了这么多的作品,一个个象真的一样让我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我很高兴,我想到我不会做,我一下子又难过下来,但是我想到不会做可以学,我以后要好好学,发挥想象图片,观察力,争取给老师做的一模一样好看。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人类多样性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131445.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4年9月6日
下一篇 2024年9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