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功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杨业功先生而建立的场所,通过展览、陈列和教育活动等形式,向人们介绍杨业功先生的事迹和贡献,弘扬杨业功先生的精神,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1
在“七七事变”80周年之际,7月7日上午,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在校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前往杨业功纪念馆参观学习,并举行入党誓词重温活动。
整个参观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认真聆听解说员关于杨业功同志事迹的介绍。全体师生瞻仰杨业功将军的雕塑,参观了杨业功同志生平资料、图片及展品,观看杨业功事迹短片,真切感受杨业功将军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师生们对杨业功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爱岗敬业的精神表示由衷敬佩。
在纪念馆大厅,在杨业功将军雕塑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师生党员再一次举起右拳,庄严宣誓,表示不忘初心,做合格共产党员。
在建党96周年之际,在“七七事变”80周年之日,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与“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工作中,文传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参观杨业功纪念馆,并重温入党誓词,旨在号召师生党员学习杨业功同志高尚品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2
7月20日上午,黄山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歙县分中心全体党员探访杨业功纪念馆,以践行党史教育弘扬清正廉洁的方式,庆祝建党100周年。
杨业功是火箭军驻黄山基地司令员,是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导员,与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一起被列为全军十英模。在杨业功纪念馆里,陈列一个用了30多年的搪瓷碗、一件穿了20多年的棉夹克,建成同比例门窗破旧、墙壁斑驳的杨业功故居,门口赫然悬挂着“携礼莫入”几个大字,四个箱子拼起来的床铺,用了几十年的餐椅,这位“导弹司令”将清正廉洁几个大字贯穿了自己一生。还有杨业功所作的《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共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更是我们新时代党员的“廉政语录”。
参观的党员同志也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杨业功精神,以党史铸魂补钙,在扎根海事基层中攻坚克难,在献身海事事业上开拓前行。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继去年上海市青少年“从石库门再出发——学习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辅导读本《中国共产党英烈故事选》编印发行后,上海市关工委和市委党史研究室又推出《新中国英模故事选》(1949-20xx),作为老同志与青少年开展“老少结对共读一本书”活动的年度辅导读本。该书从青少年教育需要出发,收录了70名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不同战线涌现出的英模代表。本期人物是“使命重如泰山——杨业功”——
使命重如泰山
—— 记杨业功
杨业功,1945年2月出生,湖北应城人。1965年8月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二炮某基地司令员,少将军衔。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20xx年9月,中央军委确定十位全军挂像英模之一。20xx年9月,杨业功被表彰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杨业功
决不给党和军队丢脸
入夜,一枚新型导弹呼啸着划破夜空,迅疾的弹影掠过遥远的距离,准确命中海上的目标。测控数据传来,发射阵地群情振奋。担任现场总指挥的杨业功兴奋地表示:“有我们在,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吧!”1995年夏,我新型导弹部队以这种方式首次公开亮相。国际军事界立刻为之震动:“这意味着一个令人生畏的重大突破。”
那年,时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副参谋长的杨业功,奉命组建我军第一支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新型导弹旅。受领任务时,他庄重地立下“军令状”:“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极大信赖。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发誓:坚决完成任务,决不给党和军队丢脸!”从此,杨业功几乎把身家性命全都交给了创业重任。
那段时间,杨业功上阵地、下部队,几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他的“全日制”工作让一些年轻的同志都感到吃不消。他对所有工作都要求准确无误,唯独自己的吃饭、休息和回家时间,从未准时过。他有一句讲了不知多少遍的口头禅:“少说空话,多想办法,多干实事,多出成绩!”
那一年的冬天,部队开赴西北某地开展一系列低温条件下的试验性训练。在零下近30摄氏度的戈壁沙漠上,杨业功带着严重的感冒连续15天跟班作业。有两次试验归来,一进宿舍就瘫倒在地。但他严令身边的同志,绝不许“泄密”。最终,杨业功和战友们以一次干脆利落的实弹打靶,把上级“当年组建、当年形成战斗力、当年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任务”的命令,变成了现实。从此,我军又多了一块“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盾牌”。
1999年6月,杨业功走上了基地司令员岗位。又一个艰巨的使命落在了杨业功的身上。他满怀激情:“不论走到哪里,我都是一个兵,一个像导弹一样为神圣使命勇往直前的兵。”“司令员经常加班到凌晨才回家,好几次我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都是首长把我叫醒的。”公务员郭化雄眼含泪回忆。“他的时间不是以小时来计算,而是以分钟来计算。”机关的同志算了一笔账:以杨业功的工作效率和时间合计,他每年所完成的工作量几乎达到正常情况下的两倍!
瞄准世界一流
作为共和国高级军事指挥员,杨业功思考的是,把自己的部队锻造成保卫祖国安全、捍卫祖国和平的坚强盾牌。杨业功告诫部队:“只有从全局高度确立打赢标准,瞄准世界一流抓战斗力建设,才能成为党和人民可信赖的铁拳头。”
杨业功没上过大学,是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但他几十年好学不辍,终于使自己成为远近闻名的专家型人才。搞训练,重要的操作岗位他都能亲自教学和示范作业;抓教学,对新型导弹的关键技术他能“一口清”。他的家中有满满几柜子书。那些有关导弹技术、现代战争、指挥艺术、战争筹划方面的书籍上,写着大量的阅读注记。几十个笔记本,记载着百万字的心得。他撰写的《谈如何保持第二炮兵长久的实战能力》、《局部战争与导弹部队》,引起军队高级机关的重视。
为干一流,他盯着前沿锤炼部队。杨业功把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导弹部队的相关情况整理出来,列出几百项“先进指标”,让大家经常琢磨、谋求超越之道。官兵们说,虽然部队没有参加过实战,但每天都生活在实战氛围中。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杨业功引导官兵确立起“三个服从”(服从武器装备最高性能、服从应急作战最高要求、服从长期备战最严标准)、“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快反作战、有利于不间断指挥、有利于战场生存、有利于首战制胜)的观念,使战场12个要素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000年,基地某旅确立了全系统、全要素、全员额、全程序、全装备训练的目标。这在二炮部队还是头一次。不少人忧心忡忡。因为训练动用装备越多,风险就越大。压力面前,杨业功第一个表态:“我支持。出了问题我负责!”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按“五全”标准训练就出了意外:夜间紧急出动中,一辆装备车因路基过软发生侧倾,差点酿成事故。上下哗然。杨业功没有责备部队。他亲自组织深入调查,带领官兵对所有训练细节进行严格推敲,每个环节都精心筹划和实施,终于使各课目训练圆满成功。
导弹发射代价昂贵。国外军队一般以电脑模拟组织训练。由于与野外训练的感受大不相同,真正有战斗气氛的模拟训练实际上难以实现。杨业功开始行动了。他带着技术骨干研制成功“缩小比例模拟弹”,并且亲自编写了相应的操作规程,使部队能够以极低廉的成本进行发射练习,破解了一道世界性难题。在此基础上,他又大胆创新,组织部队圆满完成了二炮历史上第一枚常规导弹的发射及弹体回收任务。
从严锻造铁军
这是一次平常的训练。某单位的导弹发射车“对号入座”地进入上次训练位置。现场指挥员以目测方式确定了前方定位线。赶到现场的杨业功发现这个问题,就问道:“测试精确吗?”“差不多。”指挥员回答。“差不多是差多少?重测!”杨业功把部队集合起来,当场进行逐项检测,并运用数学模型计算了远程打击结果:原本高精度的新型导弹,竟然打到了毫无意义的地点。官兵们为之震动。“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高技术部队更要有特别严谨的求实态度。否则会给战争胜利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杨业功语重心长。
求胜先求实。“什么是真正的制胜之道?务实、求实、落实!”杨业功反复强调。经过一番调查,他在全旅干部大会上一脸凝重地提出了“高技术部队靠什么生存”的思考题,并且指名道姓地一口气列举了10多个方面的“虚浮”事例,要求大家对比反思。热烈讨论之后,全旅形成共识:务实、求实、落实应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杨业功特别强调精细促落实。每次接收重要装备,他都带着技术骨干亲自点验。与装备有关的一个纸片、一个不起眼的螺丝钉、一个细小的标识,都必须弄个清清楚楚。在汇总数据时发现任何误差,都要亲自核对个明明白白。
2002年8月,他在一个单位参加某项工程的验收调试。发现直接关系导弹命中精度的基座有问题。经过精确测定,误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但杨业功坚决要求打掉重建。有人说这个基座是个预备项目,一般情况下用不上,这点小误差没多大关系。杨业功一听就火了:“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导弹?知不知道什么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知不知道战争中没有一般情况?”连珠炮式的反问使大家猛醒。“精密、协调、准确、严谨”的建设和训练思想随之更加深入人心。
杨业功纪念馆
倒也要倒在战位上
2003年11月,杨业功一生中最沉重的日子。他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时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十二指肠腺瘤癌变。此后的几个月,杨业功仍像一往无前的勇士,奉献着最后的人生。
他要完成国防科技大学的学习计划。进医院时,他就带着学校发的书本。他趴在病床上一边学习,一边完成了题为《建立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应把握的问题》的毕业论文。
他请求把电话接到病房,还像上班一样指挥着部队的建设。每当听到基地的同志说到某项工作已经通过严格的考核、阵地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最高标准时,他总会高兴得放声大笑。
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要求加大饭量。面对他皱着眉头大口吞咽饭菜的场面,陪护人员忍不住转过身悄然落泪。他们知道,司令员是想身体尽快好起来,早日回到部队。
2004年春节前夕,经过杨业功再三恳求,医院同意他回部队养病。此时,他的体重已经从70公斤减到58公斤,原本合体的军装显得空空荡荡。
这年春节,正值部队执行一项重大任务。大年初六,他不顾劝阻拖着病体参加常委会,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并主持制定作战方案。从二楼到四楼只有40多个台阶,他却走得非常艰难,大口喘气,直冒虚汗。身旁的同志要抬他回家休息,可他却大发脾气:“我的任务还没完成,你们想让我死不瞑目吗?”
“是军人,倒也要倒在战位上。”杨业功语气坚定。杨业功没有倒下。他时时刻刻牵挂着导弹部队的建设。就在他去世前的13天,基地某旅旅长陈楚华接到一个电话。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杨司令员从病房打来的!杨业功向他询问阵地建设情况,又在电话中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他一定要组织好即将到来的达标考核。
杨业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背靠床头,一边输着液,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写着述职报告,把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留给基地“班子”,把最后的眷念留给朝夕相处的战友:……病魔只能摧垮我的身体,摧不垮我的钢铁意志。一旦病好,我还要和战友们一起战斗在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
基地政委迟志江赶到医院,看着满脸汗珠与病魔搏斗的战友,热泪纵横。等杨业功缓过劲来,却只是微笑着说:“老迟,你看我啥时候能回部队呀?”2004年6月9日,二炮领导前来看望。杨业功用尽力气所讲的全都是如何加强导弹部队的建设。
杨业功走了。围在他身边的官兵无不泣泪成声。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右手,用庄严的军礼为他们敬爱的司令送行。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4
为进一步提升党员修养,坚定党员理想信念,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第97个华诞之际,大坦学校、乔山学校、小路口中学党支部组织党员一起赴屯溪区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接受“忠于职守,赤诚报国,勤奋进取,严以自律”精神洗礼。
杨业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参谋长,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员,他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勇于开拓,严以自律,模范践行党的宗旨,出色履行职责使命,为我军导弹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杨业功纪念馆主展馆面积达3906余平方米,展区分五个部分,馆中藏有杨业功将军手稿、书籍500余份,珍贵照片4000余张,实物600余件。
步入纪念馆,身着军装,英姿飒爽的纪念馆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党员们立正举手行军礼,娓娓向大家介绍杨业功主要事迹,引大家参观各个展区,大家屏神聆听着讲解员的一一讲解,认真观看展区数字多媒体屏幕滚动播放的有关杨业功事迹视频,驻足凝视墙上每一幅图片、展台内的每一件实物,仔细阅读爱军精武品性的感人故事,真切感受到杨业功赤诚报国、无私奉献、求实进取、廉洁自律的高尚品质。
回到一楼大厅杨业功塑像前,在鲜红的党旗下,大家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在力的誓言,表达着全体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回到本职岗位,要传承杨业功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履职尽责,锐意进取,奋力抒写乡村教育新篇章,不辱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神圣使命。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5
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25日上午,校党委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读书班全体学员赴杨业功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暨主题党日活动,深切缅怀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校领导汪枫、李铁范、刘英旺、张德学、陈家祥参加活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庄严的党旗面前,读书班全体学员重温了入党誓词。校党委书记汪枫满怀崇敬之情,瞻仰了将军的雕塑,敬献花篮,整理缎带,行鞠躬礼。
杨业功纪念收藏杨业功将军手稿、书籍500余份,珍贵照片4000余张,实物600余件。在讲解员的动情讲解下,大家认真观看杨业功同志的生平实物、图片和音频影像资料,仔细聆听关于杨业功同志的先进事迹介绍。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地展示了杨业功将军忠于党和人民、使命高于一切的奉献精神;面对新挑战、努力学习新本领、善于开拓新局面的创新精神;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狠抓工作落实的务实精神;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
此次现场教学和党日活动让全体学员接受了一次红色精神洗礼,大家深深被杨业功“奉献、创新、务实、自律”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
汪枫在认真观看陈列展品、图片说明和文字介绍,仔细聆听现场讲解后指出,杨业功将军身上所展现的奉献、创新、务实、自律精神,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最鲜活的教科书。杨业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我们要以将军为标杆,将杨业功同志忠诚报国、甘于奉献、清正廉洁的精神融入到本职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努力开创新时代学校党建与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组学员代表许竟成说,杨业功同志戎马一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的入党誓言。杨业功同志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励精图治的精神让我深深折服。他“携礼莫入”的自律之门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作为一名党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要用心学习杨业功精神,在自己心中设立一扇“携礼莫入”的廉洁自律之门。
第二组学员代表张小明说,在学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再次参观杨业功纪念馆,重温杨业功的先进事迹,心灵再一次受到震动。作为一名党员和教学管理工作者,要立足岗位,勤学善思,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为建设富有特色和质量的本科教育努力工作。
第三组学员代表路善全说,红色凝聚力量,榜样引领前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学习杨业功勤奋进取、赤诚报国的精神,并内化到自己的三尺讲台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到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践行到目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像杨业功那样始终以战斗者的姿态冲锋、以革命者的情怀奉献,真正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学院和学校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组学员代表曾小保说,杨业功纪念馆展示了杨业功同志“奉献、创新、求实、自律”的精神,是我们进行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为主的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的生动教材。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好用足“这本教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力开展中国革命精神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6
我从小就敬佩军人,也想当一名军人。4月19日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早早来到杨业功纪念馆,等待着入馆参观。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进馆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导弹司令”,我带着好奇继续参观着。在部队中他用四个“特别”精神要求着自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正是因为他这种精神,他研制出了新型导弹。他不仅精通军事,对书法、音乐也很有研究。在纪念馆里的各个角落里都展览他的书法。当然他不仅自己热爱音乐书法,同时他也将音乐带入了部队,是士兵们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分。在纪念馆里最吸引我的要数他的家了。在他们家的正门上写着这样的四个字“携礼莫入”,可想而知,他是多么廉洁的一名将军呀!在当今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社会风气里,他仍保持着清廉。他就如那冬雪里的梅花,一枝独秀着!但我相信,有他这样的好榜样,中国的不正之风会慢慢得以改善!在他孜孜不倦的教导下,他的属下也有着过于常人之处。比如,“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陈大桂。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这是2005年感动中国组委会对杨业功的颁奖词,之前我对杨业功的了解仅仅限于知道他是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现在参观了纪念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以及他的事迹,让我不禁在心里为这位英雄、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起了大拇指。 杨业功对我国国防安全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一心一意想打赢、谋打赢、钻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部队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1993年我国首发新型导弹发射成功,杨业功就是现场的指挥员,我想对他来说,当时尊领他欣慰的事情就是亲眼看着自己指挥的导弹安全上天吧。
杨业功的为人和事迹让我们敬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优秀的品质,可以是他追求进步的学习方法,可以是他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可以是他清正廉洁的处事之道,可以是他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等等,无论是什么,都值得我们用剩下的生命去细细品味。 杨业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军人的时代风采,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我们应该充分发扬和继承他的优秀品格和精神。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7
天下者淅淅的小雨,点点落在脸上,凉丝丝的,让人不禁的庄重起来,这庄严的气氛,是上天在缅怀谁吗?如果是,我想必然是我们即将悼念的将军——杨业功司令。
我们参观的队伍早早的来到了杨业功纪念馆门外,等待参观。当身着戎装的军人缓缓地打开大门,我们踏着庄重的步子走进位纪念馆,“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题词首先映入眼帘,下方矗立的就是杨业功巍峨的雕像。纪念馆分为三层,分为“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勤奋进取,赤诚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感动中国,彪炳史册”六个部分,展陈内容以杨业功“奉献、创新、务实、自律”的四种精神为主线,其中主展馆面积3906平方米,馆藏杨业功藏有珍贵手稿、书籍500余份,珍贵照片4000余张,实物600余件。
参观中,我细细的观看了杨业功将军的先进事迹宣传片,认真参观了杨业功同志的生前的图片及英雄遗物,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述、展馆中一件件简陋的生活物品,杨将军生前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一帧帧的展现,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他出差用的箱子。里面装有他生活中的“三件宝”——大衣、水壶、方便面。用杨将军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有了这„三件宝‟,就不会耽误时间,就随时都能出征。”
杨业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欲望如果只是追求金钱,他便永远得不到满足;而得不到满足便永远不会快乐。我没有很多钱,但我也有很多钱买不到的东西。”
身为我军高级将领,杨业功常自称为“清贫的富翁”,听了真是让人一阵怦然心动。采访中得知,杨业功就是这样一位精神上的富有者,
他的为官清正、为人廉洁,称得上是坦坦荡荡,高山仰止了。
我想作为共和国少将的他,生活缺是如此简朴、节俭,家产如此单薄、甚至寒碜,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对比今天的一些乱花公费出差的官员,这些官员与杨业功相比,是不是该羞红了脸。
杨业功是从湖北农村走出来的,小的时候家里很苦,放过牛。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做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业功,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少将军衔。2004年7月2日因积劳成疾病逝,终年59岁。我们永远缅怀他!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8
作为一名小记者的我,参加了上周黄山日报小记者工作室组织的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活动。之前就听爸爸说过,这座纪念馆里记录了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十大英模之一的导弹司令——杨业功爷爷伟大而又默默奉献的一生,十分值得我们瞻仰和学习,所以心中十分期待,我想这一定是一次令我难忘的经历。
我们小记者团随着一名英姿飒爽的解放军解说员姐姐,首先来到了纪念馆一楼大厅中央的杨业功爷爷雕像前,只见这位威武沉着的将军手持对讲机,目光坚定地眺望着远方,仿佛时刻保持着战斗的状态,看着这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我们一下子进入了紧张的军队备战现场,整齐震天的战士口号声,震耳欲聋的车辆轰鸣声、撕裂长空的导弹发射声好像就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纪念馆中第一部分的主题是“忠诚使命,矢志打赢”,杨业功爷爷曾写过这样一句话“铸非常之业,建非常之功,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从这句话中我们真正看到了杨业功爷爷牢记军人使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时时刻刻在谋求军队能打战、打胜战的事业上;在这部分内容中就记录有杨业功爷爷指挥阅兵方队、演习、导弹试验等很多工作是的场景和故事,通过那些照片和资料,我们了解到他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周密的工作方式,无一不让我们肃然起敬,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伟大军人,我们才有了强大的国防,别的国家才不敢欺侮我们,我们才有这幸福安定的和平生活,而这背后,又记载着杨爷爷多少个夜以继日地默默付出!
我们又来到了第二部分“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杨业功爷爷十分爱好读书,他还是各种创新理论的忠实传播者和宣传者,不但自己的书法、诗词很有水平,而且还十分重视部队的文化建设,他曾说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军队,这让我们想到了自己,阅读是我们知识积累的最佳途径,现在正是我们汲取科学知识养分的起始阶段,我们一定要养成勤学善问,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善学善思,在不断的阅读中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
后面的几个专题展览区则分别记录展示了杨爷爷清正廉洁、平易近人、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为了事业矢志不渝坚持到最后一刻等优秀的精神品质。参观完纪念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杨爷爷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和严谨作风以及坚毅的性格都是我们新一代少先队员所需要学习和追求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和创造,我们将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挑战,要取得成功,不是仅仅靠几句口号就可以达到的,需要的是像杨业功爷爷那样胸怀伟大理想、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坚持不懈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虽然这次活动结束了,但我们从中学到的内容对我影响深远,杨业功爷爷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已经给我们同学们做出了优秀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和继承者,我们需要学习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在心中默默问自己“我能做到吗?”,回望阳光照耀下高大的纪念堂,看着仿佛在对我们微笑的杨爷爷雕像,我心中不觉充满了力量和信心!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9
“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问世间何为时代潮头?建伟业,立奇功。”2013年4月19日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杨业功纪念馆。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遗物、一桩桩事迹面前,打开我记忆的闸门。
杨业功是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是我国的“导弹司令”。他一心一意钻研我国导弹部队的发展,参与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常规导弹旅,并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于一九五五年发射了我国第一枚新型导弹。最终于二零零四年七月因积劳成疾病逝。
我们先进入了大厅,那里有一座杨业功的雕像。在大厅的上方,刻着“忠诚履行使命的指挥员”几个字,这是杨业功获得的称号。我们在一楼的展厅内,看见了杨业功写的书法作品、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他在生命快结束时用过的手机、电脑。我们还了解了杨业功的一句名言:“军人不思打仗就是失职!”由此可以看出杨业功对工作的尽职。我们还参观了杨业功的家,在门上,写着“携礼莫入”。从此,这扇门就成了“自律之门”。
在二楼的展厅内,我们还看到了杨业功看过的书和许许多多赞扬杨业功的报纸。讲解员还带领我们观看了杨业功少年及参加工作时拍摄的照片。在另一个展厅里,我们还观看了我国第一枚新型导弹——东风十五号的模型的导弹发射时的一段视频。最后,我们了解到杨业功死后被选择为二零零五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人物忠诚。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 。杨业功,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词是: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杨业功同志一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毕生奋斗铸“神剑”,不辱使命谋“打赢”。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成长为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杨业功之所以能在41年的军旅生涯中把每一分炽热都献给他所热爱的军营,献给他所追求的导弹事业,献给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始终牢记着一名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是因为他把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看得比一切还重要。正如他自己所说,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杨业功对我国国防安全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一心一意想打赢、谋打赢、钻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精心组织,部队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1993年我国首发新型导弹发射成功,杨业功就是现场的指挥员,我想对他来说,当时尊领他欣慰的事情就是亲眼看着自己指挥的导弹安全上天吧。
使命、责任,能够焕发激情,能够激励斗志,能够成就大业。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杨业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
人生苦短。如果我们每一位军人,每一位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乃至每一位普通的人,都能像杨业功那样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或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或在平时工作中尽职尽责,一切以祖国的兴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以民族的利益为目标和追求,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基础和根本,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个人生命的价值也会在为这一事业的奋斗中化为一道亮丽的彩虹„„
杨业功的为人和事迹让我们敬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优秀的品质,可以是他追求进步的学习方法,可以是他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可以是他清正廉洁的处事之道,可以是他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等等,无论是什么,都值得我们用剩下的生命去细细品味。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10
4月27号,思政课老师组织我班同学参观杨业功纪念馆,从中我感受到杨业功将军对中国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且初步了解了杨业功是一位一丝不苟、清正严明、大公无私的领导。
走进明亮的纪念馆,一眼便看到了杨业功将军的戎马身影。59个春华秋实,杨业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的誓言。杨业功同志身上那种敢于创新、励精图治的精神让我深深为之折服,在他的带领下,我军创立了导弹部队,发射了中国首枚导弹,提高了国防能力。虽然当时的科研条件很艰苦,但是依然活跃着他们奋斗的身影,。作为首长的杨业功,从来没有特殊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在1999年的见过5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他也是同普通战士一样艰苦训练,做好大家的表率。我还记得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大衣、水杯、方便面,这就是他孜孜不倦工作中的三个亲密战友,陪着他读过无数个忙碌的日子,见证了他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
在参观的过程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为我们再现了杨业功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讲解员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讲解萦绕在我耳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杨业功的英雄事迹,另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深深打动。”活到老,学到老”在杨业功同志身上真实的体现着。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他依然以祖国安危为己任,扎实钻研,开拓创新,创造出一项项的新业绩。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30多岁的他开始学习书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练习中,纪念馆墙上的书法作品是他成功的见证。在他那满满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类书籍。做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的素质。
杨业功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在官兵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杨业功的生命里呈现着一种看似相悖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局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处世却一直保持了真诚质朴的传统本色。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杨业功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一句对家人要交代的话,他全部的牵挂和向往始终都是部队和战备。他是躺在病床上听着部队已经完成任务的报告后,绽放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微笑;他是在昏迷中喊着“一二一„„出发„„”的口令声中,留下了他生命的最后定格。
杨业功,你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11
10月19日,院直党支部一行参观了杨业功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屹立在大厅内的杨业功汉白玉雕像,墙壁上庄严的印着 “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字迹鲜红,彰显着杨业功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杨业功同志一生清廉,“大衣、水壶、方便面”是他的三件宝,他常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拥有“三件宝贝”的杨业功对我国国防安全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1993年我国首发新型导弹发射成功,杨业功就是现场的指挥员。
“务实、求实、落实”是杨业功同志的制胜之道,展示柜上展示的一张张照片生动再现了杨业功同志工作时的一丝不苟,他钻到车子下面检查阅兵车辆底盘摄像头、带头参加阅兵训练、手拿地图研究受阅车辆编队行军路线等等,所有的言语在杨业功同志身上从来都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全部变成不打一丝折扣的行动。
通过这次参观,支部同志们深受触动,感动于杨业功同志的热血初心,更震撼于他实践着的崇高使命,知行合一在杨业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当代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杨业功同志身上优秀的品质,尤其把他所讲的“务实、求实、落实”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承担使命。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12
苍山凝重,绿树低垂。
一枚枚导弹静卧在崇山峻岭之中,蓄势待发,等待着一位焦裕禄先进事迹材料共和国将军的口令。
2004年7月2日,在弥留之际仍发出“出发”口令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少将,生命之树永远定格在了第59圈年轮。
41年的军旅生涯,从东南到西北,他把心血与足迹洒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士兵到将军,从一名农家子弟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把生命与忠诚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当共和国战略导弹部队日益壮大,当沐浴在幸福阳光下的人们仰望和平天空的时候,将永远铭记这位为我军现代化事业建立突出功绩的高级军事指挥员。
使命重如泰山
入夜,三严三实学习的十个典型楷模事迹材料东海某海域。
一枚新型导弹呼啸着划破夜空,迅疾的弹影掠过遥远的距离,准确命中海上的目标。测控数据传来,发射阵地群情振奋。担任现场总指挥的杨业功兴奋地表示:“有我们在,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吧!”
1995年夏,我新型导弹部队以这种方式首次公开亮相。国际军事界立刻为之震动:“这意味着一个令人生畏的重大突破。”
那年,时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副参谋长的杨业功,奉命组建我军第一支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新型导弹旅。受领任务时,他庄重地立下“军令状”:“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极大信赖。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发誓:坚决完成任务,决不给党和军队丢脸!”从此,杨业功几乎把身家性命全都交给了创业重任。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正式成立。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一代代官兵艰苦创业,这支我军最年轻的现代化兵种,已发展成为现代化作战的拳头部队,不仅是我国军事实力的象征,而且成为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
这支新型导弹部队的诞生,使第二炮兵部队如虎添翼。
创业维艰,不辱使命。杨业功率领部队在一张白纸上开始描绘新型导弹部队的构想,以一种现代战争的军事理念,打造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精锐之师。
那段时间,杨业功上阵地、下部队,几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孔繁森先进事迹材料他的“全日制”工作让一些年轻的同志都感到吃不消。他对所有工作都要求准确无误,唯独自己的吃饭、休息和回家时间,从未准时过。他有一句讲了不知多少遍的口头禅:“少说空话,多想办法,多干实事,多出成绩!”
基地参谋长高津回忆说,那一年的冬天,部队开赴西北某地开展一系列低温条件下的试验性训练。在零下近30摄氏度的戈壁沙漠上,杨业功带着严重的感冒连续15天跟班作业。有两次试验归来,一进宿舍就瘫倒在地。但他严令身边的同志,绝不许“泄密”。
最终,杨业功和战友们以一次干脆利落的实弹打靶,把上级“当年组建、当年形成战斗力、当年圆满完成实弹发射任务”的命令,变成了现实。从此,我军又多了一块“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盾牌”。
1999年6月,杨业功走上了基地司令员岗位。又一个艰巨的使命落在了杨业功的身上。他满怀激情:“不论走到哪里,我都是一个兵,一个像导弹一样为神圣使命勇往直前的兵。”
“司令员经常加班到凌晨才回家,好几次我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都是首长把我叫醒的。”公务员郭化雄眼含泪光地回忆。
“我们有幸承担重任,绝不能让党和人民失望。要完成艰巨的任务,只能靠艰苦奋斗。”旅长周亚宁对杨业功这句饱含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话记忆颇深。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13
一位将军为何牵动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一座纪念馆为何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走进杨业功纪念馆,凝视朴素的“三件宝”,聆听寒酸的“数字家产”,人们感受到一名共和国将军清廉为官的磅礴力量。
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杨业功的一生,家居行止一切从简,物欲追求淡泊如水,这正是治国齐家的成功之道,更是为官做人的清廉之本。有了它,可抵挡物欲横流,可练就百毒不侵,可树立端方形象,可吸引万众归心。
从“搪瓷碗”到“台灯座”,折射将军内化于心的俭朴习惯,让人在感怀中涵养节俭之气
为共和国锻造倚天长剑的“导弹司令”,在物质方面却是超乎常人想象的淡泊。
将军的旧居简陋得像一张过了时的黑白照片,细观之,让人潸然泪下,更令人肃然起敬。
门窗破旧,墙壁斑驳,床是30年前用4个大木箱拼成;餐桌、衣柜全是20年前自制的;一只浅蓝色的搪瓷碗,从排长到将军用了30多年;一个旧乒乓球拍安上灯头、插座和开关就成了“台灯座”,绑在拐棍上,上下调节自如。
“这是将军的家吗?”看着这份“数字家产”,参观者一遍遍问讲解员。
一个周末,黄山学院几名大学生走进纪念馆,他们很难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小餐桌上,静静地摆着那个搪瓷碗,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说:“在乡下都很少见到这种碗了,怎么可能是一个将军的家当?”
一位打扮时髦的女学生拿起手机拍下图片,传到微信上,还特意加上了标题:“将军用的碗,你信吗?”短短几分钟,就收到10多个否定的回答。
然而,当他们往前走上几步,一幅照片让所有人惊呆了,满腹质疑化成一脸热泪:病中的杨业功,穿着一件掉了扣子的旧棉袄,坐在用了20多年的小餐桌前,面前摆着那个浅蓝色的搪瓷碗,一个蛋糕,几碟小菜,这是将军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那位女学生流着泪,翻拍下这张照片,再次上传微信,写下这样的话:“这是将军的碗,难以置信但千真万确。敬礼,最可爱的人;敬礼,最可敬的将军!”很快,跟帖多了30多个“赞”。
从军营到地方,从一座城到全中国,感动在悄然传递,思索也愈发深刻。
当今社会,一些人热衷于个人享受,追求奢华生活,住房不厌其大,车子不厌其贵,菜肴必选高档,穿戴必是名牌。然而,杨业功却说:“生活简朴一些、平淡一些,欲望就会少一些,烦恼就会远一些,就能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一位90多岁的老红军,坐着轮椅来到纪念馆,看到将军简衣素食,清贫自乐,老人几次语噎:“战争年代缺吃少穿,勤俭节约倒是不难,但在物质充盈的今天,尚能如此殊为不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在,军队的优良作风还在!”
清正廉洁,在不少人眼里是个标准,但在杨业功那里,已经内化为一种习惯,秉持多年,至死不渝。
从“旅行箱”到“三件宝”,领略将军简捷高效的工作作风,让人在激奋中秉承优良传统
“军人生为战,廉将不可敌。”这是人们对杨业功的评价,话语中充满崇敬之情。
纪念馆里,衣柜上放着两个满是划痕的旧皮箱,看起来并不显眼。一次,杨业功的妻子杨玉珍走进纪念馆,一看到皮箱便泪眼婆娑,哽咽着向大家讲述起来。
杨业功经常出差,有时说走就走,家中常备两个旅行箱,一个装满了衣服、鞋子和生活用品,另一个装满了书籍和办公用品。每次出差回来,杨玉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两个箱子重新整理一遍。
杨玉珍说:“我总感觉老杨没走,说不好啥时候就会提着皮箱出差去。”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眼眶湿润。人们懂得,旧皮箱装的不仅是衣服书籍,更是一名将军对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秉承。
纪念馆中央,还陈列着另一个老式皮箱,里面放着绿色军大衣、水壶和方便面,这便是杨业功的“三件宝”。用他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出差下部队,就不会耽误时间了。
一句话,道出杨业功“打仗高要求、生活低标准”的精神境界。从当作训处长到基地司令员,“三件宝”一直跟随着他南征北战,留下无数感人故事。
常年钻山沟,经常吃泡面,时间长了,杨业功还琢磨出“最优流程”:快到吃饭时间,先安排一人先行一步泡上方便面,自己带人继续勘察阵地,等他赶到,面已泡好,吃完就走,赶赴下一个点位。虽然很累,但大家铁了心要跟着这样的将军出生入死。
今年春节,84岁高龄的老人黄霞思,坐着轮椅,带上一碟红烧猪蹄,放在杨业功的雕像前,流着泪喃喃自语:“杨司令呀,这是您最爱吃的菜,您尝尝吧。我年岁越来越大了,趁着还能动,多来看看您!”
黄霞思是杨业功生前所在基地招待所的老职工,在招待所做了十几年的饭,他说:“杨司令员吃饭很简单,接待提倡‘禁酒、减菜、少陪同’,有几次菜上得多了,他就跑到厨房来,让我不要再做了。”
北京的一位歌剧导演几次走进纪念馆,次次端详着“旅行箱”“三件宝”。在她眼中,这是一件件无比完美的艺术品,是一种高尚的化身,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弥足珍贵。
从“立标杆”到“树镜鉴”,延续将军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范,让人在感动中永葆清廉本色
“我家四口人,都拿工资,我的月收入3000多元,家庭月收入6000多元……”纪念馆二楼一角,滚动播放着杨业功在病床上写下的最后一份述职报告。
一份家底,亮出了正气、亮出了党性、亮出了境界。人们驻足于此,凝视滚动的图片,默念一个个数字,将军音容犹若眼前。
从一座军营到全军部队,从一座城市到整个中国,人们呼唤杨业功,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他们是在呼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呼唤人民军队优良作风的弘扬,呼唤共产党人廉洁本色的坚守。
追随将军的脚步,军民同举清廉之旗,孕育而生的一项项措施、一件件善举,汇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巨大能量。
习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对照自己,见贤思齐,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二炮兵部队坚决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广泛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杨业功”活动。杨业功生前所在基地,持续10年开展学习杨业功活动,党委“一班人”坚持在“带头加强学习、带头服务基层、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整改落实、带头勤政廉政、带头推动发展”的“六带头”上抓落实,机关干部下基层坚持坐拼车、吃碰饭、蹲班排,有时干脆“自带干粮去办公”,官兵拍手称好。
黄山市委把杨业功纪念馆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干部接受廉政谈话前,必须到纪念馆接受教育,写出体会。市委领导10多次走进纪念馆,感慨地说:“以杨业功为镜,经常照一照、比一比,常想为官之德,常思清廉之道,长此以往,做人就有底气,做事就会硬气,做官充满正气。”
领导率先垂范,黄山市机关干部走村串户带足“四个一”:一盒方便面、一个咸鸭蛋、一包榨菜和一瓶矿泉水,不给基层添麻烦。他们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传递的,是巨大的能量。
杨业功唤起了人们为党、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豪情!纪念馆里,网络上,人们纷纷留言表达敬仰之情:“一盏灯、一个碗,寻常之物却承载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有杨业功这样的将军,富国强军的征程一片光明”。
这是将军与百姓的共鸣。在这共鸣中,蕴涵着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的灵魂。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14
一位将军为何牵动了全社会关注的目光?一座纪念馆为何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走进杨业功纪念馆,凝视朴素的“三件宝”,聆听寒酸的“数字家产”,人们感受到一名共和国将军清廉为官的磅礴力量。
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杨业功的一生,家居行止一切从简,物欲追求淡泊如水,这正是治国齐家的成功之道,更是为官做人的清廉之本。有了它,可抵挡物欲横流,可练就百毒不侵,可树立端方形象,可吸引万众归心。
从“搪瓷碗”到“台灯座”,折射将军内化于心的俭朴习惯,让人在感怀中涵养节俭之气
为共和国锻造倚天长剑的“导弹司令”,在物质方面却是超乎常人想象的淡泊。
将军的旧居简陋得像一张过了时的黑白照片,细观之,让人潸然泪下,更令人肃然起敬。
门窗破旧,墙壁斑驳,床是30年前用4个大木箱拼成;餐桌、衣柜全是20年前自制的;一只浅蓝色的搪瓷碗,从排长到将军用了30多年;一个旧乒乓球拍安上灯头、插座和开关就成了“台灯座”,绑在拐棍上,上下调节自如。
“这是将军的家吗?”看着这份“数字家产”,参观者一遍遍问讲解员。
一个周末,黄山学院几名大学生走进纪念馆,他们很难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小餐桌上,静静地摆着那个搪瓷碗,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说:“在乡下都很少见到这种碗了,怎么可能是一个将军的家当?”
一位打扮时髦的女学生拿起手机拍下图片,传到微信上,还特意加上了标题:“将军用的碗,你信吗?”短短几分钟,就收到10多个否定的回答。
然而,当他们往前走上几步,一幅照片让所有人惊呆了,满腹质疑化成一脸热泪:病中的杨业功,穿着一件掉了扣子的旧棉袄,坐在用了20多年的小餐桌前,面前摆着那个浅蓝色的搪瓷碗,一个蛋糕,几碟小菜,这是将军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那位女学生流着泪,翻拍下这张照片,再次上传微信,写下这样的话:“这是将军的碗,难以置信但千真万确。敬礼,最可爱的人;敬礼,最可敬的将军!”很快,跟帖多了30多个“赞”。
从军营到地方,从一座城到全中国,感动在悄然传递,思索也愈发深刻。
当今社会,一些人热衷于个人享受,追求奢华生活,住房不厌其大,车子不厌其贵,菜肴必选高档,穿戴必是名牌。然而,杨业功却说:“生活简朴一些、平淡一些,欲望就会少一些,烦恼就会远一些,就能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一位90多岁的老红军,坐着轮椅来到纪念馆,看到将军简衣素食,清贫自乐,老人几次语噎:“战争年代缺吃少穿,勤俭节约倒是不难,但在物质充盈的今天,尚能如此殊为不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在,军队的优良作风还在!”
清正廉洁,在不少人眼里是个标准,但在杨业功那里,已经内化为一种习惯,秉持多年,至死不渝。
从“旅行箱”到“三件宝”,领略将军简捷高效的工作作风,让人在激奋中秉承优良传统
“军人生为战,廉将不可敌。”这是人们对杨业功的评价,话语中充满崇敬之情。
纪念馆里,衣柜上放着两个满是划痕的旧皮箱,看起来并不显眼。一次,杨业功的妻子杨玉珍走进纪念馆,一看到皮箱便泪眼婆娑,哽咽着向大家讲述起来。
杨业功经常出差,有时说走就走,家中常备两个旅行箱,一个装满了衣服、鞋子和生活用品,另一个装满了书籍和办公用品。每次出差回来,杨玉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两个箱子重新整理一遍。
杨玉珍说:“我总感觉老杨没走,说不好啥时候就会提着皮箱出差去。”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眼眶湿润。人们懂得,旧皮箱装的不仅是衣服书籍,更是一名将军对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秉承。
纪念馆中央,还陈列着另一个老式皮箱,里面放着绿色军大衣、水壶和方便面,这便是杨业功的“三件宝”。用他的话说,水能解渴,衣能御寒,面能充饥,出差下部队,就不会耽误时间了。
一句话,道出杨业功“打仗高要求、生活低标准”的精神境界。从当作训处长到基地司令员,“三件宝”一直跟随着他南征北战,留下无数感人故事。
常年钻山沟,经常吃泡面,时间长了,杨业功还琢磨出“最优流程”:快到吃饭时间,先安排一人先行一步泡上方便面,自己带人继续勘察阵地,等他赶到,面已泡好,吃完就走,赶赴下一个点位。虽然很累,但大家铁了心要跟着这样的将军出生入死。
今年春节,84岁高龄的老人黄霞思,坐着轮椅,带上一碟红烧猪蹄,放在杨业功的雕像前,流着泪喃喃自语:“杨司令呀,这是您最爱吃的菜,您尝尝吧。我年岁越来越大了,趁着还能动,多来看看您!”
黄霞思是杨业功生前所在基地招待所的老职工,在招待所做了十几年的饭,他说:“杨司令员吃饭很简单,接待提倡‘禁酒、减菜、少陪同’,有几次菜上得多了,他就跑到厨房来,让我不要再做了。”
北京的一位歌剧导演几次走进纪念馆,次次端详着“旅行箱”“三件宝”。在她眼中,这是一件件无比完美的艺术品,是一种高尚的化身,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弥足珍贵。
从“立标杆”到“树镜鉴”,延续将军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范,让人在感动中永葆清廉本色
“我家四口人,都拿工资,我的月收入3000多元,家庭月收入6000多元……”纪念馆二楼一角,滚动播放着杨业功在病床上写下的最后一份述职报告。
一份家底,亮出了正气、亮出了党性、亮出了境界。人们驻足于此,凝视滚动的图片,默念一个个数字,将军音容犹若眼前。
从一座军营到全军部队,从一座城市到整个中国,人们呼唤杨业功,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他们是在呼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归,呼唤人民军队优良作风的弘扬,呼唤共产党人廉洁本色的坚守。
追随将军的脚步,军民同举清廉之旗,孕育而生的一项项措施、一件件善举,汇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巨大能量。
习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对照自己,见贤思齐,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二炮兵部队坚决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广泛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杨业功”活动。杨业功生前所在基地,持续10年开展学习杨业功活动,党委“一班人”坚持在“带头加强学习、带头服务基层、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整改落实、带头勤政廉政、带头推动发展”的“六带头”上抓落实,机关干部下基层坚持坐拼车、吃碰饭、蹲班排,有时干脆“自带干粮去办公”,官兵拍手称好。
黄山市委把杨业功纪念馆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干部接受廉政谈话前,必须到纪念馆接受教育,写出体会。市委领导10多次走进纪念馆,感慨地说:“以杨业功为镜,经常照一照、比一比,常想为官之德,常思清廉之道,长此以往,做人就有底气,做事就会硬气,做官充满正气。”
领导率先垂范,黄山市机关干部走村串户带足“四个一”:一盒方便面、一个咸鸭蛋、一包榨菜和一瓶矿泉水,不给基层添麻烦。他们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传递的,是巨大的能量。
杨业功唤起了人们为党、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豪情!纪念馆里,网络上,人们纷纷留言表达敬仰之情:“一盏灯、一个碗,寻常之物却承载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有杨业功这样的将军,富国强军的征程一片光明”。
这是将军与百姓的共鸣。在这共鸣中,蕴涵着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的灵魂。
杨业功纪念馆观后感心得15
杨业功纪念馆落成两年来,参观缅怀的官兵络绎不绝。 特约通讯员 胡文潇摄
一个时期以来,领导干部家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其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社会民风、党风政风的关注。
盛夏时节,一批批参观者走进杨业功纪念馆,凝望一张张家庭合影,聆听一个个家风故事,吟诵一首首将军诗作,人们在感悟俭朴淳厚的“将门家风”之中,引发着关于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的思考。
家无万贯财,遗风抵千金。人们说,好家风是最大的财富
2012年8月12日,纪念馆建成开馆,杨业功的妻子杨玉珍带着一家人前来瞻仰。
“爸,我来看您了……”站在一组照片前,儿子杨波涛话没说完,已经泪流满面。
那张在病房里拍下的全家福,是一家人团聚的最后定格。杨波涛说:“父亲在北京住院的3个月,是多年来一家人团聚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父亲和自己谈得最深的一次。”
生命的最后时刻,杨业功艰难地攥着儿子的手说:“可惜,我不能与你一起上阵了,但我会看着你勇敢走上战场……”沉默片刻,杨业功深凹的眼窝里滚出两行热泪:“祖国统一实现的那天,一定不要忘了告诉我啊!”
多么熟悉的一幕。当年南宋诗人陆游病榻上低吟“家祭无忘告乃翁”,如今“导弹司令”杨业功病危之际仍在念叨着“一二一……出发……”听到这里,在场的参观者早已视线模糊。杨波涛哽咽着说:“纪念馆里,满满地装着父亲留下的精神财产,金山银山不可换,一辈子也学不完。”
两年来,参观者们络绎不绝。一位博士噙着热泪写下这样的感言:“一位共和国将军,肩膀上永远扛着责任,胸膛里永远充满激情,就连与儿子生死离别的交谈,都显得那么壮烈。人民军队有这样的将军,何愁国防不强大,何愁中国梦强军梦不能实现!”
在人们眼里,杨业功家教甚严。但在杨波涛的心中,父亲“至严之中充满至爱”。军校毕业那年,杨波涛被父亲“撵”到最苦最累的发射连,从排长、副连长到连长,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司令员儿子的身份,带给他的不是迁就和照顾,而是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
2003年1月,杨波涛指挥发射了某基地历史上的第100枚导弹,杨业功作诗《七律·百箭腾飞》以示祝贺:“风雨征程四十载,百箭腾飞傲苍穹。无数官兵齐拼搏,代代将士建奇功。”那一刻,杨波涛真正读懂了父亲的“无情与真情”。
纪念馆里,播放着一段杨玉珍当年接受访谈的视频:“他的车从不让家里人坐。不管刮风下雨,我都是自个儿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一次波涛想‘蹭’他的便车回家,也被赶下车……”
杨业功生前所在基地一位机关干部说:“人非圣贤,孰能无情。领导干部也有亲情友情,但杨业功从不用手中权力去关照亲友。他公私分明,至死不越底线,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借鉴。”
纪念馆里,讲解员指着一张杨业功四兄妹与老母亲的合影说:“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杨业功的亲人却没有得到任何照顾,老母亲仍居家乡,二弟杨业平是一名普通教师,三弟杨业专在老家的一家宾馆打工,妹妹杨业理在一个学校干勤杂。”
杨玉珍说,老伴做官做得堂堂正正,我们过日子过得坦坦荡荡,这样的家风我们会代代相传。
以上是关于参观杨业功纪念馆的收获和体会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原创文章,作者:fengj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ality-surveys.com/zhishi-125416.html