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于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观看有关四渡赤水的电影或纪录片,能够深深感受到了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面对困难和危险,坚定信念,以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为榜样,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欢迎大家阅读!
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1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xxx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2
今天观看了一部红色电影名字叫《四渡赤水》,该片是蔡继渭、谷德显执导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电影,由古月主演,于1983年2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遵义会议后,xxx运筹帷幄,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胜利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的故事。
在遵义会议后,xxx率3万红军来到赤水河畔,并与堵截红军的川军相逢。xxx、周副主席、总参谋长xxx对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决定立即抢占附近渡口以摆脱敌人。红军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地区,xxx命督察室主任王道之对红军加紧围剿,王道义赶到贵阳,并调集四十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我方认真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于是,我军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际,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率领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xxx闻知此事大发雷霆,命令重兵进攻红军,将红军消灭在乌江以北。xxx经慎重考虑,决定三渡赤水。红军三渡赤水后又突然调头四渡赤水,将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xxx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但红军将疲惫不堪的滇军牵到东面并给予沉重打击。红军主力终于大步开进云南,并从容渡过金沙江,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电影里,xxx主席该舍就舍,关心战士的指挥,让我更加敬爱和认识我们伟大的领袖。将士们英勇善战、助人为乐的身影更是在我眼前久久回映。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用勤劳和智慧带领⼈民群众逐渐奔向小康社会。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用自给自足来证明中国⼈的能干,用勤劳证明中国的繁荣,用智慧证明中国的灿烂文化,用科技证明中国的发展,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总会有艰难险阻;航行的海海上总会遇到风风雨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党不怕艰难困苦,不畏风雨险滩,在困难中成长,在教训中修正自己,党的谦虚谨慎,奋发图强的精神永存我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3
机缘巧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这场电影——《四渡赤水》,瞻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人格后,不禁心生崇拜。
之前在历史课本上也解过《四渡赤水》的历史背景:南昌起义后,由于国民党的迫害,无奈之下,红军8万人马向陕北转移。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xxx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xxx主席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xxx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当时红军在千钧一发之际,面对国民党的穷追猛打,妄图把共产党扼杀在摇篮里的狼子野心,伟大的xxx、xxx等革命领袖临危不惧,与其斗智斗勇。当时,红军战士的生活异常艰苦,吃的是红薯,白菜梗子。穿的是草鞋,盖的是稻草。反观国民党那边,大鱼大肉,锦被裘戎,却各怀鬼胎,各自算计着各自的利益,根本没有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民族危亡阶段,不去打入侵中华的那些侵略者,一味地打自己人,心里只想着稳固势力,却适得其反,因为再好的口号与承诺也安抚不了群众们受伤的心,抗日的口号在与日俱增,民众们对国民政府的不满也在与日俱增。
整部影片讲述了一次艰难、坎坷、可歌可泣的征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战士的心情十分低落,而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几十万大军铺天盖地地向中央苏区袭来。为了摆脱困境,红军在湘江展开血战,强渡湘江,突出了重围。但此战红军伤亡很大,原本的八万人一眨眼就损失了五万,元气大伤。
面对如此形势,一直没有发言权的xxx在大家的帮助下,对国际共产组织代表李德进行了批评,并解除三人党组织,最终使党的领导权回到了xxx等领导人手中。此后红军的行动不再存在极端,战士们迈向胜利的步伐也越来越坚毅。
四渡赤水的意义对红军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红军战士从被动转为主动。而红军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战争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红军将士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
看完电影,我的心里跌宕起伏,还在回想着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子弹如飞雨般倾泻,同胞在同胞的枪口前倒下……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必再冒着枪林弹雨去保卫祖国,但是,想要长久地维护好祖国的统一与和平,祖国必须在科技和经济上强大起来,国民必须团结一心,以伟大不朽的长征精神为信仰,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4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看了一部名叫《四渡赤水》的电影。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敌军进行运动战。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xxx等人的带领下经过整编,继续进军。为了摆脱数十万敌军从四面八方对红军的追击、堵截和包围,xxx亲自指挥红军,在云贵高原展开了一场灵活的运动战。1935年1月9日,红军从遵义出发向北进军,一渡赤水,准备从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此举引起了xxx的极大恐慌,急调重兵布防在川黔边境,封锁长江。2月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战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队,重占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并歼灭敌军20多个团。为了进一步迷惑和调动敌人,红军于3月16日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假装北渡长江。3月22日,xxx指挥红军突然调动东下,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一位重庆的老人,用石头用力砸向国名党的发炮人,发炮人当场昏过去。而那位重庆的老人身负重伤,家里买不起盐,还有一个女儿。当时有两名红军把老人送到家中。其中一名红军拿出一个袋子给了小姑娘,然后快速上了路。小女孩打开后发现,原来里面装着盐。
那时,我才发现以前的人连盐都吃不起。而我们现在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难道不幸福吗?
那时的重庆,老百姓们骨瘦如柴,衣服破烂不堪,吃不饱,睡不好,穿不暖。红军带着许多盐块,前来帮助。老人和小孩们各个欢天喜地说道:“我们有盐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盐的原型是盐块,颜色微白,有点儿像石头。每家拿到一点盐块就非常高兴了,而我们饭、菜都要挑三拣四,难道我们不幸福吗?这部电影给了我启示:原来,我们的祖国是这样打来的,感谢xxx!感谢共产党!
我们国家的和平之不易,生活更是如此。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想想红军,想想战场,想想胜利,我们要克服困难,永远做一个勇争第一的人!
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5
今天,于老师带我们去五楼阶梯教室观看《四渡赤水》,其中有二个片段我记得最深刻。
片段一:唱歌编草鞋。红军战士们因为生活艰苦,没有布鞋穿,但他们靠坚强的毅力,穿着草鞋走了二万五千里。他们不知破了多少双草鞋,大家知道,穿着布鞋爬山很容易。想一想,赤脚站在稻草上都会很扎脚,上山时就更难受了,很快磨破双脚,磨穿鞋底。但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翻过了很多险山,趟过了许多河流。他们在织草鞋时,还编出了一首歌:草鞋呀真呀好,是我们的传家宝。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笑容满面地搓着麻绳。红军战士行军路线一路不是高山就是草地,从来没有床。所以白天编完草鞋,晚上睡稻草。但是他们苦中取乐,几个人睡在一起还兴致勃勃地聊天,憧憬革命的胜利。这个片段让我有很多感想,红军战士们在困境中保持快乐的心情和苦中作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现在有些同学上学,不是怕天气太冷就是嫌天气太热,条件稍微艰苦一点,就不停地抱怨。我们真的要好好继承长征精神,学会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
片段二:吹号手负伤。红军战士在战斗时,有一位吹号手在吹冲锋号时负了伤,可他依然坚持吹着冲锋号,让战士们士气高涨。这位战士把自己生命放在最后,把全军的胜利放在第一位。这是何等的坚强、何等的伟大。我们现在有些同学从小娇生惯养,一点小流血就哭个不停,生怕别人不知道。还有些同学作业多一点就偷懒,拖欠作业,和这位鼓号手比一比,真应该感到难为情。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
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6
1983年时,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上下集的战争史诗巨片《四渡赤水》,在当时观者如堵。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景式地将这一段革命历史传奇搬上了银幕,一举获得了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二等奖和1984年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影片《四渡赤水》的制作阵容庞大,军事顾问有郭化若、丁甘如、孟照辉这样的开国将校,编剧有王愿坚、李传弟这样的知名军旅作家,导演蔡继渭、谷德显擅长拍摄军事题材影片,旁白吴俊全则以声音铿锵有力而闻名。特别是饰演xxx的古月因该片一举成名。在此之前,他在影片《西安事变》中首次出演了xxx,虽然戏份很少,但已获得了观众承认。而《四渡赤水》之后,古月就成为了当时国内饰演中年xxx的不二人选,声名日益远播。同时饰演xxx的苏林、饰演xx的刘怀正、饰演xxx的赵恒多、饰演xxx的傅学诚等人,也都更加为大众所熟知。从此,特型演员形成了一个集团,为日后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发扬光大而奠定了基础。
xxx曾说过,四渡赤水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笔。在上世纪60年代,肖华上将作词的《长征组歌》唱红了大江南北,“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啊,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呀,毛 用兵真如神……”,这是何等的英雄豪迈!在那个历史时期,四渡赤水的神圣光环是不可置疑的。当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随着解放思想和党史资料的大量披露,对四渡赤水这一重大战略转折历史的研究也有所突破,角度更加全面,分析更加客观,逐渐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总的来说,四渡赤水,是红军全体指战员在万分危急形势下的绝地求生之举,谈不上什么神机妙算,但却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典范之作。对四渡赤水的评价,只能是建立在客观求实的基础之上。
在四渡赤水之战距今即将80周年之际,通过老电影来重新回顾当年的这一幕英雄传奇,应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影片开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xxx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此时,形势仍很严峻,国民党中央军和川、滇、黔军阀部队从四面围拢过来,企图将红军消灭在遵义附近的狭小地区。为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从遵义北上准备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当进至赤水河以东地区时,遇到了黔军和川军的堵截。红军在土城与川军郭勋祺部发生激战,因敌军越打越多,红军损失较大,战局不利。xxx果断决定,红军西渡赤水河摆脱追敌。这就是一渡赤水。
在真实的历史上,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实是在关键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在xxx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后,红军以全新的面貌开始了军事行动。如影片中被从团长降为战士的高翔听说总部已精简机关充实部队,并且感觉以前那种机动灵活的打法好像又回来了时,就已经估计到了中央领导层的变动。当时红军面临的严峻局面是:经过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的损失后,已兵不满3万,装备低劣,且是饥饿劳累的疲惫之师。而四面围堵过来的却有国民党150个团,40万大军,形势极其险恶。影片里,中革军委 、红军总司令中xx在山上的呼啸风雪中触景生情,吟诵出了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xxx则借古喻今,将之改为“云横乌蒙家何在?敌拥江关马不前。”xx抱怨年把工夫就将好好的中央苏区和10万红军折腾成了如今这副烂摊子。xxx却豪迈地说,那就从现在的3万人再搞起!xxx确实是那个时代造就出来的英雄人物,遇强愈强,总是喜欢迎难而上,有大战略,大气魄。影片中古月将xxx的这种豪气演绎得非常到位。在80年代早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不论是我党我军领导人,还是基层指战员的角色,都塑造得非常干练,朝气蓬勃,充溢着理想主义气息,这是值得后来人要好好学习的。
关于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的去向,中央最早是打算到湘西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共同建立根据地。后因红军在西征中损失巨大,四面敌情严重,于是在1934年12月18日召开的黎平会议上改变决定,准备在川黔边地区,最初以遵义为中心的地区建立根据地。在遵义会议上,xxx、xxx又提出了渡过长江,去川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建议。他们都是四川人,对四川的军民情况熟悉,认为有这种可能性。当时中央经过考虑后,认为四川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比黔北要好,因而搁置了黎平会议的决定,转为经黔北渡过长江进入川南,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军总部也下达了作战命令,全军离开遵义向黔北的赤水河地区移动。
对于红军的动向,xxx是怎么判断的呢?他认为红军在湘江之战中元气大伤,现在徘徊于遵义地区,不外有三条出路。一是向东去湘西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二是向北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三是过金沙江西进,寻机进入川南。xxx估计第一、二种可能性较大,第三种是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走过的老路,战略方向狭窄,可能性不大。因此,xxx命令湘军何键部4个师在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孙渡部6个旅10个团兵力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防止红军西进;在南路,桂军白崇禧部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黔军王家烈部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滥板凳进攻。粤军3个师也从广州出发,准备经广西进入贵州参加追剿;在北路,川军刘湘部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以防止红军北渡长江。而xxx的嫡系薛岳率2个纵队8个师中央军一路尾随红军进入贵州,前锋已到达乌江南岸。
xxx虽然已在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地区确立了牢固的统治,但西南地区向来是各省军阀的地盘,对中央阳奉阴违。他早就想消灭西南地区的异己势力,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派中央军在后紧追红军西进,其实是打了一石二鸟的主意,一方面消灭红军,另一方面借机将军队渗入西南,寻隙削夺各省军阀的权力。贵州军阀王家烈第一个倒霉,被中央军跟进来控制了贵州局势,眼见被拿下来已是早晚的事。四川军阀刘湘、云南军阀龙云等都非常紧张,既怕红军打进来,又怕中央军跟进来。他们的基本策略就是严守地盘,红军不进来也不主动出击,最好是红军把中央军带到别的地方去。红军要是真的进来,那就无法拒绝中央军也跟进来,局面就坏了。因此,刘湘、龙云都集结了重兵在省境上防堵红军,闹不好要拼命的。
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决定北渡长江进入四川,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以前打黔军比较顺手,觉得川军的战斗力也不会很强,因而存了轻敌之心。当时流传着一段顺口溜: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意思是说黔军、滇军是“双枪兵”(一手步枪一手烟枪),战斗力差;湖南素来出军事人才,军队战力凶猛,有“无湘不成军”之说;广西偏处一隅,民风刚烈剽悍,军队擅长山地作战,吃苦耐劳,打起仗来又狠又刁。川军虽不在内,不过据了解也是“双枪兵”,纪律涣散,与红四方面军交手又屡战屡败,战斗力应该比黔军强不了多少。另外红四方面军在川北气势正盛,已牵制了川军主力,因而其封锁长江沿岸的兵力也不会很多。这下实际上是既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又低估了四川军阀保境守土的决心。在当时的西南各省军阀部队中,川军派系最多,曾在中混战了470多次,因而打仗的经验最丰富。而刘湘在成为四川王后,加强了对军队的训练,各级均设了军官教导团或教导队,武器装备也比较优良,战斗力又大为提升。这次为了防堵红军,刘湘定下了北守南拒的方针,命唐式遵、邓锡侯、田颂尧部共50多个团在川北一线堵住红四方面军;自己的主力则由潘文华指挥,在川南沿长江一线设防,阻止中央红军过江。如此,中央红军前有川军、黔军堵截,后有大群装备精良、骄狂成性的中央军追赶,面临强敌,要取胜谈何容易!
红军开路先锋是xx的红一军团,迅速攻占了赤水河东岸的土城,然后继续向北进逼赤水城。当时川军有2个旅在长江南岸的赤水城以北一带进行堵截,双方发生激战。而奉xxx命令,刘湘派郭勋祺等3个旅进入贵州,在后紧追红军,企图阻止其入川。当红军主力到达土城一带时,郭勋祺部2个旅也追到了土城东南的青杠坡一线,与担任后卫的xxx红五军团接火。当时根据得到的情报显示,郭勋祺部有2个旅4个团6、7千人。因此,xxx同xx、xxx、xxx等人研究后,决定集中红三、红五军团吃掉郭部。结果一打起来才发现,郭勋祺部的战斗力很强,迟迟难以解决,红军装备落后,弹药缺乏,伤亡较大。xx、xxx不得不分别上到前沿阵地指挥战斗。后来川军又有1个旅赶到战场,兵力增加到6个团上万人,战局急转直下。红五军团的阵地被突破,与xxx红三军团的联系遭截断,川军步步向土城进逼,一直打到了白马山红军总指挥部前沿。危急时刻,xxx不得不命令陈赓、xxx率军委干部团加入战斗,总算将川军压了回去。当时陈赓指挥非常出色,打得生龙活虎,xxx在山上用望远镜看到后,兴奋地说:“打得好,干部团立了功,陈赓可以当军长!”
攻打赤水城的红一军团也无法得手,损失较大,后奉xxx的命令回援土城。在红一军团驰援下,终于稳住了阵脚,但经多次攻击仍与川军形成僵持。如影片中所演的那样,后来又有其他几路国民党军增援而来,形势更加不利。打到这时,经赤水城向泸州、宜宾间北渡长江的计划已然难以实现。xxx等人当机立断,改变原定计划,令全军于1月29日从猿猴场(今贵州元厚)、土城南北地区架浮桥西渡赤水河甩掉敌人。一渡赤水就是这么来的。
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7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让人难忘的故事。如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等。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四渡赤水》。
在第五次大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当时红军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下,损失惨重,只有3万人,缺乏枪支弹药、缺吃少穿;而国民党的军队是40万,美式精良装备,并形成了对红军的重重包围。面对如此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如此严峻的军事形势,共产党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确认了xxx的领导地位,做出了英明的决策,来到红军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红军在保卫小桥的同时,帮助了赤水周围的老百姓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红军渡赤水时,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帮助,成功进行了一渡赤水。
二渡赤水,红军为跳出敌人川军、黔军40多万人组成的包围圈,xxx当即决定,丢掉所有的重物,该舍就舍,人最重要,要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渡过赤水河。终于完成了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到了赤水河东岸,红军成功地拿下了娄山关,控制了乌江渡口,渐渐夺回了主动权。渡水后,红军用小部队引开并拖住了敌人,为大部队争取了四渡赤水的实践。并与1935年5月9日完成四渡赤水,再巧渡金沙江,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向北挺进。
影片中,xxx该舍就舍,关心战士的指挥,让我更加敬爱和认识我们伟大的领袖。将士们英勇善战、助人为乐的身影更是在我眼前久久回映。今天,我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良好的学习习惯,美丽的大好河山和当时相比简直是那时的一种梦想;今天我们偶尔遇到的小困难和红军历经的千辛万苦相比简直微不足道!看到这,我不禁感到惭愧,我常常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我一定要继承先烈们的传统,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
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8
观完《四渡赤水》这部影片之后,我感受颇多,印象深刻。人们常说,“攻下一座城市容易,但要守住一座城市却是很难很难。”说的也是啊,烈士们、我们的先辈,用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回了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却是在天上为我们祈祷、祝福。
他们,用自己的精神、血液在我们这一代上打下了新的开始。只要我们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那么我们一定会向先人一样被后人敬仰。除此之外,我还在这部影片中学到了把握形势和机会自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信,自我要有别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我军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我们敬仰的xxx镇定自若,不自乱阵脚,认真研究发现,善于观察地形而决定适当的策略,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党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可近百年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的祖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政治上没有民主自由,在经济上贫穷落后;黎民百姓受蹂躏、遭屠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战争让华夏儿女们饱受摧残,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渴求着能够带领他们走向自由的组织。19,xxx推翻了清王朝,这是20世纪中国人民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随后的197月一个火红的七月,一个充满希望的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工人阶级政党诞生,它就是中国共产党!它引领着千万华夏子孙从崎岖走向平敞大道。她给黑暗的中华大地带来了黎明的曙光;1949年10月1日,xxx在天安六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从此,睡狮顿醒,巨人屹立,亿万挣脱奴隶枷锁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昂首阔步地跨进了历史的新纪元。
曾记得在抗美援朝中,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打败了当时强大的美国,证明了中国的强大,巩固了国家的安全,树立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面对建设中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开始,不断用行动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用勤劳和智慧带领人民群众逐渐奔向小康社会。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用自给自足来证明中国人的能干,用勤劳证明中国的繁荣,用智慧证明中国的灿烂文化,用科技证明中国的发展,《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是最好的表达,党的丰功伟绩将铭记我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总会有艰难险阻;航行的海面上总会遇到风风雨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党不怕艰难困苦,不畏风雨险滩,在困难中成长,在教训中修正自己,党的谦虚谨慎,奋发图强的精神永存我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面对动荡的社会,面对多灾多难的世界,强大的中国像母亲一样,用她那有力的臂膀为海外儿女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当儿女们受到威胁和痛苦的时候,是伟大的党发挥她那战无不胜的力量,将远在他乡的孩子们辗转周折接回温暖的家。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涌现了无数个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90年后的今天,一座座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人民温饱不成问题,总体实现小康生活。看呀,国家富裕起来了,祖国强盛起来。奥运会,2011世博会,2011亚运会在我国召开,许多外国人慕名而来,他们无人不佩服中国的文化,当他们别嘴的说着中国话时,那份自豪感油然而生!
90岁的党用其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中国的发展告诉我:“只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尊重,赢得地位”;中国今天的成就告诉我:“五千年的文化造就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只有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的成功告诉我:“只要戒骄戒躁,不断自省,不断纠正自己在发展道路出现的问题,必将获得更大的成功”。
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展开。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创先争优,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和执着追求,其核心内容是不断增强党性、保持先进性。这是关系党兴旺发达、永葆青春的百年大计,同时也是持续有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安排。
党员领导干部创先争优,就是要在带头服务群众上做出表率。积极为群众服务,是党员干部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只有带头诚心诚意服务群众,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头服务群众,就必须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党员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服务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与本分。
带头服务群众,必须到群众中去。“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要做到这一点,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经常带头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尤其应该带头多到最困难的群众家中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交一些敢讲真话的群众朋友,倾听群众的真实呼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需要什么,切实做到帮群众所帮,解群众所难,急群众所忧,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心系群众、情系群众的良好形象。
带头服务群众,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应该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拿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和时限,不能想到哪抓到哪、抓成什么样算什么样。
创先争优,是一种精神,创先争优,是一种意识,创先争优,更是一种态度。创先争优不只是随口说出的一句空话,更不是标榜自己的词汇,它更应该是一种默默的奉献,一种高尚的理想,一种强劲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一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实现祖国强大!
四渡赤水观后感合集9
“轰,轰,轰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穿过历史的长河在我的耳畔回响,抬起头,红军战士们饱经风霜却依旧刚毅不屈的面容在浩渺的星空熠熠生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中央红军撤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对于红军战士们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乌云密布只是暂时,因为他们相信邪不胜正,他们,终将迎来黎明!耀眼的红旗散发着红色光芒,支撑着苍穹,也支撑着中央红军战士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果不其然,在伟大领袖xxx的带领,指挥下,中央红军在短短三个月内六次穿过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之间,巧妙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的围剿之间,不断地创造战机,大量歼灭敌人,将战场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成为了红军长征历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地光辉范例。
在这场声东击西的运动战中,四渡赤水无疑是最光辉的篇章。遵义会议确立了xxx的领导地位,红军也在这次会议后通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这些无一不预示着中国革命已开启了新的局面,但这并不能改变红军此时正陷入被敌军重重包围的困境这个事实。幸而总指挥员xxx用兵如神,充分利用了各个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一渡赤水,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找恰当的时机北渡长江。渡过赤水河之后,红军进入扎西地区,国民党军方仍然认为红军目标为北上渡江,但中央红军反而举兵再渡赤水,回师黔北,这大大出乎了国民党首脑xxx的意料,令他头痛不已。中央红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xxx并未细细探究,而是打算速战速决。他安排滇川贵三军及其嫡系部队从各个方向围剿红军,逐渐缩小包围圈,意图将中央红军消灭。而此时历经数战的红军人数锐减,仅仅三万多战士要面对十几万的敌军,这不禁让人为红军战士捏了一把汗。但红军行军神速,神出鬼没,凭借着这一优点,红军不断改变作战方向,成功迷惑了敌军,开始三渡,四渡赤水。由于各军方的多数兵力已被调至围剿红军,所以平时重兵把守的金沙江此时防御薄弱,红军趁此大好时机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国民党这才反应过来,只是为时已晚,围剿计划以失败告终。
看完了电影《四渡赤水》,我不禁感慨万千。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们,我虽未见过你们坚毅的面容,高大伟岸的身姿,但我的心却沐浴在你们创造的阳光中,你们舍弃小我以守卫大义,为祖国统一,人们幸福做出的巨大贡献深深震撼了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必将继承老一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学习,用知识建设祖国,构造美好未来。
以上是关于四渡赤水观后感范文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13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