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有感

读后感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产生很多思考和感悟,但这些想法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忘。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这些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使其更加清晰和准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有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1

在听完北京大学校长就任演讲后,我深受鼓舞和感动。演讲中,校长以深情、坚定的语调表达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首先,校长强调了北京大学作为一所顶尖学府的使命和责任。他指出,北京大学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这种使命感的体现让我深为震撼,同时也让我为能够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其次,校长在演讲中强调了学术自由和开放精神的重要性。他提到,北京大学将致力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自由和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空间,鼓励创新和探索。这种积极的态度让我深信,只有在自由的学术氛围中,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优秀人才。

最后,校长在演讲中提到了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他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珍惜在北京大学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这种对学生的期望让我倍感责任重大,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北京大学的学习将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宝贵经历。

总的来说,校长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言辞充满激情和动力,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我相信,在校长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将继续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学生,我将牢记校长的教诲,不断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所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说。这篇演说深切阐述了北京大学的教育理念和使命,同时对北大的发展提出了富有远见的设想。在演说中,蔡元培先生强调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我对这篇演说的看法和理解是:

首先,蔡元培先生对于学术自由的坚持令人印象深刻。他认为,大学应该是一个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地方,学者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追求真理,不受任何外界压力的影响。这种坚持对于维护大学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展现了其包容和开放的视野。他认为,大学应该欢迎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的教授和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交流和碰撞。这种办学方针有助于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创新。

此外,蔡元培先生对于大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也十分深刻。他认为,大学不仅是学术的殿堂,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应该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

这些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世界,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大学也需要更加注重与社会和国家的联系,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总的来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演说,它不仅揭示了北京大学的教育理念和使命,也为我们理解和发展现代大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3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所发表的一篇演说。这篇演说主要表达了三个观点: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首先,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强调了“抱定宗旨”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优秀人才。因此,他强调学生应该抱定宗旨,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贡献。这一点对于我们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谈到了“砥砺德行”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因此,他强调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秉持正义、诚信、公正等重要的价值观,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人。这一点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蔡元培先生在演说中提到了“敬爱师友”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友爱和尊重的地方。因此,他强调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文章。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这篇演说对于我们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让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关怀,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优秀人才。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4

在读完北京大学校长就任演说后,我深受鼓舞和感动。校长的演说展现了他对于高等教育的热爱、理解和使命感,让我对北京大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演讲中,校长提到了他对于北京大学的理念和愿景,这些理念不仅代表了学校的发展方向,更体现了对于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他强调了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目标。这种教育理念也与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契合,使我对北京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充满了期待。

此外,校长还强调了合作与开放的重要性。他提到了与国内外高校和合作伙伴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开放的校园氛围。这种开放和合作将有助于北京大学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加入,促进学术研究的进步。这也让我对北京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抱有期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长对于学生的关怀和期望。他在演讲中明确表示,学生是北京大学最重要的资源,学校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种关怀和期望的态度,让我相信在北京大学,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总的来说,校长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让我相信,北京大学将继续保持其优势并不断进步。作为一名学习者,我也愿意为北京大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未来能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学术环境中成长和进步。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5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的就职演讲。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1907年蔡元培赴欧洲,漫游各地,先后赴德国,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京大学官僚气十足,很多八旗子弟在此求学,老师也多是政府官员。此时的北大开设的经学科很多,比工科都要多,甚至超过了格致科和农科加起来的总和。它在教学及个人素质上都声名狼藉,因为北大当时距离八大胡同很近,许多八旗子弟的学生,甚至老师经常出没于此,以至于北大被戏称为“赌窝”,教师和学生被统称为“嫖客大队”。许多学生到此不为了求学,而是求官。选择老师的标准不是学术的高低,而是官位的高低。到处可见到一种官场的迂腐与黑暗的气息。由此可见北大当时的状况有多么差。

在这种情况下,蔡元培先生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很多业内挚友劝他不去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但蔡元培先生怀着一颗炙热的爱国心与责任心,背负着巨大的外界压力,毅然决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这一职务,并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这篇演讲中,蔡元培先生阐述了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开启了北京大学的新纪元。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先生共阐述了三个观点:

一、抱定宗旨。

二、砥砺德行。

三、敬爱师友。

演讲开篇便说“抱定宗旨”。蔡元培先生高屋建瓴的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即“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说明大学不是求官发财的跳板,而是一个专心求学研究学问的地方。这个观念依然值得我们现在的大学领导和大学生们考虑与反思。回想,在报考之初,我们在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在不断的进行对比和考虑,然后告诉我们,报xx专业吧,这两年特别好就业;报xx专业吧,这个专业前景特别好,就来肯定好找工作;或者,报xx专业吧,这个专业出来就是领导者,多好啊!但是又有多少家长这么问过我们,你喜欢哪个专业啊?你想不想做科研啊?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工作啊?蔡元培先生说:“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的大学,有多少没有将科研成绩换成了就业率来吸引学生;我们的大学生,有多少人不是为了工作而学习,同时又有多少人可以专心的坐下来,认真的去钻研我们的课本,去图书馆静静的看书,而不是忙于各种聚会与活动。我们在大学求学的四年,应该是我们收获知识和逐渐成熟的季节,我们应该少一点功利的色彩,真正的去学习。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我们是否还能找到像钱钟书,钱三强那样的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需要而读书,可以放弃自己深深爱着的科目,为了中国的强大崛起而弃文从理。当年未名湖畔纯真和自由的学术研究,我们是否还可以寻到它的足迹……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是否应该像蔡老说的那样“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我们的大学,希望不是这样子的。

第二点是“砥砺德行”。蔡元培先生告诫我们要“束身自爱”,文章中说当时的社会世风日下,“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反思我们现在的社会,不敢说世风日下,但各种引起我们深思的道德问题好像越来越多的充斥着我们的社会,像佛山小月月事件,好人被告事件,毒奶粉事件……太多太多的事情已经为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我们高速发展的经济脚步,好好想一想我们的道德社会。蔡元培先生说,“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是不是比一般的社会公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呢?尤其是在我们社会的`道德建设方面。所以,身在大学的我们,更应该“砥砺德行”,在明白了大学的本质之后,在注重学术修行的同时注重德行的修养,我希望像论文造假等现象不再我们高校中发生。我们不仅仅应该是社会科技的领头者,更应该是社会道德的树立者与捍卫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大学,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多的去关注社会,融入社会,但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去影响社会,引领社会道德的提升与伦理的觉醒,而不是让社会的物欲去影响我们,在清新而自由的大学校园里,留一份纯真的感动与美好。可“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但也应当“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要做的是从自身做起,净化社会的污浊之气。“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这是蔡元培先生告诫我们大学生的,也应该成为我们时刻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知道什么事情才是值得我们去真正付出时间和青春去追求的事情。

第三点是“敬爱师友”,蔡元培先生说,对待老师,应当“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老师是为我们传授知识的人,一切的努力是为了我们方便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应当尊重老师,尊重老师们的付出与心血。可是如今我们的大学校园里,逃课的现象常有发生,这本身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没有尊重老师的付出与劳动。而对作业的应付了事不仅仅是没有尊重老师,更是违背了大学生“研究高深学问”之准则,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大学的本质,或者说没有用心的去过大学的每一天。而对应同学,蔡老也提出了“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大学四年,我们同居一室,彼此理解与关怀,四年的朝夕相处中,我们真的应该彼此照应,因为人海茫茫,相遇便是缘分,能与你朝夕与共,是我的幸福,亦是我们的幸福。“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对于同班的同学,更应该相互理解与帮助,因为大家一同经历过高考来到这里,又在这个青春激扬的时间相遇,大家一同谈天论地,一同褒贬时政,一同为了学习而学习,亦是一种缘分与幸福。“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大家都是中山大学的一份子,一荣共荣,一损共损,所以,为了我们的中山大学,为了自己的名誉,我们亦应当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待人接物,应当有礼有节,我相信,我们之间的大部分同学以后都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亦是中国对外的形象使者,所以,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素养,更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形象,应当做到“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的素养,就是在平时的一些小细节上展现的。

最后,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对北京大学改革的几点建议,首先是对大学教提出的要求,“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大学,并不同于高中一样,大学应该是一个引导我们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去接受的过程。所以,大学教授的讲义是只列纲要,剩下的东西是要求我们自己去探索和研究的。然后,蔡老还提出了对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要求,“添购书籍”,强调了图书对于我们大学生的重要,这也在另一个方面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图书馆,应该是我们大学生另一个学习知识的天堂。很高兴中山大学的图书馆很好,渐渐的,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静静的坐在图书馆看书的那份自由与静谧。

蔡元培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先生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也正是这篇演讲,拉开了北京大学变革的新纪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6

众所周知,蔡元培是一个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学者,但更多的情况下,他是以一个教育家的身份来面对大众的。我也更倾向于把他看成是一个教育家,尤其是当我读到这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我的这种想法就更加坚定了。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也引发了不少的感触,让我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之后,产生了一些想法,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是讲不出多少高深的哲理和原理来的,所以我只谈谈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想法。

现在已经是2004年年末,距离这篇演说发表之日已逾87年了,这段日子不算短了,但重温这篇演说,我觉得它一点也不过时,它可谓“字字珠玑”,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想它对今天的教育仍有良多的教益,可称得上是历沧桑而弥新。

在这篇演说里,蔡先生“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并且“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这五点要求,可谓五枝利箭射向现实教育的软肋。

首先,要“抱定宗旨”。蔡先生分析了大学与专门学校的区别,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为了养成资格,更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要达做官发财的目的,可入专门学校,如法律学堂等。而现在大家考入大学为的就是功名利禄,学问值几个钱?看到这,我不由想起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政法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邮电大学,农业大学等等,最典型的是最近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这些学校既不具备学科的普泛性,目的也不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为什么叫“大学”?叫“学院”不是挺好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名称好听些,可人家“麻省理工学院”闻名世界,学术成就卓越,可没有为了面子上好看而改名称为“麻省理工大学”,人家的光辉形象也没有任何的损失。说到这,是蔡先生错了吗?还是当今的教育官员错了呢?倒让我拿不准了。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时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我进入大学已经两年半了,所见所闻,甚觉失望,原因就是不少同学像上面所讲的。平时东游西逛,今日网吧泡一晚,明日舞厅玩一天,后天郊游,课呢?能逃就逃;书呢,能不看就不看;最热心的是球赛,最关心的明星的绯闻。不说本专业外博览群书,就是本专业内的不少必读书也是闻所未闻,摸也未摸。要说学问,确实是没有多少。到考试时,那可不得了了,天天追在老师屁股后面套题,复印大量笔记,起早贪黑开始忙。有些老师也比较慈悲,会给你划比较小的范围,你只需在考试前几天背一下,就可以轻松过关,分数甚至是比整天孜孜不倦攻读的学生还要高,让人不平。另外,各种额外的加分也让一部分同学费尽心思。

“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既可借此活动于社会。”我常常想,时光已经过去87年了,今日某些学生之所为怎么跟蔡先生的描述是如出一辙呢?怎么就没有一点儿进步,反而愈演愈烈呢?有多少学生整日昏昏然于校园,关键时刻走后门,借以混一文凭,以求将来找份好工作,好挣大钱。“研究高深学问”之宗旨早已经被抛入爪哇国了。还有今日考研室火爆异常,而在这浩浩荡荡的考验大军里,又有几人是为研究学问呢?大多不过混一文凭而已。

而孜孜求学者,翻看其中书,大部分却是英语书,此为何故?准备过四六级,考托福,考GRE。有调查说,现在大学生课余时间用在英语上的时间占60%,而专业课只占40%。这倒让我想起了蔡先生在第一次教务会议上就该英语为汉语来做为会议用语了。今日对于英语的学习是否过热了呢?假如现在鲁迅,陈景润处在现在的话,他们也必定为学英语而大伤脑筋,为过四,六级而费尽心思,哪还有时间去研究学术呢?中国也许会少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一位优秀的数学家,而多了两位平庸的人。

“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谁说不可呢?当今社会“著名”腐败分子哪一个著名学府毕业的,又哪一个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学生干部呢?现在大学里的学生会,各社团已成了准官僚的培训基地,腐败的预演场。经过校园里的“厮杀”,他们已是熟谙“官场”一道,走上政界能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吗?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接着,蔡先生说:“二曰砥砺德行”,蔡先生一向是温和的,可在这里他却激愤地指出“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品德教育本来就是中国教育永远的伤痛。在中小学里品德教育就是背条条框框,根本没有实质的效果,而在大学里,又根本得不到重视,每个大学里倒是都开一门“思想道德修养”课,主旨是好的,可是又有多少学生仅仅是为了混学分。在这门课上得到了什么呢?没有人会问。前几年的时候,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的学校的学生刘海洋是怎样厚德载物的吧:将浓硫酸残忍的泼向动物园几只无辜的熊身上。这种人实在是可怕,他们是社会的危险分子,谁也无法保证他们有一天不会将硫酸泼向人。但他们的头上却写这两个字“精英”,让我们是徒呼奈何?这个社会实在是太重“智”而忘了“德”。

鲁迅当年曾经讽刺的“国骂”在大学里是极为流行的,国民劣根性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又由于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多少原本在小圈子里使用的粗俗词语泛滥。当你漫步在景色优美的校园的时候,耳边却传来一声又一声的脏话时,你的心中一定很不是滋味。记得蔡元培先生说过,英国之大学在于养成人格,德国之大学专重学问,美国之大学兼及实用。而中国的大学愣是将前二者抛在一边,专重实用,将大学办成了职业培训所,而人格之养成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蔡先生这点算是说错了。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学生了,大学也早已不再是理想主义的大本营,而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一个坚实的据点。普遍不关心政治,不关心人民的疾苦是这里的特色,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娱乐圈里的鸡毛蒜皮。某地煤矿死伤几百人,某架飞机失事,某地爆发大地震,这些他们统统不关心。而某明星大腕遇车祸才上一点皮,他们却如丧考妣。生活在这样的世间真是让人心痛。每晚,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必定是NBA球赛,是娱乐圈的八卦新闻。遥想五四先贤,向往的是国富民强,反观现实,让人泫然。

当然,确实也有一些身在校园,心忧天下的真正具有知识分子品格的老师和学生,我对他们是极为敬重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看成是凤毛麟角,而且他们的处境也不是很好。由于不善迎逢,敢讲真话必然会遭到某些人的嫉恨。比如余杰当年就曾经因为《丑陋的大学生》而差点被学校开除。连古代的儒家知识分子都知道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敢于直言,心忧天下民众之疾苦。而现在的青年学生又有几个有这样的胸怀呢?指望这样一代会产生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实在是太乐观了?

“三曰敬爱师友”。蔡先生到北大就职的时候,向欢迎他的劳工摘帽鞠躬以表敬礼的行动仍然人深深地感动。“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驻君求学便利,驻君能无动于衷乎?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这段肺腑之言让人为现状愤然。

“同学同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孰可以收切磋之效。”切磋学问是好事,而现在同学之间切磋的是电脑游戏,娱乐新闻,NBA新闻等等。“敬爱师友”也早已经是异化了的“敬爱师友”。与老师套近乎,为的是考试时老师能给一些面子,与同学关系铁,是为了在校园时间好社会网络。悲哉,本应是单纯的一心想学的学生竟鬼到这种程度,让人不由得脊背发凉。

“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现在已无所谓讲义不讲义,反正是有课本,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已。“细枝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也道出了不少治学的门径。想起了五四时北大名师云集,陈独秀,胡适,周氏兄弟等学贯中西,挥洒自如,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来,而辜鸿铭,黄侃等人的学问也是深不可测,讲课更是妙趣横生。让后来我辈唯有羡慕之意。

“二曰添购书籍”。现在大学里面子工程层出不穷,而购书一事则大喊经费紧张。“将来书籍满架,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蔡先生的愿望可是不大好实现啊!现在每个大学都宣称自己的图书馆有多少多少万卷藏书,但这些书到底有多少可以被学生们利用呢?众所周知,各图书馆之书甚旧,有不少甚至是文革期间出的大批判的书,而新书则很少,有的则连一套完整的《鲁迅全集》都找不到。我曾观鲁迅《小说旧闻钞》,见先生所列参考书目甚多,于是在图书馆查找,终无所见。先生所用之书亦非冷僻之书,在其同辈学者的学术著作中也常见其名,而现在却鲜见亦。最可恶的是新书上架速度极慢,例如钱理群先生的《与鲁迅相遇》在书出版之后将近一年才在图书馆里见到,要看新书,只得自己去买。而真正的读书人一般都是囊中羞涩,节衣缩食买书也卖不了多少,况且现在书价又高,实在是让读书人无奈。

以上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后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128572.html

(0)
fengjun
上一篇 2024年9月1日 下午10:00
下一篇 2024年9月1日 下午1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